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和答案解析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和答案解析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和答案解析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ABD
甲由x1处从t=0开始沿负方向匀速运动,乙由原点从t=t1开始沿正方向匀速运动,在t=t2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到t=t3时,甲到达原点,乙运动到距原点x1处,所以ABD选项正确.
5.某人利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0s,发现火车前进540m;
隔30s后又观测10s,发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加速度为
A.0.3m/s2B.0.36m/s2
C.0.5m/s2D.0.56m/s2
前3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m/s=18m/s,它等于火车在这30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后1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m/s=36m/s.它等于火车在这10s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此时刻与前30s的中间时刻相隔50s.由a===m/s2=0.36m/s2.即选项B正确.
6.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1)∶1B.2∶1
C.1∶(+1)D.1∶
A
汽车的运动可以反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半程与后半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
则平均速度之比为时间的反比:
1∶(-1)=(+1)∶1.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v0+v)/2
B.小于(v0+v)/2
C.大于(v0+v)/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C
利用面积求解.
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它通过斜面一半所用时间是它通过整个斜面所用时间的n倍,则n等于
A.-1B.
C.D.
设通过斜面一半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斜面全长所用的时间为t2,由x=at2,得t=,故t1==,t2=,则n==.
9.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先后经过A和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时间为t,则该段时间内,后内通过的位移比前内通过的位移大
A.4vtB.vt
C.3vtD.3vt
该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vt/2==4v,前内的位移s1=·
=·
=vt,后内的位移s2=·
=vt,故Δs=s2-s1=vt,B正确.
10.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发生的位移是
A.B.
由vt=nv0=v0+at与s=v0t+at2联立得s=.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A、B两物体均做__________运动,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__,0时刻它们相距__________m,它们在__________s时刻相遇,相遇时__________.
匀速直线 相反 10 2.5 距参考点5m处
12.利用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已测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xAB=24.0mm,xAC=52.2mm,xAD=84.6mm,xAE=121.3m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B、D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B=__________m/s,vD=__________m/s;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261 0.346 0.423
vB==m/s=0.261m/s
xCE=xAE-xAC=0.0691m,vD==m/s≈0.346m/s
a=≈0.423m/s.
13.现给定以下器材:
A.闪光照相机 B.秒表 C.打点计时器 D.交流电源4~6V E.导线若干 F.纸带 G.复写纸 H.铁架台 I.游标卡尺 J.重物 K.刻度尺 L.直径1cm的钢球 M.1m长细线 N.照相底片
设计一个测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方案.
(1)从给定器材中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你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
(1)CDEFGHJK
(2)连续相等时间(t0)段的位移差Δx (3)g=
重物连上纸带后让重物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相邻相等时间(t0)段的位移差Δx,则g=.
三、论述·
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平均速度;
(3)第5s内的平均速度.
(1)20m/s
(2)15m/s (3)19m/s
(1)第5s末的速度v5=v0+at=(10+2×
5)m/s=20m/s
(2)前5s的平均速度==m/s=15m/s
(3)第4s末的速度v4=10m/s+2×
4m/s=18m/s
第5s内的平均速度==m/s=19m/s
15.如下图所示,是某质点的速度图象,由此确定:
(1)质点在OA、AB、BC、CD段做何种运动?
(2)质点在几种运动中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3)质点在OA段,AC段和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4)质点在OA段、AB段、BC段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的关系如何?
(1)质点在OA段、AB段、BC段和CD段分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质点的位移分别为:
OA段:
x1=×
3×
8m=12m.
AB段:
x2=2×
8m=16m.
BC段:
x3=×
2×
8m=8m.
CD段:
x4=×
(-4)×
1m=-2m.
(3)质点在OA、AC段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按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
OA==m/s=4m/s.
AC==m/s=6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m/s=4.25m/s.
(4)在v-t图象上,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
质点在OA段、AB段和BC段的加速度分别为:
aOA==m/s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aAB==0,aBC==m/s2=-4m/s2,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16.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180m后打开降落伞,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g取10m/s2)
(1)305m
(2)9.85s
(1)由v-0=2gh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v1=60m/s
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v=2ah2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位移
h2==m=125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h=h1+h2=180m+125m=305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6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3.85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s
17.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处有一列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以0.8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试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相撞
一个物体能否追赶上另一个物体的问题,可以假设经过时间t能追赶上,根据运动规律列出关于时间t的方程,如果这个方程有解就说明能追赶上,如果这个方程无解就说明赶不上.以列车前进的方向作为正方向.假设客车经过时间t追上列车.客车在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1=v0t+at2=20t+×
(-0.8)×
t2=20t-0.4t2①
列车在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x2=vt=6t②
当客车追赶上列车时:
x1-x2=120,即20t-0.4t2-6t=120,整理得t2-35t+300=0;
解得t1=15s,t2=20s(舍去).由此可见,15s后客车追赶上列车.
第三章 综合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静止的小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C.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
D.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D
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3.一匀质木棒,搁置于台阶上保持静止,下图关于木棒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木棒受到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应垂直于它与台阶接触处的公切面,所以正确选项是D.
4.如下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
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是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绳只能产生拉伸形变,所以绳上的弹力方向只能沿绳并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轻杆和绳不同,它既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以产生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因此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5.如甲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推力F作用于木块上,但未把木块推动,则在图乙中反映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随水平推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推而未动,故摩擦力f=F,所以A正确.
