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考试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组胚考试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考试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5、结缔组织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成纤维细胞最多
光镜下:
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下:
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
功能:
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
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
纤维细胞:
功能静止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小、长梭状,胞质少,嗜酸性,核小,着色深。
7.浆细胞
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上呈辐射状分布。
胞质丰富,嗜碱性。
核旁有一浅染区。
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
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多分布在淋巴器官、消化管和呼吸道黏膜的结缔组织内
8、肥大细胞
分布于小淋巴管和小血管周围。
细胞较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较粗大的嗜碱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HE染色不显色。
表面有微绒毛和颗粒状突起,颗粒圆形或卵圆形,有单位膜包裹。
功能:
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
参与过敏反应;
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
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参与变态反应);
胞质含有白三烯和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
9、白细胞:
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不同白细胞主要功能)
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分为两类:
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无粒白细胞又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抗感染,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到细菌侵犯处,大量吞噬细菌。
吞噬细菌后,自身坏死,成为脓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抗凝血。
(4)单核细胞体积最大
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5)淋巴细胞
分为三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75,;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10,,15,;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产生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
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NK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10、骨单位:
又称为哈弗系统。
呈筒状,纵向排列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哈弗骨板及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又称哈弗管。
哈弗骨板有10-20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
中央管内含组织液、血管、神经。
11、肌节:
为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
I带+A带+?
I带组成;
是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节递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
12、闰盘:
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
闰盘呈阶梯状,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连接作用;
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快速传递信息,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和舒张。
13、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肌膜外面有基膜贴附,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
明带又称Ι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
14、肌质网
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又称纵小管;
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肌质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将Ca2+泵入肌质网内储存,有调节肌浆中Ca?
+浓度的作用。
15、横小管
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小管。
在骨骼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
在心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
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16、尼氏体:
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质中,轴突内无尼氏体。
电镜下:
可见尼氏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17、神经元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
主要功能:
接受刺激、传导神经电信号的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有些神经元还有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产生营养作用。
18、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四层)灰色为了解
上皮单层柱状或复层扁平上皮,可有微绒毛;
保护功能消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为主,可有腺体或淋巴组织;
化(重黏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有利于吸收、消化、血液运输及腺体分道点)泌;
管黏膜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腺体及黏膜下神经丛;
壁下层皱襞食管、胃肠等部位,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管腔突起形成
的结构;
肌层骨骼肌\平滑肌:
内环外纵(胃为三层)肌间神经丛
外膜纤维膜咽、食管和直肠,直接与毗邻的组织相连;
浆膜薄层结缔组织+间皮;
有利于器官活动。
黏膜:
包括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19、潘氏细胞(Paneth细胞),为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体底部细胞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底部胞质嗜碱性。
电镜:
粗面内质网、发达高尔基复合体、粗大酶原颗粒。
合成肠防御素和溶菌酶等,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的作用
20、肠绒毛:
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隆起,形成很多指状突起,称为肠绒毛。
内含有血小板,有吸收养料的作用。
在纵褶上可见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肠绒毛,由固有膜和上皮向肠腔面突起形成。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纹状缘、杯状细胞、中央乳糜管、肠腺、潘氏细胞、浆细胞。
21、肝小叶:
为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多角棱柱体,约有50,100万个,人肝小叶分隔不清
组成:
中央为一条沿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周围是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和肝血窦。
肝板:
肝细胞单层排列成板状结构;
肝板切面呈索状,又称肝索。
肝血窦:
在肝板间,血窦经肝板互相通连;
(肝血窦通向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细胞相邻面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小管。
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在肝小叶内形成各自独立而又密切相关复杂网络。
22、肝门管区:
1、位置:
位于相邻几个肝小叶的角缘处
2、组成:
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三联管
3、结构与功能:
小叶间静脉:
是门静脉分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壁薄小叶间动脉:
是肝动脉分支,管腔小,壁较厚
小叶间胆管:
肝管分支,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最后形成左、右肝管出肝
胆汁分泌:
肝细胞可以吸收胆红素,并通过有关酶的作用转化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23、
释放入胆小管,与胆盐、胆固醇等共同形成胆汁,排入消化道。
24、胰腺细胞:
外分泌部,腺泡细胞产生多种消化酶,经导管排入十二指肠。
(1)腺泡细胞,为典型的浆液性腺细胞。
细胞锥体形,核圆形,靠近基底,有酶原颗粒,常被溶解成空泡状。
分泌多种消化酶;
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腺泡无肌上皮细胞。
(2)泡心细胞,位于腺泡腔内。
细胞小,呈扁平或立方状,胞质染色淡,核圆或卵圆形。
为腺泡腔内的闰管起始部上皮细胞。
内分泌部(胰岛),为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在于腺泡之间。
胰岛主要有A、B、D、PP细胞,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及缝隙连接。
分类比例功能
A细胞(高20%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糖原合成,升高血糖;
分泌抑胃
胰岛血糖素细多肽和胆囊收缩素
胞)
B细胞(胰70%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岛素细胞)
D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抑制A、B、PP细胞的分泌;
PP细胞很少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酶分泌、胆囊收缩25、肺导气部:
无肺泡,不进行气体交换,包括叶支气管到终末支气管。
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26、*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组成
?
