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36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一_精品文档.doc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一)

1、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国家《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27日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很多人的期待。

许多人注意到,《纲要》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制度的统筹和衔接,并就养老、医疗保险方面的接续提出具体要求。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处于“碎片化”状态的社保制度,有望逐步实现“一盘棋”。

  社会保障的“各自为政”状态一直备受批评。

养老保险,就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四种养老模式,缴纳方式、缴费标准不同、待遇更是相差甚远。

医疗保险,也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种,筹资方式、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均不一致。

制度的不同影响着公平的实现,也使参保人员在就业状态变动时面临不同种类社会保险的“选择难”、“衔接难”。

  社会保障的“分疆而治”,让许多人深受其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最高只做到省级统筹,虽然近年来国家制定了转移接续办法,但一些地方欢迎年轻人来缴纳社保、却不愿他们在那里退休,人为设置障碍,增加了不少参保人员的办理难度,甚至影响到其养老待遇的享受。

更有大量随儿女在异地生活的退休老人,医保卡在异地失灵,看病吃药仍须回原工作地报销,一年年辛苦奔波,平添许多烦恼。

  既然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对象全覆盖,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为什么整合衔接始终难以做到“无缝”,“一盘棋”的推进仍举步维艰?

  是技术上不具备条件?

还是缺少政策措施?

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并非问题关键。

我国“金保工程”开展近10年,预计到“十二五”末将有8亿人拥有社保卡,技术支持已经没太大问题。

而政策方面,经过不少探索和努力,《社会保险法》已经相当明确,应该说方向清清楚楚、没有疑义。

真正的难点,恐怕就在于利益调整。

不同制度能不能进一步统筹整合?

那些处于待遇较高制度中的参保者,会不会在这种“调整”中担心待遇降低而产生抵制拖延情绪?

人员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能不能顺畅地跟着走?

“转出地”希望人走了但别把统筹基金带走,“转入地”则担心要用积累的资金来补贴新来的劳动力,地方财政利益分配如果不合理,就会影响接续的实际操作。

也正是利益的反复羁绊,使一些整合接续政策即使出了台也难以顺畅落地。

  社会保障制度走到现在,成就和问题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不可能推倒重来再从零起步进行完美安排。

弥合“碎片”间的缝隙、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

如今《纲要》的出台,给广大参保者以信心和希望。

另一方面,有了顶层设计还要实施到位,这就需要方方面面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提高对社会保障公平性、统一性的认识,不再光算自己的“小账本”,真正做到为百姓利益着想、为长远发展着想。

2、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公务员队伍道德建设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一些论坛和微博上爆出“宜都将现25岁美女镇长”。

一名1986年出生的女孩牟阳,拟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提名为镇长人选。

短短3小时内,该消息引发近千微博网友热议。

如同湖北29岁的周森锋全票获任市长、25岁的王圣淇当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一样,这位同为80后的女镇长的任职引来阵阵疑云,也属情理中的事。

其原因并非确凿地指向某些影影绰绰、看似有、实则尚未得到求证的疑点,比如“美女”、“年仅25岁”等,而仅仅是公众心中疑虑的一种折射。

  在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及有一定关系、背景的人淤塞着平民阶层上升的渠道,“拼爹”才有出路、真才实学无用,似乎在时下正趋向于共识。

在此语境下,任何看似突兀的破格提拔官员之举,总是难免惹来特别的关注。

在这些关注中,尤其是那些呈现于网络上的“闲言碎语”,质疑、愤激的成分多过于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的喜悦,但客观上也起着监督违规、确保公平的正向作用。

所以,这种社会情绪的抒发,既不可漠然视之,也无需惊慌失措、过度解读。

  受过去“人选人”方式的影响,制度选人、公正透明等原则迄今并未完全、充分地实现。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对干部任用程序走选举、还是走行政任命路径尚未廓清;对干部的日常考察、考核的机制仍未规范化操作,以至于常常是即兴提拔、仓促上阵。

如此则给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留下了巨大的运作空间,干群对立和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在日益加剧。

  从官方公布的牟阳个人资料来看,与微博爆料内容基本一致:

该女孩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镇上和市统计局任职,由一般干部到局办公室副主任、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再到镇长,也属于步步升迁,而算不上“坐直升飞机”,只是提拔的步子快了些,但谁又能否认是因为其工作出色的缘故呢?

