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43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荆轲刺秦王》)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2)妆成每被秋娘妒

(白居易《琵琶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泽被后世 

(成语)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司马迁《屈原列传》)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其实百倍 

(苏洵《六国论》)

(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

5.本 

(1)抑本其成败之迹

(欧阳修《伶官传序》)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

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2)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琵琶行》)

(3)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4)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5)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6.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

“鄙(浅陋无知)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

“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贱物亦鄙 

(《孔雀东南飞》)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

昭公十六年》)

答案:

1.

(1)疼爱,爱护 

(2)喜欢,爱好 (3)吝啬、吝惜 

(4)同情,怜惜 (5)羡慕,欣赏 (6)通“”,隐蔽,躲藏 

(7)可爱

2.

(1)安全,安稳,安定 

(2)安抚,抚慰 (3)哪里,什么地方

(4)养 (5)安置,安放 (6)舒服,安逸 (7)习惯于,安于

3.

(1)遭受 

(2)表示被动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覆盖,遮盖 (5)通“披”,披散

4.

(1)通“背”,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3)倍数 (4)加倍,愈加,更加

5.

(1)推究 

(2)本来 (3)本来的,原来的 (4)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5)草木的根

6.

(1)边邑,当作边邑 

(2)庸俗,浅陋,鄙俗,鄙贱 (3)轻贱

(4)看不起,轻视

7.兵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4)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8.病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4)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司马光《训俭示康》)

9.察

(1)察邻国之政 

(《寡人之于国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

(3)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苏轼《石钟山记》)

(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曾

(1)相逢何必曾相识

愚公自曾(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

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而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

“何曾(竟)不若孩儿?

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2.乘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垝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

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2)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3)乘彼垝垣 

(《氓》)

(4)若夫乘天地之正 

(《逍遥游》)

(5)车六七百乘 

(司马迁《陈涉世家》)

7.

(1)兵器 

(2)军队 (3)战争,战事 (4)兵法

8.

(1)有疾病 

(2)困苦,困乏 (3)担心,忧虑 (4)毛病,缺点

9.

(1)考察,调查 

(2)考察和推举 (3)了解,弄清楚,明察 (4)观察 (5)洁净的样子 (6)明智,精明

10.

(1)朝见,朝拜 

(2)使……朝见、朝拜 (3)朝代 (4)朝廷 (5)早晨

11.

(1)曾经 

(2)增加 (3)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12.

(1)趁着,凭借 

(2)驾,坐 (3)登上 (4)顺应 (5)一车四马

13.诚

(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14.除成语助记: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除暴安良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

“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4)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15.辞

(1)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

“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

”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我从去年辞帝京 

(《琵琶行》)

(5)《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16.从

(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2)臣从其计 

(3)弟走从军阿姨死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沈括《活板》)

(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6)樊哙从良坐 

(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17.殆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几乎)尽,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2)思而不学则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

(4)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18.当成语助记: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1)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

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应当)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

“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9)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3.

(1)诚心,诚意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14.

(1)殿阶 

(2)清除,去掉 (3)拜官,任职 (4)除了,除非

15.

(1)言词,言语 

(2)告别,离开 (3)推辞 (4)告别,辞别

(5)古代的一种文体 (6)辞谢,婉言道歉

16.

(1)跟随,跟从 

(2)依顺,听从 (3)参加 (4)旧读zò

ng,堂房亲属 (5)读zò

ng,通“纵”,合纵 (6)靠着,挨着 (7)介词,自,由

17.

(1)危险 

(2)疑惑不解 (3)近于,几乎 (4)大概,恐怕

18.

(1)对着,面对 

(2)担当,担任 (3)通“倘”,假使,如果 (4)对等,比得上 (5)遮挡,遮蔽 (6)占据,把守 (7)值,在,正在 (8)将 (9)应当,理当 (10)掌握,主持

19.道成语助记:

道听途说 道不拾遗 安贫乐道 津津乐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陈涉世家》)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

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

孰闻道(道理)多也?

(2)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

(3)伐无道,诛暴秦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不同,不相为谋 

(6)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8)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20.得成语助记:

怡然自得 得陇望蜀 相得益彰 探骊得珠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

“吾得(应该)珍宝事之。

”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4)未得与项羽相见 

(5)此言得之 

(6)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司马迁《管晏列传》)

(7)此余之所得也 

(8)吾得兄事之 

21.度

(1)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

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范晔《张衡传》)

(3)秋月春风等闲度 

(4)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

“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

”少者非(反对)之,曰:

“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23.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

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

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

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

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

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

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勿复重纷纭 

(5)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6)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依仗)强以城十五求之。

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

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

相如临行曰:

“必不负(辜负)赵。

”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

后人评曰:

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6)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苏洵《六国论》)

19.

(1)道路 

(2)方法,策略 (3)道义 (4)道理,规律

(5)志趣 (6)说,讲 (7)风尚 (8)主张,学说

20.

(1)取得,获得 

(2)获得 (3)通“德”,感激 (4)能够,可以 (5)得当,正确 (6)得意,满足 (7)收获 (8)应该

21.

(1)通“渡”,渡过,越过 

(2)制度,法度 (3)过 (4)创作

(5)常态 (6)推测,估计 (7)衡量

22.

(1)不,没有 

(2)不是 (3)不对的,错误的 (4)责难,认为不对

23.

(1)恢复 

(2)双层 (3)重复,重叠 (4)又,再 (5)答复 

(6)继续

24.

(1)背东西,以背载物 

(2)担负,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25.盖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

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胜过)世,又登之。

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3)力拔山兮气盖世 

(司马迁《项羽之死》)

(4)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5)今已亭亭如盖矣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6.故

(1)前以降及物故 

(班固《苏武传》)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

良初见,问之:

“公何故(原因)至此?

”伯具言所闻。

良听之,急以告。

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温故而知新 

(3)暮去朝来颜色故 

(4)君安与项伯有故 

(5)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6)故遣将守关者 

(7)轩东故尝为厨 

(8)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27.固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

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

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

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

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

史论:

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

(3)固请,召有司案图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

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

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

如此再三,乃见。

孔明因顾(顾念)其家人,则曰:

“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大行不顾细谨 

(6)顾吾念之

29.归

(1)后五年,吾妻来归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发,且吕蒙既归(回来),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

“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3)臣请完璧归赵

(4)而束君归赵矣

(5)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0.国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

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3)等死,死国可乎?

25.

(1)遮盖,掩盖,覆盖 

(2)器物上的盖子 (3)压倒,胜过 (4)通“盍”,何,怎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