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855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生物学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浅海。

23、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t)

图23:

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t)

大银鱼

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t)

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厘米左右。

体细长。

头部上下扁平。

吻尖,呈三角形。

下颌长于上颌。

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于至胸鳍基部。

体透明。

两侧腹面各有一行黑色色素点、性成熟时雄鱼臀鳍成扇形,基部有一列鳞片,胸鳍大而尖。

在海水淡水中都有,分布自山东至浙江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24、海鳗Muraenesoxcinereus(Forskal)

海鳗

Muraenesoxcinereus(Forskal)

图24:

海鳗Muraenesoxcinereus(Forskal)

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

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

头尖长。

眼椭圆形。

口大,舌附于口底。

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

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

体无鳞,具侧线孔140~153个。

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

体黄褐色,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1暗褐色条纹。

脊椎骨142~154个。

非洲东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

中国沿海均产,东海为主产区。

25、赤魟Dasyatisakajei

赤魟

Dasyatisakajei

图25:

赤魟Dasyatisakajei

身体极扁平,体盘近圆形,宽大于长。

吻宽而短,吻端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

眼小,突出,几乎与喷水孔等大。

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

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

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达口裂。

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

齿细小,呈铺石状排列。

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在尾部的较大;

肩区两侧有1或2行结刺。

尾前部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其长为体盘长的2-2.7倍,在其前部有1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

在尾刺之后,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较高且长。

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

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体盘腹面乳白色,边缘桔黄色。

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26、单齿螺Monodontalabio

单齿螺

Monodontalabio

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

一般高1-2厘米。

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

壳面颜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

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

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

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

以海藻为食。

单齿螺Monodontalabio

27、海蜇头seajelly,orjellyfish,nettlefish

海蜇头

seajelly,orjellyfish,nettlefish

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

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

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中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

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

图27:

海蜇头seajelly,orjellyfish,nettlefish

28、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hardwickii(Miers)

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hardwickii(Miers)

体长60-95毫米,甲壳较厚而坚硬,表面陷沟处有软毛。

额角长,末端尖细,基部上缘微隆起,中部向下弯曲。

眼较大,呈肾状,斜生,眼柄粗短。

为亚热带、热带暖水种。

栖息于水深70m以内不同地质的海底,30m以内的沿岸水域分布较密集。

中国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图28: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hardwickii(Miers)

29红星梭子蟹Portunussanguinolentus

红星梭子蟹

Portunussanguinolentus

体横长菱形,为典型的梭子蟹形状。

头胸甲表面前部具微细颗粒及白色云纹。

背壳宽15厘米,略比同科的梭子蟹小。

壳的下方有3眼斑点,壳体灰绿色。

分布于日本、夏威夷、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群岛、印度洋直至南非沿海的整个印度太平洋暖水区、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10-30米深的泥沙质海底。

图29:

红星梭子蟹Portunussanguinolentus

30红螺RapanabezonaLinnaeus

红螺

RapanabezonaLinnaeus

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

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图30:

红螺RapanabezonaLinnaeus

31、花蛤MeretrixmeretrixL.

花蛤

MeretrixmeretrixL.

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

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

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

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

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

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

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图31:

花蛤MeretrixmeretrixL.

32、泥螺Bullactaexarata(Philippi)

泥螺

Bullactaexarata(Philippi)

泥螺壳薄而脆,成贝体长40mm左右,宽约12~15mm,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

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图32:

泥螺Bullactaexarata(Philippi)

33、灰鲳Pampuscinereus

灰鲳

Pampuscinereus

体呈菱形。

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

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

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

图33:

灰鲳Pampuscinereus

34、龟足capitulummitell

龟足

capitulummitella

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2-3厘米,高3-5厘米。

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

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

最大的个体头部宽可达44毫米,高27毫米,柄部宽25毫米,长15毫米。

头部侧扁,由楯板、背板、上侧板、峰板、吻板等8个壳板形成壳室,基部有一排(21~31个)小的侧板轮生。

壳板白色,外包一层牢固的黄褐色外皮。

为亚热带和热带性动物,我国产于东海、南海。

图34:

龟足capitulummitella

35、嫁(虫戚)Cellanatoreuma(Reeve)

嫁(虫戚)

Cellanatoreuma(Reeve)

贝壳呈斗笠形,较低平,壳高相当于壳长的1/3,壳质较薄,近于半透明。

前部稍瘦,周缘呈长卵圆形,壳顶近前方,略向前弯曲,常麻损。

壳表面有众多细小而密集的放射肋,至壳边缘具相应的细齿缺刻。

生长线稍隆起。

壳面颜色多变,通常为锈黄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色或紫色的带状斑纹。

壳内面银灰色,光亮。

约于壳顶至壳缘的中部有一圈棕褐色或淡蓝色的肌痕。

生活于潮间带,吸附于岩石上或沿海潮带的海岸石板上。

我国沿海普遍分布。

图35:

嫁(虫戚)Cellanatoreuma(Reeve)

36、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Bat

日本囊对虾

MarsupenaeusjaponicusBate

图36: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Bate

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

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

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

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

成熟虾雌大于雄。

体长8-10cm。

额角齿式8-10/1-2。

具额胃脊,后端双叉型。

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

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

尾节具3对活动刺。

雌性交接器囊状,前端开口,有一圆突;

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腹面弯折。

体表具土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鲜明横斑,尾肢具棕色横带。

印度、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在日本列岛、南非红海、阿拉伯湾、孟加拉湾等海区,以日本的沿海数量最多。

我国江苏以南沿海也有少量分布。

37、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

中国毛虾

Aceteschinensis

图37:

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

体形小,侧扁,体长2.5~4厘米。

甲壳薄。

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缘斜而微曲,上缘具两齿。

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

侧缘的后半部及末缘具羽毛状。

仅有3对步足并呈微小钳状。

体无色透明,唯口器部分及触鞭呈红色,第六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尤以渤海沿岸产量最多。

产地主要有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38、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A.Milne-Edwards)

日本蟳

Charybdisjaponica(A.Milne-Edwards)

图38:

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A.Milne-Edwards)

全身披有坚硬的甲壳,背面灰绿色或棕红色,头胸部宽大,甲壳略呈扇状,长约6厘米,宽约9厘米;

前方额缘有明显的尖齿6个;

前侧缘亦有6个宽锯齿,额两侧有具有短柄的眼1对,能活动。

口器由3对颚足组成,前端有大小触角2对。

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第2~4对,长而扁。

末端爪状,适于爬行,最后1对,扁平而宽,末节片状,适于游泳。

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性腹部呈圆形,雄者呈三角形,腹肢退化,藏于腹的内侧,雌者4对,用以抱卵;

雄者仅2对,且已特化为交配器。

生活于浅海中,喜栖于海边沙滩的碎石块下或石隙间。

常捕食小鱼、小虾及小型贝类动物,有时也食动物的尸体和水藻等。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39、扁玉螺Neveritadidyma

扁玉螺

Neveritadidyma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

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

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

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

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

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

内唇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潮汕地区形象的称之为:

肚脐螺〕。

厣角质,黄褐色。

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

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10m左右水深处生活。

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为食。

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

此外,在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

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

图39:

扁玉螺Neveritadidyma

40、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

毛蚶

Scapharcasubcrenata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

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

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

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

以中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

图40:

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