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32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设计原理讲义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由多个单元组成的住宅,每个单元都设有楼梯间作为每户的垂直交通系统。

4、点式住宅:

数户围绕一个垂直交通系统的单元独立住宅。

5、跃层住宅: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6、复式住宅:

一种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小面积住宅形式,根据人们对家居空间的不同高度使用要求,巧妙设置夹层形成的住宅称之为复式住宅。

2、住宅的起源

1、住宅的历史

a地球的寿命——40亿年

人类的历史——200万年

住宅的历史——1万年

b黄河流域——地穴半地穴到简陋的木骨架建筑(地域性)

长江流域——树居

两种文化在中原地带的碰撞

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二、住宅建设的基本形势

三、住宅建筑设计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主要学科:

住宅建筑设计主要涉及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

其它学科:

住宅社会学:

住宅具有社会属性,研究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就涉及到住宅社会学。

人文科学:

研究人对住宅的精神需求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人文科学。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

研究家庭的生活行为涉及到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

环境生态学:

研究居住环境涉及到环境生态学。

社会经济学:

研究住宅的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学。

四、住宅设计的原则

和居住相关的因素:

(1)家庭模式

①家庭的规模:

表现为家庭的人口数,人口数量的不同,对住宅的面积和房间数量要求会不同。

②家庭成员结构:

一般有老人(双方)、夫妻(单身)、孩子(一个或者多个,男女))组合成家庭,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住房的要求不同。

③人口总数相同的情况下,家庭数量越多,对住房的需求量越大。

(2)生活习俗、习惯

人们的习俗和习惯不同,对住宅的平面布局、外立面的形象以及一些装饰手法都会产生影响。

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习俗、习惯,符合特定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居住行为

居住行为主要指人们在对住宅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居住行为是住宅设计的基础,只有根据居住行为才能对家具、房间、套型、单元等等进行设计。

居住行为结合了人体工效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相关学科。

住宅内的居住行为包括个人私属生活行为、社会生活行为、家务行为和生理行为。

四种居住行为决定了住宅内的布局原则。

(4)经济基础

①经济的发展是住宅大规模建设的前提条件

②经济条件的改善是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前提

③对居住质量的追求,主要是一些居住指标的提高,如2020年小康住宅的目标包括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0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8平方米等,这无疑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④经济的发展使住宅设计更为灵活,更为具体化、个性化,适应性强,特别是高科技含量会提高。

(5)环境因素

①居住区外部自然环境

主要是指居住区选址中考虑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后期住宅的销售以及住宅的升值、居住的外界环境质量。

一般来说,背山面水的、环境优美的、周围自然植被较好的,人们都愿意居住。

相反,自然环境较差的,人们不愿意居住。

②居住区内部自然环境

是指居住区建成后内部的景观环境,是通过设计后营建的室外的微自然环境,是衡量居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人们购房的主要参考指标。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中明确要求改建小区绿地率不低于25%,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0%。

最近建设部出台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旨在加强居住区内部的环境设计,为居民营造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人居空间。

③居住区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指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设施要齐全,如商店、小学、幼儿园、菜市场等,同时居住的小区交通要便利;

另一方面小区的物业管理也要好,要安全,方便。

(6)技术因素

技术影响了住房的质量,技术含量越高的住宅,越能适合人的居住。

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技术体系:

①住宅结构体系

主要是指结构材料、结构形式、建筑配件的模数化等方面的内容。

选择通用性强的结构形式,如短肢剪力强,异型框架柱、框架等,可以灵活布置室内空间。

建筑配件通用性强,适合机械化生产。

(建筑构造,结构选型)

②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建筑能耗在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目前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是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筑节能主要体现在屋顶和墙体的保温、隔热技术,一方面是选用新型节能材料,另一方面采用较好的构造措施达到节能效果。

(建筑构造,建筑材料)

③厨卫技术

树立厨卫整体设计和标准设计的观念,推行厨卫系列化、多档次的定型设计。

按照模数协调的原则,优化设计参数,确保建筑与产品之间的连接配合;

厨房、卫生间应设置水平或竖向通风道,动防止串烟、串味的功能。

燃气热水器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④管线技术

住宅的管线配置应满足现代居住和使用功能要求,管线应尽量集中布置,要隐蔽,又要方便维护。

(建筑设备)

⑤智能化技术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制定了相应的智能化技术的标准。

普及性的智能化技术包括:

(1)安全防范系统:

