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49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琵琶行 并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课前预习

1.文言知识

(1)字词

湓(pé

n)浦(pǔ)口铮铮然(zhēng)贾人(gǔ):

商人。

转徙(xǐ)迁谪(zhé

):

贬官降职或流放。

悯(mǐn)默:

忧伤不语。

因为(wé

i)长句:

为,写,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浔阳(xú

n)荻花(dí

)声声思(sì

思,悲。

间(jiān)关:

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铁骑(jì

)突出:

铁骑,带甲的骑兵。

突出,爆发出。

霓裳(ní

chá

nɡ)

钿(dià

n)头云篦(bì

虾蟆(há

mɑ)陵:

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阑干(lá

n):

纵横散乱的样子。

重(chó

ng)唧唧:

唧唧,叹息声。

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

形容声音嘈杂零乱。

春江花朝(zhāo)

还(huá

n)独倾:

还,仍然、还是。

倾,斟饮。

(2)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3)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义:

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

因此写了。

连词,表原因。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

动词,爆发出。

今义:

鼓出来,也指事业上成绩很大。

沉吟放拨插弦中(沉吟,古义:

犹豫不决。

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

动词,整理。

动词,变乱为治。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义:

容貌。

色彩。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义:

指上了年纪。

长子、长兄等。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古义:

去了以后。

来,语气助词,无义。

去了又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义:

刚才。

朝向前方。

(4)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

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

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5)一词多义

言: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②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③感斯人言(名词,话语)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名词,声音)

命:

①遂命酒(吩咐,命令)②命曰《琵琶行》(取名)

为:

①因为长句(写、作)②初为《霓裳》(弹奏)③呕哑嘲哳难为听(动词,当做、作为)④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⑤委身为贾人妇(动词,做)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动词,说话、回答)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名词,曲)

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②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

幽: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②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轻: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形容词,轻轻)②商人重利轻别离(动词,轻视)

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指示代词,这、此)②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是)

暗:

①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②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泣: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动词,哭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名词,眼泪)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倒装句

转徙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被动句

感斯人言(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

(7)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文体知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五、朗读梳理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梳理诗脉。

全诗共六百—十六字,篇幅虽长,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琵琶演奏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先写秋夜送客江头而偶闻琵琶声,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继写聆听琵琶演奏而询及身世,因了解身世而抒发感慨,最后再以琵琶女重弹一曲戛然作收。

诗中情节安排也颇具匠心。

琵琶女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着先声夺人之妙;

琵琶女的“幽愁暗恨”是先于曲中,由曲传出,再直言诉说;

诗人被贬的失意悲愤是经琵琶女盛衰剧变的身世的铺垫,再倾吐而出,这样层层夹写,处处烘托,情节的展开如波澜起伏,曲折而又动人。

文章脉络图示如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感情铺垫)

江头送客闻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环境铺垫)

(暗写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

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和缓低沉,倾诉悲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撼人心魄

欢乐曲小弦切切如私语——轻细委婉,缠绵悱恻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错落有致

江心聆听琵琶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生机盎然

(明写详写)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悲抑哽咽,滞塞不畅比喻

冰泉冷涩弦凝绝——低沉停顿,余韵无穷

银瓶乍破水浆迸——乐声骤起,激越奔涌

悲愤曲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惊心动魄

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

歌女倾诉身世苦才貌双绝——晚年沦落

(昔)(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伤迁谪才高位显——被贬放逐

重闻琵琶青衫湿(明写略写)

六、链接补充

1.背景材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与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

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琶行》即是他被贬江州时所作。

2.《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第二教时

一、简析全文

全诗一共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江头送客闻琵琶。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一一作了概括介绍;

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十分强烈。

唯其萧瑟落寞,因而引出“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寂寞。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一个“惨”点出了饯别的无限凄凉。

惨白的月光照着茫茫的江水,正在顿感无趣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就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也无怪乎主人要“忘归”,客要“不发”了。

第二部分:

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一层:

“寻声暗问”以下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寻声暗问”之后,琵琶女“琵琶声停”却“欲语迟”,此一句写出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江湖漂泊、天涯沦落,自惭身世、不愿见人。

