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B.“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句中“美人”为特定意象,常用以象征圣君贤臣或心中的理想,苏轼因被贬黄州远离故土,借此意象表达对远在天边的亲人的思念。
D.《致橡树》一诗中作者舒婷借木棉的形象,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女性对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和执着追求的期待与渴望。
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7-12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6.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顺风而呼群聚而笑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8.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
端坐B.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
鱼柴
C.知不可乎骤得骤得:
轻易得到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
余音
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侣鱼虾而友麋鹿抱明月而长终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相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不同
12.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得之困于周郎者乎B.何为其然也
C.固一世之雄也D.渺渺兮予怀
二主观题(5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
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
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
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
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
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
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
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
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3.请概括江南雨巷的特点(4分)
14.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6分)
(1)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4分)
(2)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2分)
15.第②节用细腻的手法描写了小巷中的春雨,就全文而言有何作用?
16.作者对江南小巷的描写细腻而情感丰富,请分条简述作者对江南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20分)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
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
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
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吁!
其可怪也。
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
执杖屦,待左右。
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
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
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欧曾:
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
②兔园蒙师:
浅陋之学。
③朱陆:
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④何北山:
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道受业解惑 同“授”,传授。
B.有惑而不能解作名词,疑难问题。
C.摇笔即毁朱陆损毁。
D.作《续师说》以谢之推辞。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道之未闻句读之不知B.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其声呜呜然
C.以石守道为之弟子作师说以贻之D.羲老而失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一句,批判当时学风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世人耻于从师的风俗,黄宗羲则认为是世人师心自用,不屑从师。
D.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
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21.用“/”给文中曲线部分划分句读(3分)
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3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22.颈联中“邀”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2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从中可以抒发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四)默写(10分)
24.完成下列名句填空(每格1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三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红楼梦》高居榜首;
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
《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
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
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
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十月月考
语文答卷
一客观题(1~12题每题2分,17~19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7
18
19
二主观题
13.(4分)
14.
(1)(4分)
(2)(2分)
15.(4分)
16.(6分)
20.
(1)(4分)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22.(2分)
23.(4分)
24.(10分)
(1)
(2)
(3)
(4)
(5)
高一十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A项,“时敝”应为“时弊”,“瞻(yá
n)”应为“瞻(zhān)”,“足(zhú
)”应为“足(zú
)”;
B项,晚风轻拂、憧chong、轻歌曼舞;
D项,“倒印”应为“倒映”,“眩目”应为“炫目”
2.答案 B解析 “变换”与后文“无穷的色彩”不匹配,应为“变幻”。
3.答案 C解析 间接引用,句号应改为引号外的逗号。
4.答案 D解析 A项,主语残缺,应在“因此”前加上“食指”。
B项,创作变奏曲的是贝多芬,不是“一生”(创新设计p37)。
C项,滥用“由于”造成主语残缺,应该删去“由于”或者“使”。
5.C6、D
7、B8、D9、C10、B11.D 12.A
【现代文】
13.静谧、幽远、生动、沧桑、平静安宁(任选4点,4分)
14.
(1)尘世纷扰,心灵疲惫,让人悲哀,而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让人的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悲”“喜”各2分,4分)
(2)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15.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巷春雨的细密活泼
②引出下文对雨中小巷闲适寂寥的描写以及“我”在雨中的遐想
③紧扣题目“江南雨巷”,“雨”是贯穿全文的意象(任选两意,1点2分,4分)
16.①对江南优雅恬静、古老淳朴的独特风情的向往
②对江南历史文化的喜爱
③对现实嘈杂躁动的厌恶
④对江南小巷正在逐渐消逝的痛惜(任选3点,每点2分,6分)
【文言文】
17.答案 C解析 C项,“毁”是诋毁的意思。
18.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宾语前置标志;
B项,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19.答案 C解析 批判的是当时从师者及为师者都过于草率
20.答案
(1)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
(2)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
21.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2.“邀”字是“邀请”的意思,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1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写出了环境的清幽(1分)。
23.运用反衬手法(1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
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任举1-2例,2分)。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写出其中1点,1分)。
或者:
运用多种意象(1分)。
通过檐牙燕雀蝶衣蛛网月影溪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乡村夏日清幽静谧的意境(2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24
(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参考译文】
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
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
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
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
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
浅陋之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
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
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哎!
真是太奇怪了。
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
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
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
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
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我这里开始败坏。
北山可以做老师,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
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只想当一个弟子啊。
你们盛情推选我作为老师,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
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理由吧。
【优秀作文】
经典注定孤独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
怎么会注定孤独呢?
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论点】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中,《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
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这个消息看似令人震惊,细究下去,其原因也不难揣测。
【材料(现象)】
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
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原因】
然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
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里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
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
【价值】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