①出入口管理及周边报警,②闭路电视监控,③对讲与防盗门控,④住户报警(包括呼救报警、煤气报警等),⑤保安巡更管理;

(2)信息管理系统:

①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②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与管理或IC卡电子计量,③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④对部分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设备实施监控管理,⑤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⑥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3)信息网络系统:

①为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②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③建立有线电视网。

⑥施工技术

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⑦环境及其保障技术

一方面指室外环境设计要满足人们居住休闲要求;

另一方面指水质水压保障系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防止污染技术等。

(7)住宅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住宅存在地域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反映在套内户型、平面组合形式、小区组合形式、建筑材料、构造形式、建筑形式等等方面。

在进行住宅设计中应结合当地的一些具体特征,设计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住宅。

 

原则

1.以人为本

提高居住条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体现建筑对人的一种最大限度的关照。

以前的提法:

经济、适用、美观

老龄化问题、残疾人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

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

充分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污染,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2)保留远期规划用地,合理使用土地,实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3)居住空间的可变性

3.重视环境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

我国有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反映在居住哲学中,即求得人与自然水乳交融

五、住宅设计的基本程序

1.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习俗习惯以及地方特点。

2.关注住宅功能质量与逐步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相协调。

3.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4.提高居住空间的成套水平

六、住宅设计相关的规范

作为应用工程学科的住宅设计,必须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政策,以及节约用地,能源,建筑材料的相关技术规定和政策。

《住宅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1)《住宅设计规范》

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目的是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

例:

3.2卧室、起居室(厅)

3.2.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双人卧室为10m2;

2单人卧室为6m2;

3兼起居的卧室为12m2。

3.2.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

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2.4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m2。

(2)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

为指导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制定的技术要点,也是为进一步引导住宅质量全面提升制定的,较《住宅设计规范》提出的标准要高一些。

(3)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主要适用于:

①制定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技术文件及它们之间的尺寸协调原则;

②确定住宅建筑中所采用的部件或组合件(如设备、家具、装饰制品)等需要协调的尺寸;

③编制住宅各功能部位,如厨房、卫生间、隔墙、门窗、楼梯等专项模数协调标准。

模数协调的目的:

①实现人员之间的生产活动互相协调;

②使部件规格化又不限制设计自由;

③能使建筑部件标准尺寸的数量达到优先化;

④采用合理化的力法定位、吊装和组装部件面,以简化施工现场作业;

⑤协调住宅设备及部件与相应功能空间之间的尺寸。

 

专题一:

住宅套型设计

掌握1)套型、户型等一些基本概念

2)套型功能空间的组成

3)住宅功能分区的原则

4)套型的发展模式

熟悉1)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2)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了解1)家庭人口构成

2)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3)套型居住环境与生理

4)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套型功能空间的组成和住宅功能分区的原则(通过讲解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具体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套型的空间组织(结合实例按不同的分类方式逐个讲解)

一、概述

套型:

不同使用面积不同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套型设计的目的:

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按照“每户一套住宅”的标准,要求每户应该有自己的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房间,满足住户基本家居要求。

户型:

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类型。

(一)制约套型设计的因素

1)家庭人口构成

2)家庭生活模式

3)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4)组合体的空间组合关系

5)技术经济条件

6)社会意识形态

1.家庭人口规模

a家庭规模

主要表现家庭人口的数量,对套内的面积和居室的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包括户均人口数和家庭户规模的比例两个方面的内容。

户均人口数是一个国家、城市、区域研究人口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确定居住区人口规模的指标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居住模式发生改变,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及许多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还包括人们观念的改变,户均人口数逐步呈现降低的趋势。

我国居住区设计一般按照每户3.5人考虑,据统计现在每户都达不到3。

户均人口数影响了套型的规模,也影响了住户的数量。

(前期策划)

家庭规模比例是指各种规模家庭在家庭总数所占的比例,关系到不同住宅套型的比例。

孤身家庭:

包括老人和成年单身的家庭,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口户(夫妻户为主):

包括老年夫妻和年轻夫妇,由于社会老龄化和生活观念的影响,二口户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三口户和四口户:

属于核心家庭,在我国所占的比例最大。

基本上是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或一个孩子和一个孤身老人构成。

五口户以上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受观念的改变,现在较少。

b家庭类型

(家庭模式图)

根据家庭规模可以看出家庭的类型:

孤身老人或单身年轻人

夫妻家庭:

夫妻二人

核心家庭:

夫妻二人和孩子

老人家庭:

夫妻二人和老人或夫妻二人和孩子和老人

复合家庭:

孩子、夫妻二人、老年夫妻二人

(比例---设计)

家庭人口结构影响套型平面与空间的组合形式。

在套型设计中,既要根据使用功能分区的要求,又要考虑户内家庭人口结构状况,进行适当的平面、空间组合。

注意:

在住宅套型设计中,应同时考虑以上三种家庭人口构成的归纳分类。

并且,家庭人口构成状况随着社会形态,家庭关系和人口结构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进行套型设计时,应考虑这种变化带来的可适应性问题.

