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5782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Word下载.docx

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等的变化。

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措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顶煤矸垮入避难硐室;

用衣服、风筒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

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恶劣环境中避难,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

•(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

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他安全地点。

离开原避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若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5)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应在避难硐室外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

在避灾地点,应用呼喊、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他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下领导人通话。

•(6)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护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护人员来营救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和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配合。

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护人员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秩序,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3、矿工在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

(1)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带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带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

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各行其是,单独行动。

(2)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时,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3)对于从灾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妥善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并根据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处理。

•(4)在现场急救和搬运伤员的过程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伤员扩大伤情和受不必要的痛苦。

•(5)在灾区内避灾待救时,所有遇险人员应主动把食物、引用水交给避灾领导人统一分配,矿灯要有计划地使用。

每人应积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精心照料伤员和体弱的同志,渡过难关,安全脱险。

二、矿井火灾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初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1)在井下不论是谁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时,都应该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在附近工作的人员。

(2)现场人员要准确地分析判明火灾的原因、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并把这些情况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报告。

•(3)发现初起火灾时,现场人员切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应及时组织起来利用就近的水、沙子、黄土、灭火器等器材和工具灭火,控制火势发展、蔓延。

若是电器火灾要先断电再灭火。

同时,要设法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火灾是无情的,灾情的变化十分迅速而复杂。

因此,每个矿工和井下工作人员,对待井下的微小火灾决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应该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将初起火灾坚决、果断地扑灭。

在这方面,我们即有经验也有教训,例如,某矿有4名工人在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因违章爆破引起火灾。

开始时仅有脸盆大的一堆小火,只要用简便的扑打、覆盖方法就可将火扑灭。

但其中1人见火后未经仔细观察转身就跑,并惊恐地大喊:

“着火了!

”其他3人听到喊声,也立即掉头跟着跑。

他们4人谁也没有采取扑灭初起火灾的应急措施,致使火势扩大。

离开火灾后,酿成重大火灾。

当该矿某负责人率领人员下井赴现场灭火时,发生瓦斯爆炸,造成9人牺牲和全井封闭。

又如,某矿井下绞车房因绞车控制器短路引起火灾。

当时现场无人,火势发展很快。

起火不久,恰好有矿通风区和救护队的4名同志途径该处。

他们发现火势凶猛,浓烟已经弥漫整个绞车房。

这4名同志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绞车房电源后,利用现场的沙子和黄土拼力灭火,同时迅速向调度室报告,使救护队及时应召前来火灾现场。

经过紧张的战斗,很快将大火扑灭,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

这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发现初起火灾后,现场人员组织起来扑灭火灾,不仅是一种积极的避灾措施,而且可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2、火灾事故时的安全撤退和避灾待救措施

(1)若火势很大,现场人员难以就近取材灭火或控制灾情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同时帮助受伤人员戴好)退出灾区。

撤退时要首先判明或了解事故的原因、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2)撤退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本班班长及有经验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3)处在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迎(逆)着风流撤退。

•(4)处在火源下风的人员,火势小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可迅速穿过火区到火源的上风侧;

或顺风撤退,但必须找到捷径尽快进入新鲜风流中撤退。

•(5)若在自救器有效作用的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避难硐室内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

或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避灾待救。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有要快而不乱。

撤退时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

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风火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7)若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火灾和烟雾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

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利用现场条件、材料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例如,某矿因煤尘爆炸引起井下多处火灾和冒顶,灾害波及整个矿井。

不少人由于缺乏避灾自救知识,在逃生中惊慌失措、盲目冲撞而不幸丧生。

而有些有经验的干部和工人,却利用现场条件、材料,采取了积极的避灾自救措施,分别于事故后的第二天到第五天被营救脱险。

他们的避灾自救方法是:

有组织地派人侦察灾情和撤退路线,以便确定避灾自救措施;

当发现撤退路线已被堵时,采取吊挂风障、构筑临时挡风墙以及撤到烟雾扩散不到的独头巷道等措施,并用衣物等防止有毒有害烟气侵入,既建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待救;

现场负责人将全体遇难人员组织起来,要求大家静卧少动以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轮流使用矿灯,集中食物统一节制食用,并稳定情绪,坚定避灾待救的信心;

派人经常监视风流及烟气的变化情况,积极向外界传递信息,进行联系等。

虽然这个实例已经过多年,但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自救措施

(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带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

