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232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110千伏苏庄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区域最高负荷34MW。

预计2010年10kV供电量12100万kWh,最高负荷将达到20.1MW,35kV供电量7400万kWh,最高负荷17.05MW。

区域最高负荷37MW。

2011年10kV供电量13800万kWh,最高负荷达到21.6MW,35kV供电量8700万kWh,最高负荷20.7MW。

区域最高负荷42.3MW。

2012年网供电量15600万kWh,最高负荷达到24.2MW。

35kV供电量9800万kWh,最高负荷23.7MW。

区域最高负荷47.9MW。

             35千伏西郊变电站负荷情况统计表        单位 MW 万kWh

序号

35千伏线路

起止点

线路长度

(km)

2009年供电量

(万kWh)

2009年

电量/负荷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

3153西电线

西郊变—电缆厂

3.88

2680

6130/14.33

7400/17.05

8700/20.7

9800/23.7

2

3156西化线

西郊变—化工厂

2.1

1610

3

3157西泰线

西郊变—华泰化工

1.143

1840

 

合计

10kV线路

0151翟庄线

西郊变—西老庄

21.634

1040

11010/19.7

12100/20.1

13800/21.6

15600/24.2

0152西湖线

西郊变—徐庄

17.343

2450

0153西环线

西郊变—王楼

10.15

3500

4

0154工业园线

4.856

3820

0156电厂线

西郊变—森泉热电

1.514

200

35、10kV

总合计

17140

17140/34.0

19500/37.2

22500/42.3

25400/47.9

1.4建设必要性

(1)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

阳谷县西部经济发展迅速,用电负荷也在不断攀升。

根据负荷预测,现有的35kV西郊变电站供电能力将不能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急需增加该区域变电容量。

(2)优化电网结构的需要

城区由110kV阳谷、王楼两座变电站供电,布点偏少,中压电网虽然已全部实现手拉手联络供电,但是由于阳谷变电站还要担负县域西部供电,主变负载率较高,转供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

35kV西郊变电站供电的农村区域原来为西湖乡。

西湖乡由原来的西湖乡和翟庄乡合并而成,由于受出线间隔有限影响,实际上的这两个乡镇各由一条10kV线路供电。

10kV线路供电半径较长,10kV翟庄线主干21.6km,西湖线主干17.3km,如果计算到分支末端,线路长度甚至达到30多km。

远超合理供电半径,因此供电能力严重不足,电能质量较差,线路损耗居高不下。

(3)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西湖乡是阳谷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中心镇建设示范点,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不足,将严重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110kV苏庄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系统方案和建设规模

2.1接入系统方案

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详见附图2。

根据110kV苏庄站址位置及阳谷县电网规划,拟建的110kV苏庄站接入系统方案为:

苏庄站110kV规划进线2回,本期进线2回,分别在220kV景阳站~110kV阳谷站110kV景阳I线、II线T接,形成至苏庄变的两回电源线路。

110kV输电线路8km,使用LGJ-300型导线。

2.2建设规模

2.2.1变电部分

远景规模:

50MVA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110/35/10kV,110kV进线2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

35kV出线12回,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

10kV出线24回,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

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3×

(4+6)Mvar,安装3组消弧线圈。

本期规模:

50MVA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110/35/10kV,110kV进线2回(T接至景阳站~阳谷站线路2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

35kV出线6回,10kV出线12回,单母线分段接线;

无功补偿电容器1×

(4+6)Mvar;

新上1组消弧线圈。

对侧保护:

220kV景阳站保护改造。

2.2.2线路部分

新建景阳I、II线T接点~苏庄站线路双回电源线路,从T接点向南同塔两回线路,跨越南外环路至李楼村后,右转向西至西王庄,右转向北进入苏庄站,长度8km。

新建线路采用LGJ-300/40导线和YJLW03-64/1101×

630。

2.2.3通信部分

本工程采用OPGW(地线复合光纤)光纤通信,架设110kV阳谷站至苏庄站1根24芯OPGW光缆12km,在苏庄站装设光端设备。

3变电站站址选择及工程设想

3.1变电站站址选择

拟建的110kV苏庄站站址位于阳谷县城西北约3km,以西外环路与清河西路交叉口处,向北70m,向东70m处为基点,向北85m,向东80m范围。

站址位于黄泛平原上,地形较为平坦,地貌起伏变化不大,无障碍物。

站址位于供电负荷中心,土地属于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办理土地手续,线路走廊较开阔,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满足建站要求,交通运输较方便。

