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43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四重点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该材料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7.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8.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D.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9.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

“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

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的心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0.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

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

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11.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

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

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

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等方法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

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D.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12.宋人邢昺上疏称:

“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表明宋朝

A.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B.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

C.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D.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13.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1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15.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1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17.苏格拉底认为:

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18.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

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表明

A.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B.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

C.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D.文艺复兴是反宗教的

19.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20.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

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这表明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22.马克思·

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

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3.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24.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

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

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25.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

26.“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

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阐述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C.宗教改革的原因D.启蒙运动的原因

27.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君主立宪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学说

28.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

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理想信念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

29.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当时

A.中国科技重理论阐释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30.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推动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的确立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1.霍布斯鲍姆认为:

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B.为资产阶级兴起提供理论依据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32.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说明了

A.宗教信仰成为科研的根本动力B.自然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关联

C.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D.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全面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共52分)

二、材料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

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

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

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抹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失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

……二者都具有开启民智的启蒙功能……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

《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时所利用的理论和批判的对象上有何不同之处。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和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17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注:

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历史事实。

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正席卷整个世界,而中国对此却茫然无知而完全置身局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解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

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

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

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

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8年秋高二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

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A项错误;

孔子和老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D.

点睛:

本题需要掌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对“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分析理解,结合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和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内容。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属于墨家思想,故A选项错误;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属于墨家思想,故B选项错误;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属于兵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法家思想,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重点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对于兵家、阴阳五行家等主张思想也应该有所涉及,据此再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D

【解析】“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

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意在说明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墨子主张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的信息,排除C。

4.【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A项正确;

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才成为正统,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

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D项错误。

这一题用新情境、新材料引导学生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仅仅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进行争鸣,其实同时还有各家之间在辩难的同时,对彼此观点的吸收和融合,所以百家争鸣时期碰撞、交流与融合有机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基础之上,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故选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故D选项正确;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没有反映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故A选项错误;

材料也未涉及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选项错误;

材料主旨是说明伦理纲常思想,不是强调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选项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最关键的信息“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强调以上概念关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7.【答案】A

【解析】由关于《神灭论》引发争论和“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说明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故选A;

结合所学,西汉起,儒学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

由材料“《神灭论》反对佛教”,不能佐证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排除C;

材料“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表明政治与学术之间存在矛盾,排除D。

8.【答案】B

【解析】汉代推崇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地位高;

南宋时期,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所依据的教科书,四书的地位得到提高,促成“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故排除D,选B。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度的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A;

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心即理”和“致良知”,可见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选C;

心学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排除B;

材料没有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排除D。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

当时儒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印刷术的发明,故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故C选项错误;

材料主旨是说明印刷术的发明的作用,不是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14.【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

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

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的观点强调人只有认识自己的本性,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

AB与材料无关,排除;

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8.【答案】B

【解析】由材料“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和“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可见,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以来神权统治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故选B;

材料体现不出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的信息,排除A;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

文艺复兴是反对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排除D。

19.【答案】C

【解析】依据题中15世纪的西欧流行写自传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即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自传数量大增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意不符。

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大力宣传的思想主张,故D项与题中的15世纪不符。

20.【答案】C

2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

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可以知道,反映的是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无需天主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解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再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分析解答。

【答案】B

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可见,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故选A;

由所学,新教废除禁欲主张节俭,排除B;

新教教义“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并非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排除C。

23.【答案】C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A项,由题干可知,人文主义者受到加尔文教的迫害,阻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故A项错误。

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打压,并未体现出爱恨交加的态度。

故B项错误。

C项,宗教改革虽然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权威下解救出来,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