6.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右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判断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可把A、B当做一个物体,由二力平衡知,A受桌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0g,对物体B,运动状态不变,没有相对A运动的趋势,故B不受摩擦力,A正确.
7.两个共点力大小都是60N,若使两个力的合力也是60N,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
A.30°
B.45°
C.90°
D.120°
本题求两分力的夹角,利用三角形法则解决最简捷,两分力与合力的矢量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三条边相等,故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F1与F2夹角为120°
,仅D正确.
8.如右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采用图解法.F1和F2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绳长增加时,绳与墙的夹角变小,力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分析可得,F1和F2都减小.
9.某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共点力作用,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恰好围成一个封闭三角形.下列四个图中不能使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
A图中F1、F3的合力为F2,所以三力的合力为2F2;
B图中的合力为2F1;
C图中的合力为零;
D图中合力为2F3.
10.如图甲、乙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下列关于小球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的重力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同
B.小球均受重力、压紧斜面的力、压紧挡板的力和斜面弹力、挡板弹力
C.小球受到挡板的作用力和斜面的弹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均相等
D.撤去挡板,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均将沿斜面向下
CD
斜面上的小球均受重力、斜面的弹力和挡板的弹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受力特点可知,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和挡板的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上,故C正确.重力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压紧斜面的力和压紧挡板的力,撤去挡板后,小球受力的大小和方向随之发生变化,重力产生的效果变为压紧斜面的力和使小球下滑的力,压紧斜面的力与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平衡,故甲、乙两种情况下小球所受合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D正确.
11.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下图所示,设AO=5m,OC=9m,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为__________.
39∶25
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由几何知识可得AB=13m,BC=15m.设A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则有FABsinα=FBCsinβ,所以=,代入数据得=.
12.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数据,实验时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N/kg)
砝码质量m/×
10-3kg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度l/×
10-2m
6.0
7.2
8.3
9.5
10.6
11.8
(1)根据实验数据,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图象.
(2)根据图象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_________N/m.
(1)如图所示
(2)26
由图象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6N/m.
13.某同学在做“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结点位置O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
(1)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橡皮条的拉力图示,并用F3表示该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作图略 AC
(1)作图略
(2)合力与分力并不同时存在,故B错误;
由矢量三角形可知,当只增大某一只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时,为使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必须改变另一只测力计拉力方向,故D错误.
14.在一段平直的河面上,一条船受到两边岸上大小相等的纤夫的拉力前行,每个拉力都是2000N,夹角是60°
,如下图所示,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3460N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本题作出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用几何知识求合力F,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OAD中,OD表示合力F的一半,∠AOD=30°
,所以=F1cos30°
,F=2F1cos30°
=2×
2000×
N=3460N.
15.一个重为20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试计算该物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
(1)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5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2)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30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3)物体开始以v=15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用F=15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在同样正压力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注意:
严格来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因为F滑=μFN=0.1×
200N=20N,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Fmax=20N,所以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静≤20N.
(1)由于F=5N<Fmax,物体仍静止,所受静摩擦力F静=5N,方向水平向左.
(2)由于F=30N>Fmax,所以物体相对水平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滑=μFN=20N,方向水平向左.
(3)由于物体向左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仍等于20N.
16.如图所示,不计滑轮的摩擦,将弹簧C的右端由a点沿水平方向拉到b点时,弹簧B刚好没有形变.求a、b两点间的距离.己知弹簧B、C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钩码的质量为m,弹簧C的右端在a点时它刚好没有形变.
开始时C无形变.设B的压缩量为x1,由胡克定律得k1x1=mg,x1=,后来B无形变,设C的伸长量为x2,则k2x2=mg,x2=,所以ab=x1+x2=mg(+).
17.如图所示,位于桌边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kg,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恰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m/s2.
(1)求物体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多大的拉力?
(1)因为物体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所以物体B受到水平绳的拉力FT与滑动摩擦力F1的大小相等,且等于物体A的重力mAg.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FN等于物体B的重力mBg.有:
F1=μFN,FN=mBg,FT=F1=mAg.解得μ=0.2.
(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B所受水平绳的拉力FT与滑动摩擦力F1的大小均不变,根据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平衡有:
F=FT+F1=2mAg=4N.
第四章 综合检测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作用力,乙物体受到作用后,才产生反作用力,所以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
B.甲、乙两队拔河,甲队取胜,说明甲队的拉力大于乙队的拉力
C.重力和支持力组成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其大小相等,故A、B错;
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反之亦然,故C错,D对.
2.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上,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各经t1、t2时间后,两物体速度相同,则两物体通过的位移比是
A.m1∶m2 B.m2∶m1
C.t1∶t2D.t∶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知,速度相同时,a1t1=a2t2.
物体加速度为:
a1=,a2=.
物体的位移为:
s1=a1t,s2=a2t.
整理得,==.
故答案为A、C.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a-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A.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D.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a与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故A错,B对;
质量只决定于物体本身,与加速度无关,故C、D均错.
4.(2010·
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
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mg B.mg
C.mgD.mg
3Fcos30°
=mg
F=mg,选D.
5.某物体同时受到F1、F2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作用力而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F1、F2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其具有最大速度时,位移是
A.1m B.2m C.3m D.4m
根据图象可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