  2.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为官者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振振有词地说“社会变了”,不变就“跟不上潮流了”;作风霸道、颐指气使,却颠倒黑白地说“如今老百姓难管了、不听话了”,全然不把群众利益放在眼里;私欲膨胀、巧取豪夺,却振振有词地说“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搞活”。

有的地方只注意考试成绩和选拔程序,不注意对人选素质的全面衡量,尤其是德行的深入考察,结果选出的干部群众不认可,甚至产生“做人好不如做题好”的非议。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往往由上级来评价,这显然是不够的,对政府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公众。

同时,干部升迁更多是由上级官员的意志和主观好恶决定,而不由下面的群众来决定,“公众满意度”对一个干部升迁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只“唯上”而不“唯下”。

他们只对上级领导和官员负责,而不对辖区里的老百姓负责。

显然,这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违背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服务理念,是造成一些干部作风漂浮的根源所在。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果的主要综合指标,尽管GDP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有其局限性,但在现时条件下,仍是判断经济形势、出台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量的增长”重过“追求质的提高”的观念,仍然大有市场。

在不少地方,尽管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调GDP的重要性,可是在不少人心目中,“GDP排名”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再具体到干部考核,选用GDP这样显性、量化的指标,肯定比“调结构”、“保民生”等指标更简单,也更有“可操作性”。

这直接导致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陷入GDP至上的悖论,只追求GDP数值的增长,而对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有所忽略。

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搞大拆大建、快上抢上,虚报工作业绩,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

在人才选拔中,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程度、文学素养、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

就初任考试而言,英国的专业技术职务自然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而“通才”观念主要体现在行政类官员的初任考试以及晋升到高级文官的人才类型中。

  “通才”标准强调个人学历,故公务员录取者多为剑桥、牛津等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无法进入高级行政人员的行列,参与行政决策和政策制定。

但现代社会的政策与决策主要依赖于专业知识,英国人在实践中也逐渐发现以“通才论”考选公务员有很大弊端,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

“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

  新加坡对公务员的考评很严格,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

程序上,按照自我报告、上级考评和更高一级复签的办法,每年考评一次。

考评报告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报告,主要考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个人品质、态度、责任等。

这是公开性的,考评结果要反馈给被考评人本人;另一种就是潜能报告,主要考评公务员开阔的视野、分析能力、想象力和现实感,也就是李光耀所说的“直升机”素质。

这是秘密性的,主要作为公务员升迁级别的依据。

  新加坡不搞上下级双向考评,也不搞同级左右互评,目的是鼓励各级领导大胆管事,对下属严格要求,不怕得罪人,树立领导层的权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同事之间因互评带来的人为矛盾。

  在美国,对公务员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公务员本人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工作业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党派关系等其他因素。

工作业绩就是按照工作要求,对公务员的劳动成果所作的评定。

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工作成绩良好者继续任职,工作成绩不好者必须改进,工作达不到标准者予以解职”。

人事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对公务员进行全面评定,政府机关首长必须根据评定结果决定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

公务员评估考核的结果作为公务员任用、晋升的唯一依据。

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乱花公家钱,必须有人管

用得好好的办公楼,却斥资4000余万元装修,加钢结构、加大理石装饰,最终因为“楼体严重超负荷”成为危房,只好择址另建新楼。

海南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座“装修死”的办公楼,引发人们追问:

谁来为一个“公”字负责?

  计划不断改动、预算水涨船高,工期几经拖延、职工租房办公……装修如此大手大脚又如此尴尬收场,恐怕与“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关。

花“公家”的钱往往不心疼,若是自掏腰包给自家装修,谁会如此漫不经心?

还不货比三家、考量性价比,对品质负责,也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对于办公楼装修,相关规定清清楚楚。

今年3月,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就强调,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禁止超标准使用和豪华装修办公室等。

不论三亚这栋办公楼是否属于“豪华装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都已在事实上造成了公帑的浪费,暴露出相关领导在决策、规划和执行时责任感的缺失。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公款虽然来自政府的“钱袋子”,却是为全体人民所有,包含着纳税人的贡献,不容挥霍。

盯紧这一钱袋子,让政府行为能够“低投入、高产出”,是现代政治运行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管住公家的钱袋子,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基础。

这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在嘴上的装饰,而是检验执政能力、科学发展、民心向背的试金石。

以三亚这栋办公楼为例,是谁提出装修动议、为何更改装修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必须查个清楚,即使是集体决策,也应有主要负责人。

拍脑袋工程、一言堂决策之下,难免会导致大楼倾斜的“不专业结果”,更可能产生“工程一响,黄金万两”的腐败猜想。

  管住公家的钱袋子,阳光是最好的催化剂,权力需要关进“玻璃门”。

“公家钱”用于何处、效果如何,纳税人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如果严控预算、公众监督,不断更改装修方案导致费用从最初的1800多万元到“4000万元也没打住”的情况,恐怕就不会发生。

  管住公家的钱袋子,更要加强问责。

2009年公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情形包括“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为了豪华,好楼竟装修成了“危楼”甚至可能成为“弃楼”,浪费了大量钱财,影响了为民服务,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部门的自身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