(2)在自救器使用超过有效防护时间或无自救器时,应将毛巾润湿堵住嘴鼻寻找供风地点,然后切断或打开巷道中压风管路阀门,或者对着有风(必须是新鲜无害的)的风筒呼吸。

•(3)一般情况不要逆烟撤退,除非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者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可以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4)有烟雾且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

•(5)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

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6)在高温浓烟的巷道中撤退时,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

利用随身物件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浓烟气的刺激等。

•(7)烟雾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除了烟气的刺激性和使周围环境恶劣外,还会使人的精神处于恐慌紧张状态,造成呼吸、心跳加快,容易疲劳,抵抗能力、行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降低。

因此,在烟雾巷道里无论碰到多么危险的情况,都不能惊慌。

不要狂奔乱跑。

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善于根据风流的大小和方向、烟气的来源及温度的高低判断火灾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捷径脱离烟雾危险区。

•4、井下不同火灾地点的避灾自救措施

(1)独头巷道发火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独头巷道火灾多因电气设备故障或违章爆破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灾一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扑灭。

•②掘进巷道一般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

风筒一旦被烧,工作面通风就被截断,人员逃生的出路也被切断。

因此,巷道着火后,位于火源里侧的人员,应尽一切可能穿过火源撤至火源外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退方法。

•③人员被火灾堵截无法撤退到火源外侧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部分木支架(在不至于引起冒顶的情况下)及一切可燃物,切断火灾向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的通路。

然后,迅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侵入。

若巷道内有压风管道,可放压气用以避灾自救。

在利用水控制火势、阻止火灾向人员避灾地点蔓延时,应特别注意水蒸气或巷道冒落给避灾人员带来的危害

•④如果其他地区着火使独头掘进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出时,应立即用风障、挡风墙(可利用巷道中的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并建临时巷避难硐室。

条件许可时,可在独头工作面与火源之间,建造多道隔离风障、风墙。

若火烟通过局部通风机被压入巷道时,则应立即将风筒拆除。

(2)采煤工作面发火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发现火灾后,现场人员要立即佩带自救器,并帮助受伤人员戴好。

在正确判定火源位置、火势大小后,立即向本班班长汇报,并通知采面的工作人员。

•②本班班长应把大家组织起来,利用现场的一切灭火设施和材料扑灭火灾,并迅速利用附近的电话向井上、井下调度室报告,向可能受到波及区域发出警报。

•③组织人员沿迎(逆)风方向撤出灾区。

•(3)机电硐室发火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发现火情后,现场人员应迅速佩带自救器,利用现场存放的灭火器和砂子灭火。

为了不失时机地将火消灭在初起阶段,可在带电的状态下灭火,故不宜用水或使用有导电性能的灭火器材。

灭火时,应指派人员向矿调度室报告,并向受威胁区人员发出警报。

•②组织人员积极抢运硐室的易燃器材。

•③切断硐室内的电源。

•④当火势大难以扑灭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关闭防火门或在硐室内、外同时悬挂风障。

(2)巷道中的电缆着火时临场抢救措施

•①发现电缆着火后,应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截断着火电缆,防止延燃。

•②组织人员在切断电源后进行灭火,同时将接触电缆的易燃物、材料等与电缆分开。

三、矿井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发生爆炸事故时遭受重大伤害的措施

(1)掌握瓦斯爆炸前的预兆

•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同志回忆,瓦斯爆炸前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

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吸入大量氧气所致,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

井下人员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时,要沉着、冷静,立即采取防止爆炸伤害的措施

(2)掌握防止爆炸时遭受重大伤害的措施

•其具体方法是: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的暴露面积。

①立即卧倒是为了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减少危险。

例如,某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第一次爆炸的威力不大,1名放炮员和其他几名工人只是遭到冲击波的冲击。

他们立即向外撤出。

行走时,放炮员看到前边几十米远的顶板处有一片火光,他预感到要再次爆炸,就立即卧倒在地。

接着,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身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碎矸石。

当他从地上爬起后,发现与他一起外撤的几名工人,由于没有及时卧倒而全部死亡。

②用衣物盖住身体是为了护好身体,避免烧伤。

矿山救护队从长期处理事故中发现,爆炸事故产生的高温火焰对皮肤的烧伤相当严重。

但由于这种高温火焰是瞬间即逝,所以凡是被衣裤、手套、胶靴等保护、遮盖的部位,基本都未烧伤。

因此,矿工在井下工作时,应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

•2、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后矿工的自救、互救措施

(1)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处。

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

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30m_50m范围内,要抬运到新风处;

