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3729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42个。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

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X区建设持续推进。

“两化〞融合加速深化。

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开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3.7%,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

“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X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某某。

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3.2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

绿色开展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7%,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8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

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8%,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与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8.1%。

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

工业治水成效明显。

“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开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

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的主阵地。

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

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开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根底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

四是坚决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开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开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开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开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开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开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

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二〕“十三五〞面临的开展环境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开展带来重大机遇。

兴旺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

我国制造业开展前景更加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开展、“四化〞同步开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开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

我省制造业开展逐渐步入新阶段。

面对经济开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开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开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

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二、总体要求和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开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某某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开展短板,坚决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二〕根本原如此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开展动力。

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开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开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开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

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穿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严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

坚持集群开展,优化产业生态。

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开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X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

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开展。

结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开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的制造强省。

具体目标包括:

——创新能力:

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1.7%,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

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

——质量效益:

“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某某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著提高,制造业开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融合开展:

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开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X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

服务型制造快速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

——结构优化:

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

——绿色开展:

“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根本形成。

某某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开展主要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2015年

基数

2020年

目标

“十三五〞

年均增长

〔累计〕

创新

能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46

〔0.24〕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53

80

〔27〕

规模以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

37

〔2.3〕

规模

质量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6左右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率〔%〕

20

〔0.6〕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

7左右

融合

开展

两化融合开展水平总指数

95*

99

〔4〕

装备数控化率〔%〕

50

〔6.3〕

机器联网率〔%〕

40

〔12.2〕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5

28

〔3〕

结构

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

41

〔3.8〕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

〔3.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个〕

16

〔9〕

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家〕

85*

110

〔25〕

绿色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1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

〔1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

93以上

注:

带*号为预计数。

带#号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和的下降幅度。

三、重点产业

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开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根底,聚焦万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开展动能,强化技术改造着力修复传统动力,积极开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

〔一〕新兴产业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开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着力开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和协同开展水平,打造假如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0家左右。

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

重点开展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产业应用,扩大国产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市场份额。

大力提升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储能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与新型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快行业应用,建成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

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生产等电子装备开发应用水平。

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

重点开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IPv6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应急通信、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与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与关键配套件。

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开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可穿戴产品、家居控制、车载终端、智能视听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与应用系统。

应用电子与物联网。

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积极开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与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开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

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开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与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加快开展工业软件和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件,巩固提升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

积极开展根底软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

大力开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

加快开展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领域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与行业应用。

积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

2.高端装备产业

引导高端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开展,推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12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50家。

智能装备。

加快开发系统集成、导航控制、自主控制、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加快开展伺服电机、精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机器人应用示X基地。

加快研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

加快开发自动识别、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智能物流机械、智能电梯、智能家电、智能包装机械、掘进装备、空气动力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成套装备。

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重点突破绿色高技术船型、主力海工装备和核心配套装备的研制技术,加快提升船舶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与自动化系统等的自主配套率,大力开展超大型干散货船和油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疏浚工程船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

积极开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

现代交通装备。

加快开发自动泊靠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重点开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与控制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

加快波音客机组装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大飞机核心部件、小型载人飞行器、无人载货飞行器等通用航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整机与零部件制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

重点开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监测维护、技术工人培训等专业服务。

加快开展生产流程规划设计仿真和优化服务,推进开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流设计、装备设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型。

提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工程服务公司。

3.新材料产业

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新需求,引导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高质量、高效能等方向开展,加快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培育形成国内外知名新材料研发平台30家以上。

先进根底材料。

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与成分控制、生产加工与应用等工艺技术,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为着力点,重点开展根底零部件用钢、新型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特种不锈钢、高端钴基合金等黑色金属材料,高强合金材料、特殊性能铜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特种涂料等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等先进建筑材料,生物基合成纤维与无纺布、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功能性纤维、纸基功能性材料等先进轻纺材料等。

关键战略材料。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材料与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以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一致性为着力点,重点开展海洋环境用钢材料、稀贵金属钎焊材料、超级镍基合金、特殊性能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软磁金属材料、新型永磁材料等先进磁性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碳基和硅基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别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前沿新材料。

注重原始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以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为着力点,重点开展高质量石墨烯微片、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先进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材料等增材制造材料,智能材料等。

4.新能源汽车产业

面向消费终端新需求,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向开展,率先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充电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

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整车产能规模达50万辆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20家以上。

新能源汽车整车。

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重点开展城市家庭用车、出租车和公务车领域的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速短途纯电动汽车;

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

短途物流车,低速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环卫、电力用等纯电动市政工程车。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核心根底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开发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核心产品势。

重点开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动力电池与其管理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与高效控制系统,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整车控制器,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

5.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

引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向低碳、清洁、生态、互联等方向开展,加快开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9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

节能环保。

重点开展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节能降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加快开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

新能源。

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核电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开展海上风电发电机组与关键部件、核岛蒸发器等核电关键部件,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与产业基地。

6.医药产业

面向重大疾病、进口替代药物、优质医疗服务、家庭保健等新需求,引导生物医药向更加温和、反响效率高、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产品可控性强等方向开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向可控性强、替代进口等方向开展,推动健康产业开展成为支撑某某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生物医药。

大力开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与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海洋药物与个性化治疗药物,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

积极推进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

高性能医疗器械。

大力开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分子诊断仪器与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等高值医用耗材,以与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

积极推进生物增材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互联网医疗。

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面向慢病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看护等的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完善在线即时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开展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二〕特色优势产业

1.时尚产业

重点依托某某、某某、某某三大时尚产业名城与六大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推动时尚产业向引领时尚潮流、时尚消费、时尚体验等方向开展。

力争到2020年,时尚产业销售收入达6500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时尚品牌龙头企业10家左右。

时尚服装服饰业。

开展丝绸、毛衫、女装、男装、童装、休闲装、纺织面料等,加快推动服装服饰向功能性、美观性、舒适度方向升级,开发绿色纤维、高感性纤维、功能性纤维等新面料,努力建成国际丝绸时尚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尚服装服饰基地和时尚纺织面料基地。

时尚皮革制品业。

开展时尚皮鞋、皮包、皮具制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