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29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熟悉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并了解血液、尿液、粪便三项常用临床检验操作方法。

4、熟悉心电图各波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6、初步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绪论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

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

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祖国医学对诊断学的贡献。

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五、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常见症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症状学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

重点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的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与咯血、心悸、紫绀、水肿、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

一、发热(自学)

(一)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二)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二、疼痛(自学)

(一)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

1、疼痛的位置与传播;

2、疼痛的特点与程度;

3、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

4、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5、伴随症状与体征。

(二)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

1、头痛

2、胸痛

3、腹痛

4、腰痛

5、关节肌肉痛

重点了解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及特点。

三、呼吸困难

重点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一)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二)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三)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四、咳嗽、咳痰、咯血

(一)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

(二)咳嗽与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三)咯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五、紫绀:

(一)定义;

(二)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

六、水肿

(一)病因、分类及特点;

(二)心源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七、心悸:

常见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八、腹泻

(一)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二)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九、消化道出血

(一)呕血:

1、呕血常见的病因;

2、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3、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二)便血:

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鲜血便;

2、柏油样便。

十、黄疸

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呼吸困难、心悸、紫绀、水肿、[咯血,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自学]。

结合临床实习及典型病例示教,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

教材中的其他症状,供实习中结合临床自学与参考。

问诊

问诊是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因此讲授时,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庭史。

(五)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教学时数》,习3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在见习课堂中讲授:

问诊内容、方法、病历书写格式及方法,并将举例说明如何问诊,写病历。

检体诊断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一、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二、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

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一、望诊、触诊、叩诊的检查方法。

二、性别、年龄及疾病的关系。

三、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四、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特殊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五、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瘢、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以及临床意义。

六、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七、头颈部检查。

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二、眼、耳、鼻检查

三、口腔检查:

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四、颈部检查:

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颈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示教1,实习5)。

《教学方法》

一、通过示教进行讲授,然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

二、通过临床实习,检查病人,识别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胸廓、肺部检查

一、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检查中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二、通过临床实习,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一、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二、胸廓:

正常及病态胸廓。

三、肺部检查。

(一)望诊:

肺叶在体表的投影,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触诊:

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

(三)叩诊:

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重叩诊与轻叩诊法。

叩诊音的种类:

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

肺界叩诊法及临床意义。

(四)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肺泡性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

支气管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

3、啰音:

啰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

湿性啰音(水泡音):

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

干性啰音:

哨笛音、鼾音。

4、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5、语音传导:

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体征:

大叶性肺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

《教学时数》12学时(课堂讲授4、实习6,电教2)

一、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掌握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正常肺部体征。

二、在临床实习中示教典型体征,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

配合电子模拟人实习。

三、通过实习达到独立写出呼吸系统疾病问诊及肺部检查记录。

心血管的检查

一、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

二、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四、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及心房颤动)。

五、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六、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

一、心脏:

(一)望诊

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

(二)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三)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四)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

3、心率与心律。

4、心音的变化。

(1)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2)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5、心脏杂音

(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

(2)分析杂音的注意点:

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及传导方向。

6、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

二、血管:

(一)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

(二)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情况。

(三)水冲脉及奇脉。

(四)毛细血管搏动征。

(五)血管杂音及射枪音。

(六)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心功能不全、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

《教学时数》12学时(课堂讲授4,实习6,电教2)。

一、课堂讲授后,学生互相检查,反复练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

二、通过临床实习,由教师指导进行心脏检查,听心音及心脏杂音,以电子模拟人实习为主。

三、通过临床实习并结合电教(如心音及心脏杂音的录音)逐步深入掌握心脏及血管常见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实习后,写出心血管检查的记录(包括病史及体征)。

腹部检查

一、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了解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临床意义。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腹部检查

1、腹部外形;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曲张;

4、蠕动波;

5、皮肤及其他

1、触诊方法;

2、触诊内容:

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包块及肝、胆、脾、肾的触诊。

1、肝啤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2、移动性浊音及波动感。

1、肠鸣音;

2、振水音;

3、血管杂音。

三、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腹水、腹膜炎。

《教学时数》11学时(课堂讲授3、示教1、实习5,电教2)

一、课堂讲授后,教师示教检查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检查,练习检查手法。

二、通过临床实习,观察腹部异常体征的表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亲手检查。

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了解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以讲为主。

二、脊柱:

正常曲度、畸形、压痛和叩击痛、运动功能障碍。

三、四肢:

肢体的位置与形态异常、运动障碍、关节病变、下肢静脉曲张。

《教学时数》与腹部检查同时进行。

《教学方法》由教师示教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学生相互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一、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二、颅神经:

十二对颅神经,重点掌握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性损害和周围性损害的特点。

三、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一、简要讲授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参考。

二、简要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一)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二)深反射:

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

(1)跖反射(babinski征)及与其临床意义相同的奥本海姆(Oppenheim)征、戈尔登(Gordon)征、、查多克(Chaddock)征。

(2)霍夫曼(Hoffmann)征

(3)阵挛:

髌阵挛及踝阵挛。

2、脑膜刺激征:

(1)颈项强直

(2)克尼格(Kernig)征。

(3)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3、拉塞格(Lasegue)征。

《教学时数》4学时(示教1、实习2,电教1)

一、简要介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介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练习检查方法。

四、示教病理反射、指导学生检查,结合临床分析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五、通过电教,了解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

一、使学生了解,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必须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写病历,能独立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字体清楚,符合实际的病历。

二、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对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

一、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二)作出初步诊断。

二、病历编写。

(一)病历的重要性。

(二)病历编写中注意的事项。

(三)住院病历的格式及项目。

《教学时数》9学时(示教3,实习6)

《教学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采集病史,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按正规格式编写出2-3份完整的病历。

教师修改后讨论,指出病历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各科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全身体格检查录像。

心电图检查

一、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形、正常值。

二、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一、简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

二、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法及其正常值。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四、扼要介绍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一)左/右心房、心室肥大。

(二)期前收缩(房性、室性)。

(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四)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I型/二度II型/高度/三度)。

(五)WPW预激综合症。

(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七)心肌梗死。

(重点学习心肌梗死部位及时相的判断方法)

《教学时数》15学时,(课堂讲授6,实习9。

一、利用教具讲授心电图的产生、描记方法及导联等。

二、采取边讲解、边看心电图、边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进心电图的测量及几种异常心电图的教学。

三、学生独立阅读及测量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并写出报告,交教师批阅。

超声波检查

《教学要求》

一、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B型、M型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价值。

二、了解肝占位性病变、胆囊和肾脏常见疾患以及妊娠的典型图象。

三、了解心脏内部结构的声象图、瓣膜病、心包积液、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典型图象。

一、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基本诊断原理,A、B、M、D各型超声检查的特点。

二、超声波的临床应用。

(一)肝胆疾患

(二)肾脏疾患

(三)妊娠声象图

(四)正常心脏声象图

(五)瓣膜病、心包疾患、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教学时数》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一、讲解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A、B、M、D各型超声检查法的特点。

二、讲解各系统常见疾病超声的图象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三、课堂讲解时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典型病例进行讲解,辅以典型病例录象示教。

实验诊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实验诊断的定义,诊断性实验的选择与评价,以临床思维方式应用实验诊断项目。

熟悉:

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及工作范围。

了解实验诊断学发展现状及未来。

[教学内容]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进展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自学内容]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时数]

讲课2学时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

“血常规检查”

熟悉: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及正常范围。

了解: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红细胞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比积及有关参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

网织红细胞。

白细胞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常规检查:

血小板数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全血细胞分析:

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方法;

常见检测参数、细胞直方图、细胞分布图及异常信息指示;

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实验内容]

血小板计数。

实验3学时

1.教师先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项目。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检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