110kV苏庄站站址

3.2站址场地概述

3.2.1地质条件

110kV苏庄站站址位于黄泛平原上,地形较为平坦,地貌起伏变化不大,无障碍物;

站区设计标高比站外主要公路中心标高高出0.3m。

站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1)形成的粉土、粘土、粉砂、细砂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加速度值为0.15g,站址内存在饱和粉土、砂土,土在地震烈度达7度时具有产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海拔1000m以下,非采暖区。

3.2.2主要建筑材料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

C30、C25用于一般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基础;

C10、C15用于混凝土垫层。

钢筋:

HPB235级、HRB335级。

2)砌体结构。

砖及砌砖:

MU7.5~MU30。

砂浆:

M5~M15。

3)钢结构。

Q235B钢:

采用E43型焊条

Q345B钢:

采用E50型焊条

3.2.3土建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1)站区总平面布置

变电站大门设在站区西侧,站内总平面布置以主控综合楼为中心,外围环形道路,路宽4.0米。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1

站区围墙内总占地面积

m2

2508

2

总建筑面积

2295

3

站区道路面积(含站前停车场)

m2

691.8

5

站区围墙长度

m

207

2)进站道路

进站道路由西外环路东侧引入。

长度为70米,普通公路型混凝土道路。

3)竖向布置

所区西侧西外环路规划路中心标高为32.00米,110kV苏庄变电站所区设计平均标高为32.20米,现状场地比较低洼,平均标高30.50~30.60米,需外购土石方3864.15m3。

4)管沟布置

场地电缆沟盖板高出地面0.10m。

沟底按0.5%坡度接入排水系统。

电缆沟一般采用砖砌或素混凝土浇筑,沟壁内外粉刷防水砂浆。

电缆沟一侧与路边距离小于1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电缆沟。

电缆沟的伸缩缝每隔20m设置一道。

电缆沟盖板采用无机复合型电缆沟盖板,具有平整、美观,加工运输方便﹑不易破损等优点。

电缆沟盖板过道路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

5)站内道路及场地处理

站内道路采用公路型道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站内主干道即主变压器运输道路宽取4.0m,转弯半径均为7.0m。

建构筑物的引接道路,转弯半径根据实际情况定。

加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烈度为7度。

3.2.4主要建筑物

1)全站建筑物简述

站内建筑物包括:

主控综合楼、水泵房。

全站主要建筑物面积具体详见下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m2)

备注

主控综合楼

二层框架结构

泵房

20

砖混结构

总计

2315

主要建筑物布置

110kV主控综合楼平面布置:

主控综合楼一层布置楼梯间、35kV、10kV开关室、接地变室、电容器室、主变压器室;

二层布置楼梯间、主控室、110kVGIS室、工具间、资料室、会议室。

主控综合楼室内北侧布置三台110kV变压器,变压器之间设置防火隔墙。

主控综合楼东立面4.50m标高处设有吊装平台,供设备的安装运输使用。

主控综合楼主楼梯布置在西侧,消防楼梯布置在东侧,在主控综合楼北侧布置上屋面的检修直爬梯。

主要使用功能和建筑面积指标

主控综合楼为两层建筑,层高主要考虑电器设备安装、检修及运行要求,底层层高4.50m,二层层高主控室及其他附属房间层高4.80m,110kVGIS室层高7.6米,室内外高差0.45m。

2)建筑装修

(1)外墙:

采用环保型灰色建筑涂料饰面。

(2)门窗:

窗采用铝合金窗,窗加设防护网;

门采用防火钢门。

(3)屋面:

防水等级二级,采用卷材防水,设置刚柔两道设防的防水保温屋面。

对门厅及主控制室进行重点装修,以满足主控运行的需要。

室内装修详见下表

室内装修一览表

房间名称

楼(地)面材料

墙面

平顶

其他

备品备件间工具间

防滑地砖

乳胶漆涂料

35kV、10kV开关室

门厅、走廊、楼梯

主控室

卫生间

塑料扣板吊顶

磨砂玻璃

接地变室

防火涂料

110kVGIS室

电容器室

主变压器室

水泥地面

3.2.5结构

技术规程》8.3.21条执行安全等级采用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1)主控综合楼

主控综合楼为二层建筑,框架结构,并根据需要局部设置构造柱。

墙体厚240mm,楼(屋)面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或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钢筋。