2.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住户的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是影响住宅套型平面空间组合设计的主要因素。

而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则由家庭生活方式所决定。

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活方式除了社会文化模式所赋予的共性外,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它涉及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交往范围、收入水平以及年龄、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形成多元的千差万别的家庭生活行为模式。

为了研究方便,按其主要特征归纳分类为若干群体类型。

(1)家务型

小孩处于成长阶段或经济收人不高,文化层次较低,以家务为家庭生活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炊事、洗衣、育儿、编织、缝纫等。

在套型设计中,需有方便的家务活动空间,如厨房宜大,并设服务阳台等。

(2)休养型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退休人员的增加,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子女成人后的分家,使孤老户日益增多。

这类家庭既需要安静的休养环境,又需要联系方便的交往环境。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生活节奏缓慢,自理能力差,易患疾病。

在套型设计中,需要居室与卫生间联系方便,厨房通风良好且与居室隔离,并应设置方便的室内外交往空间。

(3)交际型

文艺工作者、企业家、干部、个体户等家庭主要成员,由于职业的需要,社交活动多,其生活行为特征是待客交友、品茶闲聊、打牌奔棋、家庭舞会等。

对套型的要求是需要较大的起居活动空间,并需考虑客人使用卫生间问题。

起居厅宜接近人口,并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交通流线的干扰。

(4)家庭职业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部分家庭主要成员在家中从事劳作,进行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在套型设计中需设置专门的工作间。

在低层住宅中,常采用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套型模式。

(5)文化型

从事科技、文教、卫生等职业的人员,在家中伏案工作时间多。

弹性工作制的出现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部分家庭主要成员在家工作学习进修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套型设计中需要考虑设置专用的工作学习室。

前已述及,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是以社会文化模式所赋予的共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的个性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共性和个性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而套型空间作为有形之物,具有不变性。

如何在不变的套型空间中增加灵活可变性和适应性,是套型设计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3.套型居住环境与生理

1)住宅套型(居住空间环境)的空间形式必须满足人的生理活动需求。

A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

套型内空间的划分应符合人的生活规律,即按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便溺、洗浴、炊事等行为,将空间予以划分。

各空间的尺度、形状要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如厨房的空间既要考虑设备尺寸的大小,又要充分满足人体活动尺度的需要,尺寸过小使人活动受阻,感到拥挤,尺寸过大,又使人动作过大,感到费劲和不方便。

B室内空间要按照人活动的需要予以隔离和联系

如睡眠的卧室要保证安静和私密,不受家庭其他活动的影响,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起居室,则应宽大开敞,采光通风良好,并有良好的视野,便于家庭团聚及会客等活动,且与各卧室及餐厅、厨房联系方便。

套型应公私分区明确,动静有别。

2)空间的环境质量必须符合人体生理上的需要

居住者对住宅套型空间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最基本的是能够避风雨,御寒暑,保安全。

进一步则是必要的空气环境质量,热,声,光以及装修材料的卫生要求。

4.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

同时,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

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需求,改善、调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

(1)人与居住环境

健康的人体,随时都会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生理感觉器官获得对所处环境的各种感觉是人们直接了解、认识周围环境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产生知觉与记忆、思维与想象、注意与情感等心理活动。

人对于环境产生的情感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

由于人们的民族、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养、习惯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也不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情也不一样。

一般而言,能够满足或符合人们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们的积极反映,产生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舒畅、喜爱等。

反之,则引起人们的消极态度,产生否定的情感,如不悦、嫌恶、愤怒、憎恨等。

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要很好地为住户提供能够产生肯定情感的良好居住空间环境。

当然,这需要住户的参与配合才能较好地实现。

(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首先是从使用功能考虑,满足人们生活行为操作的物质和生理要求。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在选择和评价套型居住环境时,逐渐将心理需求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当然,人的心理需求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物质功能和生理需求之上的。

人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共同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A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就是安全。

