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569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docx

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

一、选择题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  )

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

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

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⑤“厄尔尼诺”现象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⑤

C.全部D.只有③

【解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了解一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烃引起,而NOx对“臭氧空洞”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光化学烟雾主要是NOx引起的;“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及NOx引起,故③不正确;“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塑料引起的污染;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温室效应”,“厄尔尼诺”也由此而起,“赤潮”、“水华”则是水体中由N、P等营养元素的过量引起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2.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  )

①CO、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烧杯里的水进入广口瓶,说明广口瓶里的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反应条件为光照(置于光亮处),暗示反应有两种情况:

一是反应物本身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但不生成气体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二是反应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产物易溶于水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

①CO和O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②Cl2和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CH2Cl2、CHCl3、CCl4均为液态,HCl极易溶于水,只有CH3Cl为气态,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③NO2和O2可与水反应:

4NO2+O2+2H2O===4HNO3,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④N2和H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3.如下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B.5∶7

C.7∶5D.4∶3

【解析】 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NO2)=n(NO),根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答案】 A

4.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态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表中的

(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H2O

B

NO

4mol·L-1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1mol·L-1盐酸

【解析】 A项能形成喷泉,但最终溶液充满烧瓶的,不符合题意;B、C项不能形成喷泉;D项能形成喷泉,且溶液最终充满烧瓶。

【答案】 D

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Br-B.SO

C.H2SO3D.NH

【解析】 实验①说明溶液中有H2SO3,实验②说明溶液中存在NH,实验③说明溶液中存在Br-,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SO,因为当加入氯水时发生反应Cl2+H2SO3+H2O===2HCl+H2SO4,因而无法确定是原溶液中存在SO,还是发生上述反应时生成的SO,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解析】 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存在NH3、NO、CO2气体,故B正确。

【答案】 B

7.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速率:

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

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

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 由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不正确;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知,等质量的Cu参加反应消耗的浓HNO3多,B正确;显然C选项不正确;由于Cu的质量相等,故反应过程中都生成Cu2+时,二者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D不正确。

【答案】 B

8.(2010年启东质检)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铜制取硝酸铜的下列衍变关系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CuCu(NO3)2

B.CuCuOCu(NO3)2

C.CuCuOCu(OH)2Cu(NO3)2

D.CuCuSO4Cu(NO3)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化学”知识。

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原料并保证生产过程无污染。

A和D中,铜与硝酸或硫酸反应都会有污染物生成,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C中将CuO再转化为Cu(OH)2,在技术上难以实现,且增加了步骤,不符合“绿色化学”中经济的要求。

【答案】 B

9.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

A.60mLB.45mL

C.30mLD.15mL

【解析】 由题意可知:

,由图分析可得:

Cu失去的电子数与O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即n(Cu)=2n(O2)=2×=0.15mol。

根据质量守恒及NaOH和Cu(NO3)2的反应可得关系式:

n(NaOH)=2n[Cu(NO3)2]=2n(Cu)=0.3mol,则V(NaOH)==0.06L=60mL。

【答案】 A

10.(2010年温州质检)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解析】 当X是强酸如盐酸时,若A是硫化钠,则B是硫化氢,C是硫,D是二氧化硫,E是三氧化硫,F是H2SO4;当X是强碱时,若A是铵盐,B是氨气,C是氮气;D是一氧化氮,E是二氧化氮,F是HNO3;B和Cl2的反应可能是:

H2S+Cl2===S↓+2HCl或8NH3+3Cl2===N2+6NH4Cl。

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只能是固态单质S。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将盛有amolNO2和bmolNO(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再通入bmolO2,充分反应后试管里剩余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决定于a与b的关系,请填写表格:

a与b的关系

剩余气体的成分

剩余气体物质的量

若a=b

若a>b

若a

O2

【解析】 把NO2(amol)转化为NO,则NO总量为mol,由4NO+3O2+2H2O===4HNO3,需O2量x=。

讨论:

若a=b,则x=b刚好反应;若a>b,则x>b,NO过量,余n(NO)=mol-bmol=mol;若a

【答案】

a与b的关系

剩余气体的成分

剩余气体物质的量

若a=b

0

若a>b

NO

若a

O2

12.已知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Y,且Y在这些物质中所呈化合价依次升高,其中只有B为单质。

若在常温下将气体D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和E。

工业上以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取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实验室中保存E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若输送Cl2的管道漏气,用A进行检验时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B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3mol时,被氧化的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 

(1)由题意可知:

A中Y的价态最低,且可作生产硝酸的原料,故A为NH3;作为单质的B为N2。

(2)实验室制取NH3,通常以NH4Cl(s)和熟石灰混合共热制得。

(3)浓HNO3见光受热易分解,因此在保存时注意避光、阴凉。

(4)Cl2与NH3易发生反应:

8NH3+3Cl2===6NH4Cl+N2,大量白烟是生成NH4Cl的缘故。

每2molNH3被氧化

6e-

转移6mol电子,故每转移3mol电子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mol×22.4L·mol-1=22.4L。

【答案】 

(1)N⋮⋮N

(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密封于棕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

(4)8NH3+3Cl2===6NH4Cl+N2 22.4

13.(2010年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