根据地质条件,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加速度值为0.15g,站址内存在址内饱和粉土、砂土在地震烈度达7度时具有产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对于变电站内荷重较轻的,且对地震液化不敏感的一般建(构)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

对于荷重较大的、特别是对地震液化敏感重要或乙类建(构)筑物,需采用人工地基。

根据当地有关建筑处理经验,人工地基建议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法方案。

2)辅助及附属结构

(1)主变压器设备支架。

主变压器设备支架采用钢管结构,钢管直径Φ219mm,壁厚6mm,热镀锌防腐。

(2)构支架基础及主变压器基础。

构、支架基础均采用重力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基础顶部距室内地坪为100mm,主变压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础设有容纳单台变压器油量60%的储油坑,储油坑内铺设厚度大于250mm孔隙率大于20%,Φ80mm-Φ100mm的鹅卵石。

3.2.6采暖通风

1)气象资料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8℃;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5.2℃;

年平均室外风速:

3.4-3.9m/s;

2)空调

主控室设2台冷暖两用柜式空调。

空调机夏季用于降温、冬季用于供暖。

3)供暖

主控综合楼以自然通风为主,35kV、10kV开关室、110kVGIS室墙上各设6台T35-11钢制低噪音轴流风机用于事故通风。

接地变室、电容器室墙上每间设1台T35-11钢制低噪声轴流风机用于事故通风。

主变压器室每个房间设1台低噪声屋顶轴流风机用于事故通风。

3.2.7给排水

1)给水

站区用水采用打井取水。

深井泵安装采用地下式泵池形式,建深井泵房。

2)排水

排水采用路面排水遇排水管道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1)雨水、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处理:

站区平整以后,站区雨水可采用自然排水和有组织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少部分地面雨水直接由场地四周围墙排水孔排至站外,对于那些建(构)筑物、道路、电缆沟等分割的地段,采用设置集水井汇集雨水,经地下设置的排水暗管,有组织将水排至站外雨水管网中。

站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站外雨水管网中。

(2)废油废酸的防治:

为保证变压器一旦发生事故时,变压器油不流到站外而污染环境,同时又能回收变压器油。

根据设计规程要求,在站区内设置总事故油池,具有油水分离功能。

含油污水进入事故油池后处理合理的废水进入雨水管网,分离出的油应及时回收。

其余带油的电器设备,如电容器均设有排油坑,该排油坑与总事故油池连通,含油污水不会污染环境。

3.2.8消防部分

1)概述

站区内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主控综合楼、电容器室最低耐的移动式灭火器。

灭火器分别成组设置,各房间内均设灭火器箱。

在主变压器附近建一座综合消防棚,其内设置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设有砂箱。

详见下表。

消防设施配置表

地点

名称

数量

35kV、10kV开关室

7kg灭火器

8

附属房间

6

4

110kV变压器

25kg灭火器

砂箱

消防铲

3-5

12

7

2)建筑消防

8.3.1规定:

建筑物内设置室内消火栓。

站内建筑物内均配置移动式灭火器。

3)主变压器消防系统

火器消防,并在主变压器附近设1m3消防砂池一座。

3.3工程设想

3.3.1规划规模

1)电气总平面布置

苏庄新建站为全室内变电站。

110kV配电装置采用室内GIS组合电器,布置于主控楼二层南侧,2回110kV电源线路由南侧架空进线。

35kV、10kV配电装置室布置于主控楼一层南侧,电缆出线;

主控室布置于主控楼二层北侧。

主变压器布置于主控楼一层北侧。

2)主变压器:

规划安装3×

50MVA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3)各级配电装置接线方式

110kV进线2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35kV出线12回,10kV出线24回,单母线三分段接线。

4)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型式

①110kV配电装置:

室内GIS设备。

②35kV配电装置:

中置式开关柜,单列布置。

③10kV配电装置:

④无功补偿采用户内电容器成套装置,布置于变压器两侧。

安装3组10Mvar电容器。

分别装于10kVI、Ⅱ、Ⅲ段母线,按2+2×

4Mvar电容器自动投切,串联12%电抗器。

④站用变压器采用户内接地变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布置于10kV配电装置室东侧。

