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
是不可回避的。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
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
放这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1.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边塞即陇右。
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
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
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主要发生在包括西北在内的三边地区。
C.边塞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
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造就了边塞诗、锤炼了边塞诗。
D.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
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斯论(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20070327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
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
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
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
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
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
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
安闲的样子。
②谏逐客:
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
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
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
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
交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因人之力而蔽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若属皆且为所虏
C.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均之二策
D.不亦远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7.翻译。
(10分,
(1)、(3)3分,
(2)4分)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8.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5)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长城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
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
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像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
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
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
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复绝荒漠,蜿蜒竟达六个七百公里。
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
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
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
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③不再是传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
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
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
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
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
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
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
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
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注]①觱篥(bì
lì
):
汉代从西域传人的一种管乐器。
②斥堠(hò
u):
眺望敌情的上堡。
③紫塞:
指长城。
④纠墨:
绳索。
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11、开头一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散文中,
(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3分)
(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l):
(2):
13、最后一段写道:
“但人们告诉我:
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2分)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5、下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谪居懵懂急暮砧百无聊赖
B.崔嵬敕造报晓筹东船西坊
C.残骸阜盛绿丝绦沸返盈天
D.仓皇雪褥尘介堆皮开肉绽
1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迟疑逐渐化装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D.犹豫逐步化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3分)()
A.这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图穷匕见,被人们识破。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C.春日的早晨,漫步小路,朝阳照着大地,路边有树木花草,一幅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呈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D.在世界31一个被遗忘之地,独特的民族和部落孩子休养生息。
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和风俗无法与全球化浪潮抗衡,终将成人类历史上的雪泥鸿爪。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B.广州恒大夺得本届亚冠冠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用钞票打造出来的冠军之路。
C.据“参考信息网”12月10日报道称,中国科学家越来越有信心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件有使用价值的隐身斗篷,该技术将让物体从视线中“消失”。
D.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19.对下列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
②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
③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
④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
⑤酒实在是妙。
⑥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
A.⑤⑥②④①③B.⑥①④②③⑤
C.⑥②④①③⑤D.⑤⑥①④②③
五、语言表达(共2小题,共10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示例: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2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20字以内,5分)(注:
动物换成藏羚羊之类具体的动物)
六、作文(60分)
如果理解是美德的种子,那么把理解拿走,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坟墓。
如果说人生是花,那么理解就是花的蜜。
理解是温度计,因为只有她对人间冷暖如此灵敏,所以理解还有一个别名——爱。
愿世界充满爱、充满理解,“爱心永恒,理解万岁”。
要求:
以“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在800字左右。
答案
1.B(B项是边塞诗格调发生的变化,并没有直接进入边塞诗中。
ABC项根据文章第③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
2.D(A项概念范围扩大,在原文①段中有“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的信息。
B项时间范围缩小,在原文②段中有“当时被称为边塞”的信息。
C项强加因果,综合原文①段中信息,唐初“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而不仅仅是因为“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
)
3.(A项“只要……就……”的判断过于绝对。
)
4、D(易:
改变)
5、A因:
介词,凭借。
(所:
所经历的人/被动。
之:
代词,他/代词,这。
乎:
表反问语气/表揣测语气)
6、C(此文主旨在论封建的为臣之道,但其所论不可“趋时”,“中侈君而张吾之宠”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也可借以为鉴。
7.
(1)秦国尝到(用)苛政(对人)的甜头并且认为严刑竣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
(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
(3)他们开始策略不同,而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难道是李斯的本意吗?
8.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5分)
9.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2分)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
10、略
11、通过对长城秋景的描绘,引出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2分)一方面为下文做了铺垫,(1分)另一方面渲染出沉郁、凝重的氛围。
(1分)
12、(l)评价历史:
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2)看待现实:
①开放,②自信。
13、(l)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2)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14、将长城拟人化:
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
答到拟人化1分
15、A
16、C
17.答案:
A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草长莺飞:
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雪泥鸿爪: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18.答案:
D
A选项,缺少中心宾语,应在“20亿平方米”后加上“计划”一词。
B选项,主语和宾语中心语不搭配。
C选项,“据”和“报道称”说法上杂糅。
19.答案:
D
20、答案略。
要求,喻体通顺3分,排比1分,整体意思1分。
不按“机遇”话题写0分
21、修辞手法如拟人手法2分,爱护动物的主题1分,语言表达2分。
答题要领:
①有修辞,②有创意,③有诗意,④具体(动物换成藏羚羊之类),⑤切合主题如:
A.中华鲟在哭泣,让我们拭去它们的泪水。
B.藏羚羊在逃难,它们期待幸福家园。
C.当江河不再是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D.当鸟儿离开了家乡,谁为我们歌唱?
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