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3147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1章第1节发酵技术教案1济南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5分钟)

1、【展示】学生熟悉的发酵食品,图片中展示哪些食品?

提出疑问这些食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资料补充】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见附件)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味而又富有营养的发酵技术。

辨认出:

酸奶、酱油、醋、甜面酱、豆腐乳、啤酒、面包、酱豆。

思考讨论:

得出这些食品是运用微生物对食品材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食品的方法。

了解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用学生熟悉的食品导入,又让学生知道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学习

1、乳酸发酵:

概念:

利用______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原理:

乳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会大量________将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_________。

应用:

制酸奶、_______、________、奶酪等。

2、酒精发酵:

利用_______的作用进行发酵的过程。

酵母菌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黄酒、米酒等酿造。

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

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25分钟)

(一)

乳酸发

(二)酒精发酵

1、【过渡】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

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提

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2、【提问】

(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

3、【过渡】好多同学在家里成功地制作出了酸奶,也有部分同学没有成功的。

制作酸奶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4、【探究活动:

制作酸奶所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

 如用鲜奶制作酸奶是需要提

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2)作出假设:

          。

(提出的问题要有可操作

性)

(3)材料用具:

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4)制定计划:

步骤实施:

将新鲜牛奶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

加热煮沸4-5分钟。

将玻璃瓶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

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

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

充分摇匀,测定pH。

将烧杯中的奶分装到两个玻璃瓶中,一个玻璃瓶封口,另一个不封口。

将两个玻璃瓶放置于30℃的环境中。

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pH。

(5)引导学生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讨论】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为什么要向鲜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

(2)为什么要将加热后的鲜奶自然冷却到40度。

才可加入酸奶?

(3)本实验是制作酸奶,为什么还要加酸奶呢?

(4)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5)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

乳酸菌

6、【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7、【介绍】酵母菌的呼吸:

酵母菌

酵母菌营专性或兼性厌氧生活。

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8、【展示】教师自酿的葡萄酒,倒出一部分闻一闻,知道是什么吗?

9、【过渡】同学们好多家里人都在家里自酿葡萄酒,找个同学讲一

下怎样才能酿出醇香浓郁的葡萄酒呢?

10、【展示】图片自酿葡萄酒的过程,并提出疑问:

发酵的酵母菌哪来的?

11、【展示】枣庄市帝豪酒厂酿白酒过程图片。

过渡:

好多同学随家长参观过酒厂,白酒的制作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12、【归纳小结】酿酒时发酵的温度要适宜,

创造无氧的环境。

(曲霉、毛霉)(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无氧

13、【分组活动】介绍一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1)馒头的制作过程

(2)酱豆的制作过程:

(3)北方臭豆腐的制作过程:

1、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2、回答:

(1)酸奶呈酸味、微酸。

(2)阅读教材80页探究活动:

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回答酸奶制作步骤:

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4、

(2)假设:

鲜奶制作酸奶需要无氧、适宜的温度等。

(5)实施计划:

探究合作小组,根据所作假设和制定的计

划,选取相应的材料用具,积极完成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6)得出结论:

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或

转化为乳酸。

5、讨论回答:

(1)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

奶腐败。

(2)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3)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4)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

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

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5)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辨认出老师带来的葡萄酒后。

家里酿过葡萄酒的同学讲述酿葡萄酒过程:

1.葡萄用小剪刀从根蒂上一粒一粒剪下来,不要破皮和坏的。

然后洗净,控干水分。

2.把葡萄倒入玻璃瓶子内。

容器要无油无水,必须余出1/3的空间。

3.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把葡萄逐个捏碎或者用工具捣碎。

然后放入冰糖,稍微搅拌下。

(工具要求无油无水)4.第三天,葡萄皮都浮上来了。

5.用无水无油的干净筷子,搅拌,促进发酵。

第一周内每天搅拌一次,而且还要每天放涨气。

6.第四周,已经有葡萄皮往下落,而且在逐渐变的清澈。

7.第五周,葡萄皮往下落的有一半多。

8.第六周,葡萄酒变的清澈透明,皮基本都在下面。

个别学生能回答出来是葡萄皮上本来就存在野生的酵母菌,使葡萄发酵。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观察教材82页图7.1—5