安装3台DKSC9—450/10.5-100/0.4干式接地变压器兼站用变压器。

其中站用电额定容量为100kVA,消弧线圈容量315kVA,结合消弧线圈同时安装接地选线装置,经断路器分别接入10kVI、Ⅱ、Ⅲ段母线。

3.3.2本期工程设想

本期设备选择按110kV电压等级:

31.5kA、10kV电压等级:

25kA。

1)主变压器:

安装1×

2)110kV配电装置:

110kV配电装置采用室内GIS布置,扩大内桥接线;

布置于主控楼二层北侧,2回110kV电源线路由南侧架空进线。

本期所需设备:

进线间隔2个、内桥间隔1个、主变间隔1个。

3)35kV配电装置:

本期新上6回出线,单母线分段接线。

主变进线柜1面、电缆出线柜6面、分段开关柜1面、分段隔离柜1面、电压互感器柜1面。

4)10kV配电装置:

本期新上12回出线,单母线分段接线。

主变进线柜1面、电缆出线柜12面、分段开关柜1面、分段隔离柜1面、电压互感器柜1面、接地变出线柜1面、电容器出线柜1面。

5)无功补偿:

本期新上1组10Mvar电容器。

分别装于10kVI段母线,按2+2×

6)站用电及消弧线圈:

本期新上1台DKSC9—450/10.5-100/0.4干式接地变压器兼站用变压器。

其中站用电额定容量为100kVA,消弧线圈容量315kVA,结合消弧线圈同时安装接地选线装置,经断路器分别接入10kVI、段母线。

7)直流系统:

考虑变电站正常运行负荷,并满足全站2h事故放电负荷等,经计算,直流系统采用220V、100Ah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供控制、保护、信号、事故照明和断路器储能电机等用电。

采用微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

控制母线和合闸母线分开。

设置微机型在线直流回路接地检测装置,对直流母线、蓄电池主回路、整流器直流输出回路和各馈线支路自动进行接地检测。

直流母线、蓄电池组、充电回路均设有电压表。

通讯用直流48V电源,采用在直流屏上加装DC/DC直流变换电源模块的方法取得。

直流变换电源模块的标称电压/容量为220V/-48V/10A。

8)照明

工作照明网络采用交流380/220V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照明灯具工作电压220V。

工作照明由站用电交流屏供电。

应急照明可采用直流模式供电,正常运行选择在手动模式。

主控制室、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室、变压器附近分别安装动力配电箱或电源箱,作为检修、试验和照明电源。

屋外照明采用投光灯,屋内工作照明采用荧光灯、白炽灯,应急照明采用白炽灯。

9)电缆设施

所区内配电装置及其它辅助建筑物的电缆构筑物,均采用电缆沟。

主控制室底层设电缆层,并设有电缆竖井与配电装置相通,在沟内与竖井内安装角钢式支架。

在同一沟道中的低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之间设耐火隔板。

在屋外电缆沟进入室内处及楼层竖井内,设防火隔墙,电缆两端两米内涂防火涂料。

控制、保护屏、开关柜等电缆敷设后,其孔洞应予以封堵。

10)防直击雷保护

利用布置在主建筑屋顶的避雷带保护主建筑物,以防直击雷侵入。

11)接地

本站接地按有关技术规程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要求设计,静态保护的保护屏装设专用铜接地网,接地端子箱、汇控柜等处设等电位25mm×

4mm铜母排网。

本站主接地网选用-60X6镀锌扁钢做接地网,水平不等距网格布置,辅以垂直接地极为Ф50镀锌钢管;

户内接地网选用热镀锌扁钢;

全站接地电阻

3.4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3.4.1计算机监控系统

变电站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采用微机保护和分层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变电站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以及遥控、遥测、遥信、遥调。

微机监控系统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两层式结构。

1)变电站层设有监控主机,通信控制机。

监控主机:

供运行、调试、维护人员在变电站现场进行控制操作,并承担变电站的数据处理、历史数据记录和事件顺序记录等任务。

通信控制机:

通信控制机按双重配置,在监控系统中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承担全站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实时处理,并承担与监控主机、地调、继电保护装置及间隔层的单元控制装置进行通讯的任务。

该部分一旦故障,将造成变电站与调度和监控主机的联系中断。

变电站按双机配置通信控制机,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各自独立,仅有通信联系,监控系统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2)间隔层装设的测控信号装置采用面向对象的单元式监控装置,负责采集各种设备信息,并实时上传和执行各种控制命令。

测控信号装置按设备间隔配置,每个测控信号装置有独立CPU。

保护装置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