但由于“我”又是“添酒回灯”,又是“千呼万唤”,盛情难却,琵琶女这才“出来”。

另外,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我们似乎还应该理解,琵琶女之所以在“千呼万唤”后出场,并不仅仅是由于“我”的盛情难却,因为琵琶女自身也有“天涯沦落之恨”,日常不便明说,想倾诉又没有对象,突然有知音出现,经过犹豫与辨别之后,便决定一诉衷肠。

第二层:

“转轴拨弦三两声”以下至“初为《霓裳》后《绿腰》”,总写琵琶女的演奏。

出场后的琵琶女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大爆发。

“弦弦掩抑声声思”至“初为《霓裳》后《绿腰》”是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第三层:

“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至段尾,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诗人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

大弦的声音,小弦的声音,大弦小弦和鸣的声音,诗人分别用“嘈嘈、如急雨”,“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和“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摹写,把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就使得琵琶女的弹奏如在耳边。

诗人接着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

“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梗塞。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琵琶女的弹奏并没有结束,“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最后无法压抑,如“银瓶乍破”般水浆迸溅,如“铁骑突出”般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最终推向高潮。

而才到高潮,琵琶女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静寂中让人回味逝去的琵琶之声。

第三部分:

琵琶女自诉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曲终之后,听曲者可能问到了琵琶女的身世,因为“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同时也反映了琵琶女被问后欲说还休的矛盾心情。

“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刻画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自言”以下,诗人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原为京城女的琵琶女,从“五陵年少争缠头”“血色罗裙翻酒污”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再到“江口守空船”“梦啼妆泪红阑干”,这半生的轨迹让人欷歔不已。

这一部分的自诉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第四部分:

诗人同病相怜的感慨。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第一层次,写“我”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及自己与琵琶女产生的情感共鸣。

从“我从去年辞帝京”到“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人述说自己被贬失意的生活,字里行间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从诗中描述的环境来看,诗人的心境是异常苦闷的。

这刚好与琵琶女的人生境遇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让他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于是才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今夜闻君琵琶语”至“为君翻作琵琶行”。

这是诗人对琵琶女的褒奖与请求,也是“天涯沦落人”谋求安慰和再一次感动的自然需求。

第五部分:

重闻琵琶,青衫湿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我”的诉说,又反过来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结果是当她又一次拨动琵琶的时候,情感更加浓郁。

“凄凄不似向前声”,琵琶声更加凄苦感人。

这更加凄苦的琵琶语在“我”听来又愈加动人心魄,再也忍不住,于是涕泪横流,直至青衫湿透。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沦落的命运,并由此关牵到自己被贬的遭遇,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就来得特别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就来得特别地哀婉、凄凉。

诚如《唐宋诗醇》所言: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二、重点探究

(1)第1自然段

这一部分写秋夜江边送客时忽闻琵琶声。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一个“惨”字点出了饯别的无限凄凉。

“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给人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客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

正在顿感无趣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就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也无怪乎主人要“忘归”,客要“不发”了。

(2)第4自然段

这一部分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之情。

作者由于诤言直谏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

当琵琶女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听完琵琶女自诉苦难身世、更激起情感的共鸣: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落下千古失落者之泪,触发了心意相通之情。

“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叙述了诗人贬官九江以来孤独寂寞的遭遇。

这段文字,作者叙事的手法很高明。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

写自己的遭遇,则不写往昔却详写而今,这就是所谓“以彼之详,补此之略”。

这是因为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宠幸情况和诗人在朝廷任官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诗人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年长色衰”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

这样写,两者的形象相互映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能更贴切地表现“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

这段文字,作者还善于调动景物描写,衬托自己被贬之后孤苦寂寞的感情,住处“地低湿”,周遭“黄芦苦竹”,表现他内心的悲苦;

“杜鹃啼血猿哀鸣”,仿佛在倾诉诗人内心的哀怨。

而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在这里诗人找不到知音,所以,即便是“春江花朝秋月夜”这样美好的时光,也只能“取酒独倾”,表现了他的孤苦难熬。

