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31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_精品文档.doc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

2010-04-14 

第一节、增值税核算科目设置问题

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增值税在“应交税金”科目中反映;在《企业会计准则》下,“应交税金”科目改为”应交税费”科目,下文不作特别区分。

无论执行何种会计制度,完整规范的增值税核算体系中明细科目设置及核算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一、“应交税金”下设“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下再设置“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退税”(适用于出口企业)、“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适用于出口企业)、“增值税检查调整”“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

   1、“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当期可以抵扣的所有增值税额。

可以抵扣的内容主要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价款中的增值税。

计算方法是: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金额*抵扣税率。

金额记借方。

   2、“进项税额转出”主要核算企业购入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购进货物因改变用途而不能再抵扣等原因,而把原已经记入"进项税额"的部分转出来的金额。

说简单一点,就是把不能抵扣的金额剔出来。

核算时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销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应税劳务所有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计算方法是: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金额记贷方。

4、“已交税金”核算企业当期已缴纳的增值税。

上缴时,借记“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

5、“减免税款”反映对企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

6、出口企业应设置“出口退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科目。

7、“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本期应交未交增值税额。

借方反映本期应交数,贷方反映反映本期缴纳的上期应交税金,以及上期多交的增值税可以留抵的税金。

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8、“转出多交增值税”反映企业多交数。

月份终了,将多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借方,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9、“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凡检查后应调减帐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帐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全部调帐事宜入帐后,应结出本帐户的余额,并对该项余额进行处理.

10、“未交增值税”贷方反映企业当期应交未交数,借方反映当期已交或多交数。

 

  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把以上的科目全部设置完,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设置科目。

  1、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只设“销项税”、“进项税”、“已交增值税”三栏的“应交增值税”或“未交增值税”科目;

   2、对于小型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可只设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销项税、进项税、已交税金等多栏明细科目;

   3、对于有出口退税业务的,以及辅导期的,或者是采用电算化的企业,应同时设“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

   4、对于业务复杂的企业,如零售业等,有17%,13%,3%等不同税率的进项税金,销项税金,而且金额少,笔数多,为了方便统计,可将“应交增值税”单独列为一级科目,在二级明细下再按照不同税率设三级明细,以方便统计及报税。

同时还要设置“未交增值税”科目。

第二节、“进项税额”的帐务处理

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这规定了“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属于涉增值税行为,也决定了一般纳税人企业购买“货物”、购买“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这三类行为涉及到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算及账务处理。

 

一、要判断哪些货物采购项目的进项税额可以扣除(抵扣),金额如何确定。

 

第一、准予抵扣的进行税额:

 

《暂行条例》(2009)第八条规定: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以下简称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二)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三)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四)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

准予抵扣的项目和扣除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023号,至今仍然生效),增值税扣除项目和扣除金额的确定如下:

   A、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

   1。

外购原材料

   

(1)原料及主要材料:

指经过加工后能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

   

(2)辅助材料:

指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便于生产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包括:

   a。

被劳动工具所消耗的辅助材料。

如维护机器设备用的润滑油和防锈剂等。

   b。

加入产品实体和主要材料相结合,或使主要材料发生变化或使产品具有某种性能的辅助材料。

如油漆、染料等。

   c。

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而消耗的辅助材料。

如工作地点清洁用的各种用具及管理、维护用的各种材料等。

   (3)外购半成品(外购件):

指从外部购进需要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加工的半成品(外购件)。

   (4)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

指为修理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各种备件。

   (5)包装材料:

如纸张、麻绳、铁丝、铁皮等。

(6)外购燃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耗用的各种液体、固体、气体燃料。

包括:

生产过程中用的燃料;动力用燃料;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用的燃料;为生产经营提供运输服务所耗用的燃料。

   2。

外购低值易耗品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包括:

   

(1)一般工具。

如刀具、量具、夹具等。

   

(2)专用工具。

如专用模型等。

   (3)替换设备。

如各种型号的模具等。

   (4)管理用具。

如办公用具等。

   (5)劳动保护用品。

如工作服、各种防护用品等。

   (6)生产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3。

外购动力指纳税人为进行生产耗用的电力、蒸气等各种动力。

包括为进行生产耗用的外购的水。

   4。

外购包装物指包装本企业对外销售产品的各种包装容器。

   5。

委托加工费指为生产应税产品委托外单位加工所支付的加工费。

    B、扣除项目金额

1。

外购扣除项目金额是指为购买扣除项目实际支付的金额,以及为生产应税产品所实际支付的委托加工费金额。

购买扣除项目实际支付的金额包括:

   

(1)买价。

包括购进扣除项目时支付给销售方随价加收的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购货方作进价处理的各项费用。

企业缴纳的烧油特别税不予扣除。

   

(2)运杂费。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

指为外购以及委托加工扣除项目所支付的运杂费。

企业运输部门以自备运输工具运输外购扣除项目的费用不得计入外购扣除项目金额。

   (3)外购扣除项目应负担的税金。

是指未计入买价的关税、增值税和产品税。

   2。

非外购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接受实物投资的扣除项目,其扣除项目金额为合同确定的投资金额。

   

(2)接受捐赠、以物易物的扣除项目,其扣除项目金额为产品的市场价格。

   (3)由"在建工程"转入的扣除项目,扣除项目金额为扣除项目转帐金额。

   

   第二、不予抵扣的进行税额

《暂行条例》(2009)第九条规定: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暂行条例》(2009)第十条规定: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

(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023号,至今仍然生效),应冲减的扣除项目外购扣除项目中,发生以下方面情况的,按实际发生额冲减外购扣除项目金额。

   1、非增值税产品生产领用的。

   2、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生活福利设施领用的。

3、非正常损失的(如自然灾害损失、购进时的不合理损耗等)。

 

第三、新税法关于固定资产的抵扣规定

根据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对2009年1月1日及其之后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同时《暂行条例》特别指出,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在可抵扣固定资产之列。

 

二、具体的账务处理

1、国内购进货物

企业在国内采购的货物,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金额”计入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

注:

如果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按增值税普通发票上的“价税合计金额”计入货物的购进成本;如果购入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有误,不得作为扣税凭证,购货方有权拒收不符合规定的增值税发票,否则,其进项税额就必须计入货物的购进成本,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与“金额”之和计入货物的购进成本。

借记“材料采购”、“商品采购”、“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

2、接受投资转入货物

企业接受投资转入货物,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被投资方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能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详见“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投资货物价值(已扣增值税),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增值税与货物价值的合计数,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3、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

企业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捐赠货物价值(已扣增值税),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增值税额与货物价值的合计数贷记“资本公积”等科目。

4、接受应税劳务

企业接受应税劳务,应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