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386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在生活中,我们本来有过某种审美经验,然而那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

忽然读到一首诗,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于是置身诗境得到快慰。

二、缘景明情

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进行鉴赏。

1.联缀意象,感受情思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我们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联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在深秋的午夜,不仅看到了月落,听到了乌啼,感受到了寒霜满天,还看到了渔火映照江枫。

诗人将这些物象与午夜钟声联缀在一起,塑造了完美的意境,真是身在客船,愁情难解,整首诗达到了情与境的和谐统一,感人至深,精美超拔。

2.想象补充,体会情感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象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主要意象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处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赏读时应抓住这一意象,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从而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

3.赏析出色,品味精妙

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

我们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

例如杜甫写洞庭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浮”很是神奇!

辽阔的吴楚被洞庭湖水分割,天地可以漂浮于水面,看似荒诞,实则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想象,更见洞庭湖的雄阔、浩瀚。

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意境全出,枝头便成了“秀台”,朵朵杏花纷纷浓妆淡抹,秀出了满眼的盎然春意。

4.以景言情,点睛之笔

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结句“高高秋月照长城”,融情入景,以景结情,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使诗情得到升华。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导学目标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诗歌景物之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诗歌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背景解读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陈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创作此诗时,诗人也许宦游在外,也许羁留异乡。

他的《春江花月夜》极为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号称“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也因此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兵曹,古代管兵事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

后世或沿用此称。

(2)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

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

女子十五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3)木主,即神主,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

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4)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5)缗(mí

n),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二 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扁舟(piān)②滟滟(yà

n)

③衣砧(zhēn)④霰(xià

⑤纤尘(xiān)⑥碣石(jié

⑦青枫浦(pǔ)⑧汀(tīnɡ)

⑨芳甸(dià

n)

潇湘(xiāo)

2.通假字

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

3.一词多义

(形容词,哀婉委屈状)

(动词,辗转)

(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

(动词,犹豫不决)

(动词,怜悯,哀怜)

(形容词,可爱)

(形容词,可惜)

(动词,停止)

(动词,治愈)

(动词,完结、完毕)

(副词,已经)

(shēnɡ,动词,能承受、禁得起)

(shēnɡ,副词,尽)

(shè

nɡ,动词,超过、胜过)

nɡ,名词,优美的景物)

4.词类活用

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

5.特殊句式

白云一片去悠悠倒装句,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一片白云去悠悠”

6.默写填空

(1)《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气势宏伟。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

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答案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课内文本探究

一|文脉梳理

春江花月夜

二|文本探究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连”“平”“生”用得巧妙,试分析。

[考点: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我的答案:

提示:

一个“连”字,一个“平”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使人们的视野开阔;

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和明月的天然的联系;

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活力。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诗中“卷”和“拂”两个动词历来为人所称道,为什么?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篇把“月”拟人化,它要与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清辉洒在玉户帘中、捣衣砧上。

但是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盛,于是她想赶走这月光,但是月光却赶不走,依旧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是表示痴情的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与迷惘。

3.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写月为主体。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4.“月”这个意象在本诗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意象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也是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是引发作者思索、探究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因由(“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

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亮均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统领全篇的神魂。

人们之所以称赞此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也正是因为月亮的内在贯通。

5.试探讨本诗的中心主旨。

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6.[技法探微]举例诗中运用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

诗人仰望明月,低头又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不禁感叹人的青春、人生,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

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的身上,使物饱含深情。

7.[表达创新]诗题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中,你认为本诗重点描写的是哪一个字?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诗中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

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教材迁移讲练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

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水面,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农家的炊烟使橘林、柚林令人感到寒意;

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3.数量词

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

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

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5.叠词

叠词的表达功能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

此外,有些叠音词具有摹声的效果,使诗歌生动形象。

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

解答鉴赏诗歌“炼字”艺术题的常见步骤是:

先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简要分析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

典型例题>

(2017·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

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剖析 “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斗”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江两岸的山崖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

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答案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剖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

本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

由注释可知,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以其道路曲折难登得名。

诗中先写初夏早晨五盘岭的高山景物,沿途山高路险,江流回旋,峰回路转,旅程艰难。

但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

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就不觉得路途艰难。

还有诗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意思是说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去帮助自己的知己好友,因此不觉得“蜀道难”。

答案 ①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

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藉,所以不觉蜀道难。

②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平定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难。

以下内容为“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感到有必要使同学们对语文学习有如下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

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

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

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

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

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

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

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

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

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

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

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

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

“《圈》:

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

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

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

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

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

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

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课堂上主动参与,针对语文考试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