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Word格式.docx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圭寸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粉状物料。
⑴透气仪:
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⑵透气圆筒:
内径为12.7O03°
5mm由不锈钢制成。
圆筒内表面的粗糙度Ra=i.60卩m圆筒的上口边应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两者应严密连接。
在圆筒内壁,距离圆筒上口边55m±
0mn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mm~1m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⑶穿孔板:
由不锈钢或其它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
-o.imrm在其面上,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勺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内壁密合。
穿孔板两平面应平行。
⑷捣器:
用不锈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3.0mm°
.3mm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圆板之间的距离为15.0m±
.5mm
⑸压力计:
U形压力计由外径为9mm勺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
压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
从压力计底部往上280mm~300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⑹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
⑺滤纸:
采用中速定量滤纸。
⑻天平:
感量为1mg
⑼秒表:
分度值为0.5s。
⑽其他:
烘干箱、干燥箱和毛刷等。
3材料
⑴压力计液体
压力计液体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⑵基本材料
基本材料采用中国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备的标准试样。
4仪器校准
4.1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简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
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4.2试料层体枳的测定
421水银排代法:
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
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
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
注
按照本方法5.3款的要求压实水泥层。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0.05g为止。
4.2.2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式(T0504-1)计算,精确到
-93-6
5X10m:
V=10X(Pi—P2)/p水银
(T0504-1)
3
式中:
V——试料层体积(m);
R――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简的水银质量(g);
P7水良一一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见表T0504-1
表T0504-1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n和...n
室温(c)
水银密度(g/cm)
空气粘度n(Pa•)
8
13.58
0.0001749
0.01322
10
13.57
0.0001759
0.01326
12
0.0001768
0.01330
14
13.56
0.0001778
0.01333
16
0.0001788
0.01337
18
13.55
0.0001798
0.01341
20
0.0001808
0.01345
22
13.54
0.0001818
0.01348
24
0.0001828
0.01352
26
13.53
0.0001837
0.01355
28
0.0001847
0.01359
30
13.52
0.0001857
0.01363
32
0.0001867
0.01366
34
13.51
0.0001876
0.01370
4.2.3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若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yo-9m,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io-iom,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5试验步骤
5.1试样准备
5.1.1将110C士5C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人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
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5.1.2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C士5C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2确定试样量
校正试验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
试料层中的空隙率为0.500士0.005(50.0%±
5%),计算式为:
W=pV(1-£
)(T0504-2)
W需要的试样量(kg),精确至1mg
p――试样密度(kg/m3);
V按本方法4.2测定的试料层体积(m);
£
――试料层空隙率注。
注:
孔隙率是指试料层中孔的体积与试料层总的体积之比,一般水泥采用
0.500士0.005(50.0%士0.5%)。
如有些粉料按式(T0504-2)算出的试样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经捣实后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适当地改变孔隙率。
5.3试料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
把一片滤纸注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称取按本方法5.2确定的水
泥量,精确到0.001g,倒人圆筒。
轻敲
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再放人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内径相同、边缘光滑的原片。
穿孔板上滤纸片如比圆
筒内径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内壁高出圆板上部;
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内径
时会引起滤纸片皱起使结果不准。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5.4透气试验
5.4.1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
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为避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
磨口处,旋转两周。
5.4.2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弯月液面下降到第一个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弯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表(s)记录,并记下试验吋的温度「C)。
6试验结果
6.1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
温差不大于士3C时,可按式(T0504-3)计算:
S、T仃0504-3)
Ts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士3C时,则按式(T0504-4)计算:
STsS=(T0504-4)
2
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m/kg);
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m/k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n――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n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
6.2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士3C时,可按式(T0504-5)计算:
SsT(1-油
Sc=二(T0504-5)
Ts(i3
如试验时温差士3C时,则按式(T0504-6)计算:
sVT(i-£
s)育尺
S=—3(T0504-6)
订s(1-es)^3^
——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es――标准试样试料中的空隙率。
6.3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不
大于±
3C时,可按式(T0504-7)计算:
_Ss^T(1-£
s)、;
理ps
S=一.3(T0504-7)
尺(1-注&
3P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士3C时,则按式(T0504-8)计算:
SbT(1-e》;
p
S二s.s(T0504-8)
Ts(1-es)*;
Sp
P――被测试样的密度(kg/m3);
ps标准试样的密度(kg/m)。
6.4比表面积值的单位为m/kg,精确至1m2/kg。
6.5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两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精确至1
m/kg。
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⑵试验日期及时间;
⑶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⑷环境温度和湿度;
⑸水泥试样的比表面积;
⑹执行标准;
⑺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050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JC/T727—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
间测定仪》
JC/T729—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
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
⑵标准法维卡仪。
⑶代用法维卡仪。
⑷沸煮箱。
⑸雷氏夹膨胀仪。
⑹量水器:
分度值为0.1mL,精度1%
⑺天平:
量程1000g,感量1g。
⑻湿气养护箱:
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C士1C相对湿度大于90%
⑼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标尺最小刻度0.5mm
⑽秒表:
分度值1s。
3试样及用水
3.1水泥试样应允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它水泥。
3.21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又不争议时可用蒸馏水
4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
4.1实验室的温度为20C士2C,相对湿度大于50%
4.2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内温度一致。