肺泡上皮:
I型肺泡细胞和II型肺泡细胞组成。
型和?
型肺泡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型肺泡细胞:
少,面积大,细胞扁平形,极薄,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7%
主要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吞噬、转运作用
多,只覆盖肺泡3%表面积,细胞呈立方形,胞质呈泡沫状,电镜下,胞质内有嗜锇性板层小体,主要含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等,释放入肺泡表面,形成表面活性物质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时肺阻力,稳定肺泡大小的重要作用。
还能修复肺泡上皮,增生并转化为I型肺泡细胞。
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肺泡隔,其内有密集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其弹性起回缩肺泡的作用。
(弹性纤维破坏:
肺气肿)。
气血屏障或呼吸膜:
使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气—血屏障很薄,总厚度为0、2—0、5微米,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3)肺泡孔:
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1、平衡肺泡间气体量2、起侧支通气作用27、气血屏障:
气血屏障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
它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
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连续内皮。
28、肾单位:
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每个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管是细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
通常分为三段:
第一段与肾小囊相连,称近端小管,依其走行的曲直,又有曲部和直部之分;
第二段称为细段,管径细,管壁薄;
第三段称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其曲部末端与集合管相连。
近端小管的直部、细段与远端小管的直部连成“u”字形,称为髓袢,又称Henle袢或肾单位袢
29、肾小球肾炎:
30、蛋白尿:
31、血尿:
32、水肿:
33、原尿:
34、肾小体:
肾小体,球形结构,也称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肾小体分两极,血管极和尿极,两极相对存在。
血管极为微动脉出入肾小体的部位;
尿极为肾小囊与肾小管相连处。
(1)血管球(结构):
为肾小囊包绕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襻。
一条入球微动脉在血管极处伸入肾小囊并多级分支蟠曲形成毛细血管襻。
毛细血管襻继而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在血管极处出肾小囊。
毛细血管襻两端均为微动脉,故血管球内压较高,利于液体滤过。
血管球毛细血管是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的糖蛋白对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2)肾小囊:
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双层囊。
肾小囊包在血管球外,两层间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肾小囊外(壁)层:
为单层扁平上皮。
肾小囊内(脏)层:
紧贴于血管球基膜外,细胞有多级突起,称足细胞。
*足细胞:
是内层细胞的足状突起。
结构:
足状细胞较大,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再分出许多小的指状的次级突起。
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有宽约25nm的间隙,称为裂孔,孔上覆以薄膜,称裂孔膜,构成滤过屏障,对尿液有滤过作用。
参与基膜的形成与更新,维持血管球的形状,调节血管球滤过率
*滤过屏障:
又称滤过膜,位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管腔与肾小囊腔之间的屏障结构,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3部分组成。
由于血管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血液在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大量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滤液,即原尿。
正常时,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滤过膜。
35、睾丸功能:
男性生殖腺,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6、附睾:
促进精子的成熟
37、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含单倍数染色体的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体积小于初级精母细胞,圆形核也小,内有着色很深的染色质颗粒或若干大的染色质团,有的保留染色体状态。
次级精母细胞不再进行染色体复制,很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这期间内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结果由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发育成4个精细胞。
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实际上是一次有丝分裂,所以精细胞也含有单倍数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
比初级精母细胞小,胞核圆形。
次级精母细胞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快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成为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38、精子:
雄性生殖细胞。
形似蝌蚪,分头、尾两部。
头部有一个染色质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前有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受精时可溶蚀放射冠和透明带。
尾部是精子的运动装置。
39、精子的形成:
1.细胞核染色质高度浓缩,形成精子头部的主要结构。
2.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呈帽状覆盖在核的前半部成为顶体。
3.中心粒移到顶体的相对侧,其中一个中心粒的微管伸长形成轴丝成为精子尾部的主要结构。
4.线粒体聚集到尾部周围并盘绕成螺旋形的线粒体鞘。
5。
多余的细胞质逐渐形成残余体脱落。
形成精子的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40、子宫层次结构:
1.外膜为主要为浆膜。
2.肌层很厚,平滑肌
肌层分为浆膜下层、中间层、黏膜下层三层。
肌层收缩有助于精子向输卵管运行、经血的排出和胎儿娩出。
3.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子宫腺为单管状腺,为上皮向固有层凹陷而成,主要为分泌细胞。
子宫内膜分功能层和基底层两层。
*功能层为子宫内膜浅层,约2/3厚,受卵巢激素作用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即月经。
功能层子宫内膜的营养动脉为螺旋动脉,受卵巢激素影响。
*基底层为子宫内膜深层,约1/3薄,能增生修复功能层。
基底层受基底动脉营养支配,不受激素影响。
41、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分三期:
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排卵相当于分泌期的开始)。
月经期:
第1-4天;
增生期:
第5-14天;
分泌期:
第15-28天。
又称卵泡期。
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
增生早期。
子
细而短。
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呈柱状,宫腺少,
胞质内出现糖原。
螺旋动脉也增长,弯曲。
又称黄体期。
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内有大量糖原。
