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61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整理.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点击》

1、分封制

2、宗法制

3、郡县制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5、明朝内阁

6、清朝军机处

7、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梳理与讲解》

一、分封制

1、目的:

封邦建国,维护周朝奴隶主的统治

2、对象:

王族、功臣、先王后代

3、内容:

土地和人民

4、天子和诸侯之间的权利及义务

诸侯义务:

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诸侯权利:

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天子权利和义务:

具有一定统治权、任命诸侯国重要官吏、定期巡查;保护诸侯国、调节诸侯内部纠纷。

5、意义和弊端

积极:

第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第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第三、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弊端:

诸侯势强,争霸,割据,王权衰微

二、宗法制

1、含义: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的制度,就是宗法制。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

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团结稳定

4、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三、郡县制

1、郡县制推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2、地方官僚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亲自任命。

3、作用:

①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3、隋唐:

科举制

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1、含义

2、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朝:

郡县制

(2)西汉:

郡国制

(3)唐朝:

节度使

(4)北宋:

军事上收回将领兵权,削弱地方军,加强禁军;政治上,文官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绝大部分由中央掌控,文官担任转运使。

(5)元朝:

行省制

3、各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西汉:

中外朝制

(3)隋唐:

三省六部制

(4)北宋:

设置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来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权。

(5)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中书省长官为宰相

(6)明朝:

废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7)清朝:

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积极:

①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生产力得恢复和经济得发展,符合广大人民得意愿,顺应了历史发展得趋势。

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

消极:

①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习题训练》

1.“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3、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尊祖认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4、汉武帝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

A、贵族世袭制B、科举制C、察举制和征辟制D、军功爵制

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6、《史记•楚世家》记载:

(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问答题

(1)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

在选官标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一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二  :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文献通考》

问:

材料所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

并请对这种选官制度进行评价。

1、唐太宗时期要治理黄河,从规划到实施的正确程序应该是()

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2、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

3、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唐朝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因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5、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6、材料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纲点击》

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其文明的影响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3、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5、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6、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点讲解与梳理》

一、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其文明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

(1)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

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

(2)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种并存的经济形态下,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2、城邦制度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

2、五百人议事会

3、陪审法庭

4、十将军委员会

5、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喜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三、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3、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四、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1)习惯法

所谓的习惯法就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它主要存在于共和国早期。

(2)《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3)公民法

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称为“公民法”。

(4)万民法

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使版图扩大、人口增加,民族矛盾、经济矛盾出现,公民法已不适用。

(5)罗马法的完善——《民法大全》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核心内容:

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

同时,制约并削弱了父家长权、夫权等。

五、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1、对帝国:

调节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2、对世界: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律。

它的许多思想和制度被后世借鉴吸收,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先声。

六、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1、人类的本性使人难免带有感情,而法律是偏向理智的,即使法律本身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它也比感情冲动的人治更扎实稳当,令人放心。

2、罗马法是古代反映商品生产和交换最完备、最典型的法律,不仅对罗马帝国还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

统治阶级和被被统治阶级之间,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平等可言的。

《习题训练》《第一课时》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材料表明()

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

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

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

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