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

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领导或调度室报告,派矿山救护队抢救。

(2)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堵,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带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将人员尽量撤到新鲜风流处。

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在外面建风障防止有害气体侵入,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

待救时,要相互安慰、稳定情绪,注意检查待救地点的安全情况,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

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也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3、采煤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1)如果采面发生小型爆炸,进、回风巷一般不会被堵死,通风系统也不会遭到大的破坏。

爆炸所产生的CO和其他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

在这种情况下,采面爆源上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严重中毒,应迎(逆)着风流退出。

在爆源下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到达上风侧,既可避灾脱险。

(2)如果采面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工作面冒顶跨落、使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爆源的上、下风侧都会积聚大量的CO和其他有害气体。

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都要佩戴好自救器,并帮助伤员戴好。

如冒落不严重,在爆源上风侧的人员,要迎(逆)风撤出:

在爆源下风侧人员,要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处,撤到新鲜风流处。

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应协助转移伤员,集中在较安全的地点待救。

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建临时避难硐室。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下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引起矿山救护的注意,进入人员避灾地点救助。

•4、爆炸波及区域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1)听到爆炸声或感受空气的颤动现象、看到有浓烟等征兆时,受爆炸波及区的人员不要惊慌,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就近报警,有组织地沿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

(2)靠近事故地点的人员,一时来不及佩戴自救器时,应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最好是俯与水沟附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露出部分,躲开冲击波,免受烧伤,并尽量减少呼吸,以防中毒;

然后,取下身上的自救器佩戴好。

•(3)由于自救器防护时间有限,当灾区范围大时,遇险矿工可进入矿井设置的避难硐室,换戴防护时间较长的自救器退出灾区,或者不换自救器利用硐室中的集体供养装置呼吸,维持生命待救。

•(4)因爆炸导致巷道跨落、浓烟大火封住巷道无法通过及弄不清事故地点,人员退不出来时,应撤到就近的避难硐室;

或退到顶板坚固、无有害气体、近水处等安全地点待救;

或在两道风门间、机电硐室、独头巷道等处,利用身边的材料构建临时避难硐室静卧待救。

•(5)待救期间要随时注意附近情况的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应立即转移。

在撤退和转移的线路上和躲避地点,都要留有明显标记,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

•关于煤尘爆炸、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矿工自救与互救措施,可参照瓦斯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办理。

四、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躲灾措施

在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前,有无声和有声的两种预兆。

在突出危险区域发现突出预兆时,现场人员采取的避灾措施是:

(1)立即撤出。

采面人员发现预兆时,要迅速向进风侧撤离,并通知其他人员同时撤离。

撤离中应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再继续外撤。

掘进工作面发现突出预兆时,现场人员必须向外迅速外撤。

撤退时应快速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

撤至防突反向风门外后,要把防突反向风门关好,再继续外撤。

(2)利用好避难硐室。

若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戴自救器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在撤出途中应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

•(3)要注意延期突出。

有些矿井,出现了突出的某些预兆,但并不立即突出,要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突出。

例如,某矿一掘进工作面在掘进时,附近的瓦斯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工人立即外撤。

刚撤10多米远,报警信号停止。

这时,送班中餐的工人正好到达工作面。

于是工人们便停止外撤,停下来喝水,有的又去工作。

就在此时,突然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因而造成多名矿工遇难。

这个案例说明,发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现场人员决不能犹豫不决,必须立即撤出,并佩戴好自救器。

•(4)撤退距离的确定。

总的来说,就是按照本矿的防突措施,在石门揭煤层前以及在生产中发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人员必须按照措施的规定撤到安全地点。

具体地讲,大矿要撤到防突风门以外,小煤矿最好撤到井上。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

(1)佩用隔离式自救器保护自己。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或工作面,矿工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一旦发生突出事故,应立即佩戴好,以便保护自己,迅速撤离危险区。

(2)寻找可避难的场所。

遇险矿工在撤退中,若退路被突出煤矸所堵,不能到达避难硐室躲避时,可寻找有压风管或铁风筒的供气阀打开或卸开接头,使压风管放气,形成正式通风,以稀释高浓度瓦斯,供遇险人员呼吸。

