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664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

2006年下半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到目前为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06年后期至2007年2月底,市场迅速下跌

(1)市场主要事件:

①Ownit、MortgageLendersNetwork、Res-MaeMortgage等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

②NewCentury宣布重置其2006年前3个季度经营结果且第4季度将出现损失,Countrywide收紧信贷;

③HSBC因其美国的抵押贷款部门损失,2006年将提取105亿美元拨备;

④WellsFargo、FreddieMac提高次优抵押贷款收购标准。

(2)市场反应:

在这一阶段,国债市场和股市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是市场动荡主要局限在高风险抵押贷款市场之内。

美联储2007年3月份会议纪要表示“次优ARM贷款违约率的上升以及随后的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利率上升和信贷标准的收紧,可能抑制部分借款人购房,并延缓住宅建设部门的复苏。

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这一现象在向整体抵押贷款市场扩散。

房屋购买倾向的改善和持续就业增长预期将支持房屋销售”。

2.第二阶段:

2007年3月初至5月中旬,ABX指数回升,市场相对平稳

①NewCentury停止发放贷款,并最终申请破产保护;

②ResidentialCapital宣布削减次优抵押贷款业务.FremontGeneral出售贷款以获得资金,WMCMortgage裁员50%;

陆续有一些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

③S&

P宣布可能对11支Alt—A贷款支持证券降级,穆迪对Lehman2005~2006年发行的3.48亿美元次优贷款支持证券进行降级;

④Citigroup宣布收紧抵押贷款发放标准;

⑤FreddieMac承诺购买200亿美元次优抵押贷款

这一阶段市场相对平静,NewCentury的破产早先已被市场预期,其余并没有重量级的负面消息,ABX指数(次优抵押贷款指数)缓慢回升。

大多数破产或者被出售的放贷机构都是中小型次优贷款专营机构,大型银行经营仍然稳健。

但是,随着次优抵押贷款危机的发展,Alt—A贷款(一般指向信用质量较高,但是未能提供足够的收入和财产证明文件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的风险也逐渐为市场所关注。

美联储5月份会议纪要仍然维持了其对市场的看法,认为“次优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没有明显蔓延到抵押贷款市场的其他部分”,但同时也承认“住宅营建部门的调整可能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影响经济,比之前的预期要更长”。

3.第三阶段:

2007年5月下旬至2007年8月,市场加速下跌,恐慌情绪蔓延

①BearStearns旗下两支对冲基金发生危机,并最终申请破产保护,CDO市场动荡;

②评级机构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大规模降级行动;

③以发放Alt—A贷款为主的AmericanHome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④澳洲和欧洲的基金因投资于美国次优贷款市场遭受巨额损失,其中包括MacquarieBank、HSBC、DB、BNPParibas等大型银行的投资机构,日本数家银行公布在美国次优贷款市场中投资失利;

⑤0FHEO拒绝了FannieMae和FreddieMac要求购买更多房屋贷款的要求;

⑥Jumbo抵押贷款专营机构Thornburg,因现金不足停止了新贷款申请,并宣布折价卖出205亿美元证券以偿还无法取得再融资的债务;

⑦Countrywide使用全部信用额度借款115亿美元,这被认为是在没有其他选择时的行为,1周后美洲银行购买了20亿美元的Countrywide优先股;

⑧17家加拿大ABCP发行机构向其贷款人融资以偿还商业票据,如不能获得融资可能面临违约;

⑨包括FED、ECB、BOJ等多家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

表1:

各个国家央行注资救市进程一览表

日期

国家/地区

注资金额(单位:

美元)

8月31日

日本

34.64亿

8月30日

美国

100亿

8月28-29日

欧洲

3552.15亿

8月27-29日

147.5亿

8月24-30日

澳大利亚

51.5亿

8月21-23日

230亿

8月21日

28.5亿

8月20-21日

157.3亿

8月18日

60亿

8月17日

30.16亿

8月16-17日

140.79亿

8月15-16日

加拿大

6.68亿

8月13-16日

260亿

8月13-14日

753亿

8月13日

7.34亿

50亿

8月10日

15.96亿

380亿

85亿

41.9亿

8月9-10日

2136.4亿

8月9日

240亿

13.7亿

资料来源:

从5月下旬开始,由于房屋市场持续疲弱和抵押贷款表现进一步恶化,市场再次转入下跌。

随着AmericanHome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市场对Alt—A贷款的担忧不断加深,恐其像次优贷款一样出现大面积恶化。