白酒的酿造过程回答:

一、制曲(淀粉原料与霉菌混合)

二、糖化(霉菌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三、发酵(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四、蒸馏(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进行分离浓缩)

分组介绍:

(1)馒头的制作过程:

面粉和酵母混合→用水和面(温暖的环境中,1小时左右)→做成面团→到锅里去蒸。

将黄豆洗净放锅里煮熟,然后放在盆或罐里密封一周(根据室温)。

等豆子发酵出一层白色毛毛时,加入凉开水。

切些碎姜丝、辣椒、掺入食盐,在阳光下暴晒几周,晒干即可

豆腐煮熟切成块→密闭长出毛霉、黑根霉等→放入加盐、花椒、姜的凉开水中浸泡一至两周。

好多同学家里有酸奶机,对自制酸奶不陌生。

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通过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对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讨论题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实质的理解。

学生只有了解了酵母菌的呼吸特点,才对酒精发酵和蒸馒头充分理解。

枣庄地区家庭自制葡萄酒的情况很多,部分学生对此很熟悉。

学生能够将全过程说出来。

并且真实性强。

通过对老师制作葡萄酒过程图片的观察,便于家里没做过葡萄酒的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枣庄市帝豪酒厂每年都组织免费参观白酒的酿造过程,部分同学对此不陌生。

有利于理解认识白酒的酿造过程。

蒸馒头、晒酱豆、做臭豆腐是本地传统的发酵食品。

让学生提前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分组介绍,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到生活中去”。

更有利于传统食品工艺的发展和传播。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2分钟)

【总结】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可见饮食呢在人们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饮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

谈本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掌握。

分层达标,全面评价

(8分钟)

A类:

1.运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食品发酵。

2.乳酸发酵是利用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例如:

3.酿制酒酿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B类:

1、下列发酵现象是由乳酸菌引起的是() 

A、水果有酒味B、酿制酒酿C、果酒变酸D、蒸制馒头

2、下列微生物中可用来制作果酒的是()

A、乳酸菌B、酵母菌C、根瘤菌D、杆菌

3、与制作酱油有关的真菌是()

A、青霉B、曲霉C、乳酸菌D、酵母菌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奶保留了鲜奶的营养成分B、酸奶是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的饮品C、酸奶酸甜爽口、容易消化,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D、使用酸奶后,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5、下列那一过程与发酵无关()

A、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B、水果放久了有酒味C、酒酿的酿制D、青菜的盐渍

6、下列各种饮料中,依靠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是()

A、鲜榨果汁B、矿泉水C、鲜牛奶D、酸奶

7、某同学在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密封

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都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C.制作酸奶用到一种真菌而制作葡萄酒用到两种真菌

D.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8、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进行分离、浓缩②淀粉原料与霉菌混合③霉菌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④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C类:

1、下面是酸奶的制作过程图解,请回答:

(1)实验时首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酸奶所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__。

(3)请将上图酸奶制作的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

(4)烧杯A中加入的是________;

烧杯C中加入的是

(5)酸奶呈酸味,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

2、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相同的玻璃瓶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

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

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

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测甲乙两组

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如何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方案中去掉乙组,能否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_____________

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几种微生物与其对应的项目连接起来。

A.乳酸菌①蒸馒头

B.甲烷菌②污水净化

C.醋酸菌③制作泡菜

D.青霉菌④疾病治疗

E.酵母菌

⑤生产食醋

4、和妈妈一起学做一种自己喜欢的发酵食品。

七、【板书设计】

一、乳酸发酵

(乳酸菌)

乳糖——————→乳酸

(40度、无氧)

二、酒精发酵: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无氧)

八、【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体验,我们就成功了。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我们用教材教而又不局限于教材。

新生物课程、新的教学理念给了我们更大的活动空间,也为学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弘扬创新意识的舞台。

教师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充分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生物技术的内容置于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充分体现科学和社会的互动。

2、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表达交流等活动。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相互合作的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