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
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赔款:
白银二亿两
内容
开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通商: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895—1945)
2、《马关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国别: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担保;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要地;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辛丑条约》
该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zhongguowanquanlunweibanzhimindibanfeng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一、近代化的兴起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
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
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评价:
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洋务运动
军事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派的军事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和民用企业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民用: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
詹天佑:
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张謇:
状元实业家;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3、爱国知识分子
二、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895—1898年)
揭开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发展:
严复《天演论》“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
1、维新变法的兴起和发展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
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失败:
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发对;
顽固派实
力强大;
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开始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檀香山创兴中会“振兴中华”。
三、辛亥革命
时间、地点:
1905年8月日本东京
创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孙中山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意义: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工和国宪法性质,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
入人心。
3、中华民国的成立: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1920年
阵地:
《新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
1、基本情况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打倒孔家店。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2、主要人物
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李大钊: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在中国最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照相术:
19世纪40年代
五、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
电影:
1905年《定军山》
2、社会生活
《奏定学堂章程》:
1904年,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
京师大学堂:
1898年建,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
剪发辫:
1912年孙中山
变服饰:
西服、中山装、
旗袍
改称呼:
追求平等
废除科举制:
1905年,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申报》:
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传媒先驱
商务印书馆:
1897年,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文化教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1937年)
一、伟大的开端
1919年5月4日;
反帝反封建
两个中心:
北京(5月4日)、上海(6月5日)
原因:
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拒绝(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
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的开始。
结果: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五四运动
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的召开
一大的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一大的内容
党的机构:
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当前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的诞生
一大的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二、国民革命的洪流
领导机构:
总理:
孙中山;
校长:
蒋介石;
党代表:
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1、黄埔军校
创建时间:
1924年;
地点:
广州黄埔
特点(与旧军校不同):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主战场:
湖南、湖北
1926年7月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北伐战争
先锋: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战果:
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1927年4月18日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1、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革命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重大事件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
3、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六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931年9月18日。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局部抗战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
经过: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
以此为借口,炮击东
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
1、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沦陷。
蒋介石的态度:
采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发起人及其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
2、西安事变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
的到来。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中共代表及主张:
周恩来;
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三、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1938年徐州会战李宗仁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聂耳: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民族战歌
2、共产党---百团大战:
1940年华北彭德怀最大规模的战役
冼星海:
1939年《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
侯德榜:
1940年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徐悲鸿:
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
3、各种志士:
召开背景:
抗战即将胜利;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四、抗战的胜利
召开时间:
1945年4月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中共七大
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②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日本投降
③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
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
谈判的背景:
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谈判的目的:
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
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中共谈判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
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谈判的结果:
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时间、地点:
1945年8月、重庆。
1、重庆谈判
中共作战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中共作战战术:
运动战。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7年3月
二、走向战略进攻
中共方针:
诱敌深入
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1、陕甘宁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
1947年6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部队: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2、战略反攻的开始
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战果
解放东北;
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解放华北地区
1949年4月21日
4月22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
国民党退往台湾。
2、渡江战役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P1)
(一)时间:
1949年9月地点: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
国旗为五星红旗;
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P3-4)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54门礼炮齐响28响:
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P5):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P9)
1、标志: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参阅P9“土改”的相关图)
3、作用(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
2、英雄人物:
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称号:
最可爱的人
3、结束: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15)(参阅P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图)
1、会议名称: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提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
中、印、缅;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4)影响:
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书P20)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时间:
1953---1957年)
(1)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
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参阅书P21“第一个五年成就示意图”)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
3、概况:
改造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
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走合作化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第5课学习探究
(一)
1、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P26)
2、5个民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
(参阅书P28“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P31)
1、主要内容: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规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2、地位:
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重大失误(P32)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结果:
是党在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失误的原因: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经验教训:
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三、国民经济复苏:
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一、发动
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导火线:
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开始标志:
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4、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形成林彪(1971年坠机死亡)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2、最大冤案:
刘少奇案。
三、结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影响):
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3、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
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
原子弹(参阅P42“原子弹爆炸成功”图)
(2)1966年10月:
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
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参阅P43“东方红1号”图)
(5)1949年:
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