7月中旬,高等级ABX指数加入下跌行列,此后次优贷款所引发的风暴愈演愈烈,呈现扩大化的趋势。

一方面美国以外,包括澳洲和欧洲的数家大型银行旗下的投资机构或基金。

不断爆出巨额亏损或是停止赎回的消息;

另一方面美国信用市场普遍受到波及,信用利差大幅走宽,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市场动荡,债券新发市场严重萎缩。

市场避险倾向空前高涨。

国债收益率大幅走低,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倾向。

美联储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但是对市场发展显得估计不足。

美联储主席贝南克7月18日承认抵押贷款市场可能进一步恶化,但是表示“信用利差维持在历史区间的低端,商业贷款市场和债券融资活动仍然健康”。

这次的次贷危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二)美国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也不完全是金融领域出现的问题。

其爆发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房价迅速下跌。

“9.11”事件后,美联储(FED)利率降至1%,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复苏。

然而,流动性资金过剩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促使房市价格大涨。

从2002年起,美国房价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上涨,2005年更是达到17%的涨幅。

但是,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之后,美国房价开始出现下跌。

这样一方面导致大量新房积压,促使美国金融业放宽对住房消费贷款的要求,发放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

另一方面导致大量已经出售的房屋贬值,导致抵押品价值下降,贷款风险增大,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房贷市场的恶性竞争造成贷款机构的放贷标准大幅下降,房产抵押物的升值成为降低放款标准的筹码,当房价下跌而贷款利率升高的情况下,贷款人赌博失败。

其次,美国的透支消费传统也是次贷危机的诱因之一。

而透支消费传统的背后正是此次危机所反映出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美国的低利率和宽松的放贷标准,使得次级贷款发放量不断扩大,次级债券市场的交易额近两年也以近30%的速度递增。

然而许多借款人,尤其是低收入借款人盲目借贷,风险意识淡漠,并无应付意外事件的资金储备。

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上扬的情况下不会显现,但泡沫一旦破裂,借款人就会意识到其贷款额远远高于房产价格。

这使得贷款者不堪重负,宁愿承担罚金也会主动停止还款,随之而来的就是道德风险和信用危机。

第三,不透明的评级机制和评级机构对风险的反应滞后,影响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风险的警觉。

出于盈利的考虑,银行和信贷公司放松了对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审核,降低了首付额度比例,低收入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大;

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为满足客户高收益需求,降低了支持次级债券的资产质量;

信用评级机构对部分次级债券的质量评估过于乐观,忽视了利率走高、房地产市场趋冷等外部环境变化趋势;

投资者的次级债券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也过大,高估了次级债券的资产质量。

而且危机最初出现时,美国信贷市场和银行业信息披露迟缓,监管当局反应滞后,缺乏有效的全球性监管合作。

第四,投资银行借助衍生产品复杂的结构,过度地使用证券化技术,经过层层包装,将次级按揭贷款包装成CDO产品,掩盖了次级按揭产品中的缺陷,造成投资者对其风险认识的障碍。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中国由于没有开放的资本市场,人民币没有国际化,中国所持有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也有限,因此美国次债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影响中国股市、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健康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外需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是今年以来中国第二大的贸易顺差来源,所以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传递。

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今年8月以来虽然贸易顺差不断创高,但是对美出口的增速减缓。

10月份我国对美出口量达210亿美元,低于9月份的213.9亿美元。

数据同时显示,1至10月我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5%,而这一数据1至9月为15.8%,1至8月为16.7%,增速明显放缓。

商务部政研室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也提醒,中国出口面临急速下降风险,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很可能在未来拿到的订单不断缩水。

据统计,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全美共有约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已经宣布破产。

如果美国居民已经无法依靠房价的上涨来偿还买房的贷款本息,就只能压缩现有的消费支出而增加储蓄。

随着次贷危机导致房价继续深跌,今后的储蓄率只能被提得更高,这样就会迫使美国的居民消费支出不断趋于减少,其结果就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收窄,从而直接引起中国贸易顺差的下降。

2.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首先,内地股市在次贷危机中出现高位调整,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由于我国内地股市对外资开放程度尽管有限,但与港股联动性在加强。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热钱加速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价。