5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标准法)
5.1试验时必须做到
⑴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够自由滑动。
⑵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⑶水泥净浆搅拌机运行正常。
5.2水泥净浆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中,然后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人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5.3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歩骤
531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放在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532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
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
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533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r±
mnil勺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5.3.4当试杆距玻璃板小于5mm寸,应适当减水,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若距离大于7mm时,则应适当加水,并重复水泥
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6凝结时间测定
6.1测定前准备工作: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使
指针对准零点。
6.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5.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一次装满试
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6.3初凝时间测定
6.3.1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用“min”计。
6.3.2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
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6.3.3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r±
mn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6.3.4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6.4终凝时间测定
641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计。
6.4.2为了准确观察试件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下翻转180°
,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6.4.3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in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6.4.4达到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6.5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
徐徐下降,以防止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
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振动。
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结果的自动测试仪器时,不必翻转试件。
7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代用法)
7.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可用调整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采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拌合水量应按经验确定加水量;
采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拌合水量为142.5mL,水量精确到0.5mL。
7.2试验前须检查项目: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
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搅拌机运转应正常等。
7.3水泥净浆拌制同5.2。
7.4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7.4.1拌合结束后。
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后,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
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处,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742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寸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F),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rri2mm寸为止。
743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
按式(T0505-1)(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
(T0505-1)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n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8安定性测定(标准法)
8.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0g的玻璃板两块。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8.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井立刻将已制
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雷氏夹。
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勺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雷氏夹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i2ho
8.3沸煮
8.3.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在30min士5mir内水能沸腾。
8.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算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
5min。
8.4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精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
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9安定性测定(代用法)
9.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i00mn的玻璃板。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隔离剂。
9.2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净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i2h。
9.3沸煮
9.3.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水在30min±
5min内能沸腾。
9.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定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品,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算板上,然后在30min士5min内加热至水沸腾,并恒沸3h±
9.4结果判别
目测试饼末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10试验报告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⑵试样编号
⑶试验日期及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⑺使用检测方法;
⑻水泥试样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⑼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T0506—200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本方法规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
其抗压强度结果与ISO679:
1989结果等同。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
采用其它水泥时必须研究本方法的适用性。
⑴胶砂搅拌机
胶砂搅拌机属行星式,其搅拌叶片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的转动。
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
制造质量应符合JC/T681—1997的规定。
⑵振实台
振实台应符合JC/T682—1997的规定。
由装有两个对称偏心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上基座上。
基座髙钓400mm混
凝土的体积约0.25m,重约600kg。
为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可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将仪器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
底座与基座之问要铺一层砂浆以确保它们完全接触。
⑶代用振动台
使用该设备最终得到的28d抗压强度与按ISO679规定方法得到的强度之差在5%内为合格。
使用代用振动台,其频率为2800次
/min~3000次/min,振动台为全波振幅0.75mn±
0.02mm代用胶砂振动台应符合JC/T723—1996的规定和GB/T17671—1999中第11章的要求。
⑷试模及下料漏斗
1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部分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的规定。
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160mn的棱形试件。
2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两部分组成。
漏斗用厚为0.5mm的白铁皮制作,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mm~5mm模套高度为20mm用金属材料制作。
套模壁与模型内壁应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1mm
⑸抗折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