例如,某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矸5000多吨、瓦斯量70多万立方,使多人遇险。

其中有34名矿工被突出的煤矸隔堵在一条轨道上山巷道内,附近几千米巷道都充满了高浓度瓦斯。

事故发生后,遇险矿工立即用搬手把5英寸的压风管卸开,并用附近的防爆电话向井上呼救,要求地面输送压缩空气。

该矿在组织抢救时,一面采取措施排放井下巷道中的瓦斯,一面组织矿山救护队在煤矸隔堵处扒开通路。

只用了90min,就刨开一条高4m、长10多米的通道。

救护队携带隔离式自救器爬进被困地点,给遇险矿工逐个佩戴上自救器后救出,并护送500多米到达安全地点,使34名矿工全部安全脱险。

应当肯定,这次抢险获得成功离不开抢救组织指挥正确、措施得力,以及矿山救护队训练有素、英勇奋战,但关键是遇险矿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了自救与互救。

他们机智地卸开风管,地面又及时地向井下输送压缩空气,使遇险地点保持正压通风因而维持了34人约5个小时的生命;

他们利用附近的防爆电话,及时向井上报警、呼救,使抢救工作有了目标,为抢救成功创造了条件。

这些做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应认真吸取。

•3、突出事故发生后灾区外人员的抢救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后,突出的煤与瓦斯不仅堵塞井巷,破坏支架和设备,使矿井通风系统受到破坏,造成生产停顿,人员窒息;

还可能引起瓦斯爆炸、瓦斯燃烧进而引发矿井火灾,对矿井及人员会造成更大危害。

因此,突出后处于新鲜风流区域的灾区外人员,应主动、正确地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其主要措施是:

(1)及时报告。

突出事故发生后,在灾区外的人员要通过电话或其他通讯方式,迅速向领导或矿调度室报告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及其他灾情,并阻止不佩用防护仪器的人员进入灾区。

(2)积极抢救。

对于在灾区内距新鲜风流较近的人员,应在现场负责人的组织下积极进行抢救。

抢救人员进入灾区时必须佩用隔离式自救器。

•(3)监督现场的停电和送电。

严禁任何人在瓦斯超限、有爆炸危险的现场停电和送电,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若灾区停电没有被水淹的危险时,应采用远距离切断电源的方法;

若灾区停电有被水淹危险时,应做到运转的设备不停电,停电的设备不送电。

五、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透水事故发生后矿工的自身安全防护措施

透水后,在水流迅猛、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处或其他安全地点。

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

即使是被水淹、生命受到威胁时,只要有生存的条件,就要顽强地活下去。

例如,某矿发生透水事故后,老窑水顺西二平巷灌入九行下山,迅速将东一平巷以下区域的巷道淹没。

透水初期,在东二平巷工作的3名矿工发觉大水袭来,便向外跑。

因水势凶猛,2名矿工在撤退时被水打倒而遇难。

另外1名矿工发觉难以跑出东二平巷,便返回掘进工作面,抱住1跟支柱,在齐肩深的积水中坚持了38小时。

水排干后,被矿山救护队安全救出。

这名矿工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东二平巷是一条长12米、宽2米、高1.6米的独头巷道,该巷道的开口处,因受地质构造影响,顶板比内部巷道低0.5米。

当老窖水下泻时,在极短的时间内首先淹没下山底部,进而封堵了东二平巷开口处。

由于东二平巷呈内高外低状态,所以积水淹没巷道外段后,巷道里段的空气无法排出。

虽然外部积水水位不断升高,但在东二平巷里段的顶部,仍保持一个长6米、宽2米、高0.3米的无水空间,存有足够的空气供遇险者呼吸。

又因透水后无硫化氢和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所以未造成这名矿工中毒和窒息。

这名矿工得以生存的关键,是他避灾自救和自身安全防护措施正确。

尤其是他把避灾地点选在有空气存在的巷道之中。

另外,这名矿工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极大的毅力,抱紧支柱,顽强坚持不倒入水中。

这也是他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

•2、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要佩带自救器。

当矿井发生老窖水涌出时,一般会使井下空气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

发现这种情况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佩带好隔离式自救器,并撤出危险区。

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以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同时,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后,更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用防护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