由于国际上商品期货价格关联度较高,美国次贷危机打击了国外的商品期货市场,我国商品期货各交易品种也延续了盘跌的趋势。

其次,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目前,美国次贷市场的动荡已扩散到普通公司债市场,导致公司债券价格暴跌。

为寻求资金安全,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将面临重新调整,这会给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第三,中国的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必然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当前,中国外贸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热钱流入加快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第四,是我国直接投资次级债券的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面临一些损失。

我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可能损失49亿元。

3.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

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更加突出。

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

在全球次贷危机的阴影下,一些中资银行正在悄悄的提高房贷门槛。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个人房贷按揭成数为七成,年数最多为10年;

中国银行等在深圳的分行甚至干脆停止了二手房的贷款办理。

这些都表明银行监管部门暗自收紧个人房贷。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1.我国房地产市场及住房金融的缺陷及改革

(1)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

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及银行和客户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减少各种恶意欺诈行为,加强已放贷款的监督管理。

美国的次级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还有等级之分,而我国的按揭贷款者估计其中的大部分连“信用等级”都没有,因为贷款所开具的收入证明有很大的虚假成分在里面。

可以说如果以美国的个人信用评级标准,中国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不仅没有信用,甚至是负信用。

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不好,但是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时,这种没有信用、负信用的人就不会暴露出来,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把这些潜在的风险完全掩盖起来。

但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的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而且这些潜在的风险一旦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危机肯定会比美国次级债券出现的危机要严重的多。

(2)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次贷危机”表面看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子却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

另一方面要增加住房供应渠道和主体,满足贷款购房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分散市场风险。

由于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居民银行存款。

因此,一旦长期居高的储蓄率下降,就可能导致银行面临资金短缺危险。

从2006年初开始,由于股市行情火爆,大量存款开始流入股市,国内储蓄率急剧下降,银行发放抵押贷款可能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容忽视。

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引进抵押贷款投资者可以有效解决银行资金问题,并减少风险积聚。

(4)在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应谨慎对待金融创新,及时进行风险管理与监管。

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创新,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

创新监管制度应随着金融创新进行必要的改革。

此次次贷危机表明,次级按揭从借款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途径。

但是,贷款人的偿付保障并不是建立在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下。

这种依据假设收益率做出的交易决策,风险可想而知。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有必要对衍生与原生产品的联动关系加以研究,防止“假设”因市场环境变化而累积市场风险。

2.我国经济周期与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保持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态势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

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2008年将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减缓当前过热的经济和信贷的增长态势。

而且,次贷危机可能导致国内流动性更加过剩:

美联储降息、美元加速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对人民币升值投资的预期更大,从而可能有更多的热钱和外汇资本流入中国,加快国内外汇储备的增长;

另外,历史证明当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更多的国际资本会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次贷危机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

3.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步伐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思路,一直实行的是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和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制度,直至2007年8月才作出调整,改变为经常项目项下外汇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

在汇率形成机制上,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主要盯住美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管理思路长期以来尚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美国次贷危机及美元贬值造成了一系列后果,导致了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名义汇率升值而实际汇率贬值,以及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象。

美元降息给我国治理流动性过剩和解决通货膨胀增加了难度,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放弃或者少用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而频频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表2:

各货币在次贷危机前后的表现

货币对

爆发前

爆发后

涨跌幅度(%)

欧元兑美元

1.3359

1.4853

+11.18

英镑兑美元

1.9619

2.1160

+7.85

美元兑日元

124.14

109.10

―12.12

美元兑瑞朗

1.2467

1.1157

-10.51

美元兑加元

1.0738

0.9055

-15.67

澳元兑美元

0.7674

0.9398

+22.47

笔者认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可能是化解目前人民币汇率面临困境的一个现实选择。

人民币区域化是在已有的现实基础上,改变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以与我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边贸国家、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为对象,积极引导或推行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和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鼓励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形成一个准货币联盟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来缓解国内经济矛盾、对抗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

在可行的条件下,在我国香港地区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发行人民币债券,组织离岸人民币结算。

4.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和信息共享

美国层出不穷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对其伞形金融监管也提出一定的挑战,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并不能有及时的监管是促使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在政府部门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分业监管的现状容易留下监管的真空。

在综合经营趋势下,有必要促成三大“委员会”的机构合并,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赋予其金融监管职能,实行统一监管。

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大部分情况都是区分开来,所以,各国除了注意彼此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还应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合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