固有层水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卵子若未受精,内膜则进入月经期。
月经期:
月经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功能层缺血坏死。
而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功能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出,即月经。
42、闭锁卵泡时间:
在卵泡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卵泡不能发育成熟而在不同既然段退化,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
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
43、生长卵泡:
生长卵泡:
卵巢的组织结构成分之一,分为下面两种:
初级生长卵泡:
一层或多层立方形卵泡细胞,卵细胞与卵胞细胞之间出现红染的透明带,卵泡外围出现结缔组织的卵泡膜。
次级生长卵泡:
卵泡细胞之间出现卵胞腔,有的卵泡腔很大,形成卵丘。
位于卵泡内壁上的卵泡细胞密集排列成数层,称为颗粒层。
卵泡膜可分出内膜及外膜两层。
44、血管壁层次:
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一般依次内膜、中膜和外膜。
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45、大动脉(弹性动脉)
大动脉的管壁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
(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较厚,为薄层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
(2)(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环形平滑肌(3)(外膜较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营养血管,营养外、中膜(内膜营养来自管腔内血液渗透)
46、中动脉(肌性动脉)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内弹性膜。
(2)(中膜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为疏松结缔组织,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47、连续性毛细血管:
其特点是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
这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小,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处。
48、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
淋被膜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巴管道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
结间质门部一侧凹陷
血管、神经、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网架(粗网架之间有淋巴组织和淋巴窦;
浅层皮质B细胞为主,含有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组
皮质织;
副皮质区T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含有毛细血管后
微静脉;
实质皮质淋巴被膜下淋巴窦作用:
过滤淋巴液
窦小梁周围淋巴窦
髓索浆细胞(分泌抗体)、B细胞、巨噬细胞;
髓质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相连,巨噬细胞较多,有较强
的滤过作用;
淋巴结的功能:
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1胚胎期:
从卵子受精到胎儿出生的时期称为胚胎时期.可分为:
胚期(从受精卵开始到第8周末,受精卵分化、三胚层形成、三胚层分化、各器官系统原基和人体外形雏形形成。
质变过程。
).胎期(发育第9—38周阶段。
初具人形的胚胎分化增殖,体积增大为成熟胎儿。
量变过程。
).
2胚泡的结构:
胚泡:
由三部分构成:
外表为扁平一层细胞,与吸收营养有关,称滋养层,以后参与胎盘的形成中央有滋养层细胞围成的空腔称胚泡腔
胚泡腔一侧有一团细胞称内细胞群或胚胎层
*胚泡:
受精后第4天含有大约100个卵裂球的早胚呈囊泡状,称为胚泡,其中心的腔称为胚泡腔,周边的一层细胞称为滋养层,位于胚泡腔一侧的一团细胞称为内细胞群。
3皮肤层次:
一、表皮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5层)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绝大多数,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并角化脱落。
*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手掌和足底的厚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五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毛:
毛发由皮肤外的毛干与皮肤内的毛根、毛球三部分组二、皮肤附属器*
成。
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
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
毛根外有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毛囊;
毛根和毛囊下端的膨大合称毛球;
毛球底面有结缔组织向毛球底内深入形成毛乳头,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母质为毛球的上皮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使毛生长。
立毛肌连接毛囊与真皮,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竖立。
4.甲状腺:
实质主要由许多滤泡组成滤泡上皮细胞+腺上皮+旁细胞*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
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婴幼儿的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
*滤泡旁细胞:
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之间,又名亮细胞颗粒内含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使骨盐沉积、血钙降低还含有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抑制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分泌。
5(垂体激素:
(腺垂体)
*生长激素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全身代谢及生长,尤其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催乳激素细胞:
分泌催乳激素(男女性均有,以女性多),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激素分泌异常:
生长激素过多:
巨人症(幼儿时期),肢端肥大症(成人)
不足:
侏儒症(幼年)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在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
*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和精子的发育,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女性),分泌雄激素(男性)
2、中间部:
滤泡周围有一些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可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3、结节部——促性腺激素
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又称血管升压素。
催产素:
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分泌。
(神经垂体)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催产素:
6.肾上腺皮质激素:
(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作用:
调节水盐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和皮质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