四、艺术特色

全诗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文辞优美,尤其是对音乐的描绘,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是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美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如急雨”写出了弦音的粗重繁促;

“如私语”写出了弦音的轻细委婉;

用大珠小珠落在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交错拨动粗弦细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

用黄莺从花丛里传出来的流利的叫声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

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来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

用银瓶乍裂、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中间休止后的骤响,似千军万马急速冲出,突出琵琶声的激越雄壮;

以撕裂丝绸的声音比喻乐声于人心动之时戛然而止。

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

二是描摹声音。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词如“嘈嘈”“切切”“间关”“幽咽”等逼真地模拟乐音,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诗歌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

三是侧面烘托。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作者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作环境烘托,表现出四周听众的身心沉浸在优美绝伦的琵琶乐声中,如醉如痴,弹奏结束后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如梦初醒,只见眼前茫茫江水中明月的倒影,仿佛空旷寂静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还荡漾着琵琶乐曲的袅袅余音。

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听众对琵琶女重弹琵琶后深深感动、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从侧面有力地突出了音乐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五、思考与练习

1.阅读作品,梳理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

诗歌段落

诗歌内容

第1自然段

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2自然段

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3自然段

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4自然段

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5自然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

2.诵读第2自然段,根据要求举例分析。

(1)运用比喻,摹写音乐:

比喻。

用了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

如以人们在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奏出的粗重繁促的音节;

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轻细绵密的声音;

以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声音比喻乐声的清脆悦耳与高低交错;

以花间流转的莺语比喻乐声的婉转流利;

以冰下堵塞不畅的泉流比喻乐声的幽咽;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休止后又骤然响起时的铿锵激越;

以撕裂丝绸的声音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短促脆亮。

联翩的妙喻能赋予抽象的音乐以具体可感的声、色、形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

把乐音的特点和旋律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巧用叠词,描绘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诸句,用了“嘈嘈”“切切”“嘈嘈切切”等叠词模拟声音,使得音乐的描写更加形象。

(3)侧面烘托,表现技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最突出的侧面烘托。

诗句写听者沉浸在余韵之中,默默无言,像被磁石吸住了般不可动弹,衬托出了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连大自然也停止了一切喧闹,江水忘记了流动,秋风忘记了瑟瑟地吹动枫叶秋花,月亮也遗忘了升落,它们都像中了定身魔法一样,这一曲琵琶,与大自然浑然融合,回响在茫茫水天之间。

3.为什么诗人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

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4.熟读全诗,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名句。

如:

大珠小珠落玉盘

六、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湓浦口(pé

n) 管弦(xuá

n)钿头云篦(dià

n)迁谪(zhé

B.铮铮然(zhēn) 荻花(dí

)银瓶乍破(zhà

)裂帛(bó

C.虾蟆陵(há

)浔阳(xú

n)  呕哑嘲哳(zhā)霓裳(ní

D.声声思(sì

) 瑟瑟(sè

)轻拢慢捻(niǎn)贾人(jiǎ)

1.C(A.“弦”,应读“xiá

n”;

B.“铮”,应读“zhēng”;

D.“贾”,应读“gǔ”)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去来江口守空船(离去回来)歌以赠之(作歌)

B.沉吟放拨插弦中(低声吟唱)使快弹数曲(赶快)

C.暮去朝来颜色故(依旧)凡六百一十六言(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面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

2.D(A.去来,去了以后;

B.沉吟,犹豫不决;

快,畅快。

C.故,旧、老;

言,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门前冷落鞍马稀B.铁骑突出刀枪鸣

C.凄凄不似向前声D.整顿衣裳起敛容 

3.A(B.“突出”,古义为“突然爆发出”,今义为“鼓出来”,也指“事业上成绩很大”;

C.“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朝向前方”;

D.“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为“变乱为治”)

4.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C.问其人,本长安倡女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D(A、B、C三项均为省略句)

5.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5.B(A项中的“管弦”和D项中的“丝竹”均代指音乐。

C项中的“秋月春风”代指时光、岁月)

6.下列对课文第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