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3、《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
英国获三特权:
①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即“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五)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政治上: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经济上:
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③社会性质上: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大影响)④地位上: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咸丰1860.11)
(一)原因(目的):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过程:
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3、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抢劫、破坏、烧毁;
暴露了:
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攻占北京。
(注:
这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被外国侵略者攻占。
(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1860)
主要危害: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1858—1881,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2、复习:
P10表格、P11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起义)爆发:
洪秀全1851年都城:
天京(今:
南京)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洋枪队:
为对抗太平军,盘踞在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建了由美国人华尔任领队的洋枪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①1860.8,李秀成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伤华尔。
②1862.9,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再败洋枪队,死华尔。
③1864,太平军在金坛大败洋枪队,伤戈登。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光绪1895.4)
(一)爆发:
189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该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标第一网
1、1894.9.17,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迎战
▲2、黄海海战:
1894.9.17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冲撞日“吉野”舰,舰中鱼雷而沉,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
3、威海卫战役:
1895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人物:
1895.4李鸿章日本马关伊藤博文
▲2、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表明:
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上游/西部)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日本最早获得投资办厂合法权)
▲3、危害: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激起了反割台斗争,促使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背景:
1、1865,阿古柏(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率军入侵新疆。
2、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在新疆获得许多侵略权益。
3、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大军讨伐阿古柏。
2、在新疆人民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三)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企图肢解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6光绪1901.9)
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2、主要目的:
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三)过程
1、1900.6,俄日英法、美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的抵抗:
①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
②在天津:
A、义和团同清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B、张德成率领义和团一度攻打紫竹林租界;
清军将领聂士成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
3、1900.8,攻入北京(暴露了:
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注意:
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
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时间、地点:
1901.9北京
2、签订双方:
清政府与俄日英法、美德意奥、比西荷11国
▲3、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付清,本息共9.8亿两。
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4.5亿两;
称为:
庚子赔款)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危害最大的一款)③拆毁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4、危害:
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危害
☆归纳:
1、外国列强的历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主要原因)外因:
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强大,超过了陈旧落后的封建制度。
☆归纳:
2、李鸿章签订的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9C60Y——19C90Y)
①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②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焦头烂额
(二)目的:
解除内忧外患(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曾文正公全集》)
(三)口号:
“自强”、“求富”救国方案:
(地主阶级)军事救国
(四)主要内容:
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③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
(五)洋务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①中央:
奕訢②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六)洋务运动的阶段和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
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自强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曾、最早)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曾李、最大)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最精)(记)
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求富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李)
注:
19世纪80年代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水师
(七)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进步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大影响)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1898.6.11光绪9.21)维新变法(1895光绪1898)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1895年,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虽未成功,但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
(康有为、梁启超)
①刊物:
《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②团体:
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6.11——1898.9.21)
救国方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救国)君主立宪
1、起因: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5次上书的背景)
2、开始: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①经济上: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②政治上:
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
③教育上: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④军事上: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三)戊戌六君子
1、慈禧太后逼光绪帝免去支持变法的翁同龢职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
2、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史称: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
3、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记法:
两支羊和一头牛在树林里慷慨地谈话)
(四)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
(根本原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
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
(2)客观原因:
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和破坏。
它的失败说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
/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
三、辛亥革命:
(1911.10.10——1912.3)
(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救国)民主共和
概念:
1911.10.10由武昌起义引起的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孙中山美国檀香山
(1)地位: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其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目标:
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8孙中山日本东京
(1)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2)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即“民族主义”意为:
推翻封建清王朝是前提
“创立民国”:
即“民权主义”意为: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核心
“平均地权”:
即“民生主义”意为: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补充
②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地位: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其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1、指挥机构:
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
2、准备工作:
①成立了领导起义的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②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3、主力军:
湖北新军
4、过程:
(1)1911.10.10,湖北武昌新军工程营的熊秉坤打响第一枪,冲向楚望台军械库。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5、结果:
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
1912.1.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注意:
民国﹟年+1911=公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历史作用/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功之处)③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失败之处及为什么失败)
1、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长期武装斗争的推动作用,有同盟会领导机构和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及影响。
②革命党人准备较充分。
③广大革命英勇奋战。
④各地革命者的响应配合。
2、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
(1)相同:
①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目的:
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③过程:
都颁布了有利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④失败原因:
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或者破坏,根源都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不同:
①方法:
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法;
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②建国思想:
戊戌变法是依靠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结果:
戊戌变法是彻底的失败了;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3、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1)根本区别: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推动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相同之处:
都不改变封建的君主专制政体,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面貌。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是什么?
①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新文化运动(1915.9——)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标志:
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两大阵地:
1、北京大学2、《新青年》
▲4、代表人物/五大主将: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5、旗帜/两“先生“:
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二)主要内容:
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三)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4.23)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1919.5—1924.1)
一、“五四运动”:
(1919.5.4——6.5—)
(一)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
弱国无外交
1、第一阶段:
1919.5.4—6月初北京青年学生
1919.5.4北京大学等3000多学生天安门示威游行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应了反帝反封要求,为近代中国最完整的口号;
只有“拒绝和约签字”实现)
2、第二个阶段:
1919.6月初起上海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六三”前后的变化:
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为五四运动的转折点中心:
北京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出现了“三罢”斗争: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撤消三个卖国贼(曹、陆、章)职务;
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直接目的达到)
(四)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7.23—7.31)
(一)历史条件
1、阶级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2、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干部、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8陈独秀在上海建立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7.23—7.31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2、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决议:
①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党名;
奋斗目标)。
②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③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历史意义: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从此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大革命:
1924.1—1927.7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1924.6在共产党建议下孙文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
2、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
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二)北伐战争:
1926.7—1927初▲
1、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的统一
2、组织:
国共两党联合推动
3、主力:
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
4、革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战场:
①两湖地区(主战场);
②江西;
③福建和浙江
6、北伐军胜利进军:
①北伐军先后夺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②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③1926.9冯玉祥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挥师南下,同北伐军遥相呼应;
④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说明:
国民政府于1925.7在广州成立)
原因:
国共合的实现;
国民革命军将士尤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浴血奋战;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冯玉祥的配合;
战争的正义性
7、北伐的主要成就:
打跨了吴佩孚、孙传芳;
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阶段性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国民革命失败
1、失败:
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②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失败原因:
主观:
陈独秀犯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根本原因);
党成立不久,力量弱小,斗争经验不足;
客观: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经验教训:
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②要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4.18蒋介石▲
1、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927.4.1822年1949.4.22)
2、政策:
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第一号命令:
清党通缉令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四、人民军队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1927.8.1
1、背景、目的:
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2、领导机构:
前敌委员会
3、领导人:
周恩来(书记)、贺龙(起义总指挥)、叶挺朱德、刘伯承
4、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②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1927.8.7汉口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内容: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概况:
1928.4,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两军的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意义:
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五、▲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一)原因和开始
1、原因:
“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出发:
1934.10,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如:
江西瑞金)。
(二)遵义会议:
1935.1贵州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召开原因:
“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初期,继续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
2、内容/决议/成就:
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其为政治局常委。
2、意义:
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经过(主要指红一方面军)(联系教材上的图片和长征路线图)
1934.10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1935.1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标志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人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记忆方法:
乌江天险重飞渡四渡赤水出奇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长征的胜利
1、19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