现代意义上的安全感应是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内的安全要求,应使居住者在居住环境中时时处处感到安全可靠、舒坦自由。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与行为经验(安全可靠性)相悖或反常的状况时,即造成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疲劳感和危险感。

居住环境对于居住者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消极的环境要素使人产生消沉、颓废的不良心理,而积极的环境要素则可使人产生鼓舞、向上的健康心理。

这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

B私密性与开放性

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

它本身就具有不可侵犯的私密性特征。

而卧室、卫生间、浴室更是居住者个人的私密空间。

开放性和私密性是一对矛盾,人对居住空间环境既有私密性要求又有开放性要求。

家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需要与外界联系、邻里沟通、社会交往。

过去的四合院为若干人家共同使用时,邻里交往方便,而住户的私密性较差。

现在的单元式住宅其住户的私密性较好,但缺少一定的开放性,邻里交往较差。

C自主性与灵活性

住宅作为人的生活必需品,居住者具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理所当然的对其具有支配权和自主性。

住户对于自家居住空间环境的自主性心理取向十分强烈。

希冀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室内设计、装修和家具陈设。

这就要求建筑师提供的住宅套型内部具有较大的灵活可变性,以满足住户的自主性心理。

同时,还需考虑随着住户的心理需求变化进行空间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D意境与趣味

人们的生活情趣多种多样,具有按各自兴趣爱好美化家庭环境的心理愿望。

居住空间环境的意境和趣味是人的生活内容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居住空间环境的意境和趣味性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建筑师应为住户的创造留有较多的余地。

E自然回归性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转关系逐渐疏远。

满目的钢筋混凝上森林,混乱的交通秩序,污浊的空气,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也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回归愿望。

一池盆栽,一点阳台绿化,一片屋顶花园,都可以或多或少满足人的这种回归自然心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套型设计的原则

行为分室

根据居住行为的要求进行功能分室,不同居住行为要求不同的空间。

一般来说居住行为主要分成四类:

个人私属生活行为、社会生活行为、家务行为、生理卫生行为四部分。

个人私属生活行为主要指私人就寝、私人衣物储藏、个人学习行为等。

这就要求提供不同的卧室、储藏室、书房等房间。

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指家庭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接送客人出入等行为。

这就要求提供起居室、活动室、餐厅、门厅等房间。

家务行为主要包括做饭、洗衣、缝纫等行为,要求提供厨房、家政空间等。

生理卫生行为主要指洗浴、便溺、洗漱等,要求提供卫生间。

d功能分室

公私分离:

私有功能空间和公用功能空间分离,一般将公用功能空间放在户型的入口附近,私有空间放在里面,形成明确的内外、闹静功能分区。

在两个功能分区之间一般形成过渡空间,卫生间位于两个区之间。

食寝分离:

要求睡眠行为和就餐行为分室进行,这也是小康居住最低目标中的功能分室标准。

居寝分离:

要求起居行为和居住行为分室进行,为小康居住一般目标的功能分室标准。

起居进餐和就寝分离:

要求起居、就餐、就寝都达到分室,形成许多双厅的住宅,有专门的餐厅,这也是小康居住理想目标的功能分室标准。

洁污分离:

套型内厨房、卫生间是产生垃圾及污秽物的场所,厨房应靠近出入口,和其它洁净的房间相分开,卫生间也不要面向起居室,入口应形成一定的换鞋区等做到洁污分离。

(三)套型设计的面积标准

①《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了普通住宅的套型分类,分四类(使用面积是指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套 

居住空间数(个)

使用面积(m²

一类

2

34

二类

3

45

三类

56

四类

4

68

②城市示范小区设计要求的套型建议标准

类别

项目 

 

套型面积系列标准

使用面积

42-48

53-60

64-71

75-90

建筑面积

55-65

70-80

85-95

100-120

③《住宅设计规范》也规定了各个房间的最小使用面积

双人卧室最小10平方米,单人卧室最小6平方米,兼起居的卧室12平方米,起居室应大于12平方米,暗厅不应超过10平方米。

一类和二类住宅的厨房为4平方米;

三类和四类住宅的厨房为5平方米;

卫生间能布置3件器具,使用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第四类住宅应设两个卫生间。

④城市示范小区设计要求的各个功能空间使用面积标准

主卧室为12-16平方米,双人次卧室为12-14平方米,单人卧室8-10平方米,起居室为18-25平方米。

餐厅不小于8平方米,厨房不小于6平方米,卫生间4-6平方米,门厅2-3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