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983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

4、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相一致。

(1)动机原理;

(2)强化原理;

(3)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4)成熟概念。

5、我们常说:

“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大致相对应。

(1)书本知识;

(2)陈述性知识;

(3)言语知识;

(4)程序性知识。

(2)

6、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 

(1)儿童观察力强;

(2)思维的逻辑性;

(3)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

(4)儿童头脑中贮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

(4)

7、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4)生成技术。

(1)

8、有位历史老师教中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

这种方法是 

(2)组织策略;

(3)精加工策略;

(4)自由联想策略。

(3)

9、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

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制约。

(1)思维能力;

(2)反省认知;

(3)年龄;

(4)相关知识。

(4)

10、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2)开展学习竞赛;

(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

(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11、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别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

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1)中国人头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

(2)中国人面形相对易辨认;

(3)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

(4)外国人面形难以辨认。

12、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1)言语指导;

(2)示范;

(3)练习;

(4)反馈。

(3)

13、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1)集中练习;

(2)区组练习;

(3)随机练习;

(4)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14、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1)心理练习;

(2)整体练习;

(3)区组练习;

(4)分配练习。

15、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

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4)缺乏适当的指导。

16、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1)发现法;

(2)讲解法;

(3)示范法;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

(2)经典条件反射;

(3)效果律;

(4)社会学习论。

18、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1)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应;

(3)人的悟性;

(4)替代惩罚。

19、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导致该儿童的耍赖行为的最可能原因是 

(2)耍赖行为受到强化;

(3)该儿童天生脾气坏;

(4)该儿童有多动症。

(2)

20、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1)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2)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3)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4)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国教育心理学家 

(美桑代克)

2、桑代克于 

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903)

3、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1) 

(2) 

、(3)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4、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

(1)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5、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

(1) 

、(4) 

、(5)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6、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

(1) 

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1)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7、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

(1)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

8、从后期的观点来看,桑代克早年所做的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实为 

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而是可以用 

原理解释。

(操作强化)

9、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

(1) 

(2) 

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0、“我爱冬天的梅花”这个句子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 

,第二个命题是 

(我爱梅花,梅花是冬天的。

11、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以 

方式表征和贮存。

(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12、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

(1) 

(2) 

两类。

(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13、根据自动与受控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

(1)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14、奥苏伯尔认为,定义性概念可以通过

(1) 

两种方式习得。

(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15、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可以用 

同化模式解释。

(上位学习)

16、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可以用 

(下位学习)

17、根据问题解决的早期行为主义观,桑代克的 

学习也称解决问题。

(尝试与错误)

18、问题空间是由

(1) 

三者构成的。

(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允许的操作)

19、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是

(1)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0、当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为 

迁移,也称 

抑制。

(负,前摄)

21、当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促进或干扰影响时,这些影响被称为 

迁移。

(逆向)

22、在迁移实验或教学实验中,可设计 

组织者操纵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上位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达到促进新的学习或迁移目的。

(先行)

23、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 

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中等)

24、维纳提出的归因模式中,强调的四个因素是

(1)努力、

(2)能力、(3) 

(任务难度运气)

题型:

1、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3、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4、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5、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变化。

2、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4、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5、脚本是指表征反复出现的有序事件的图式。

6、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7、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替代强化指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察者间接受到的强化。

10、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即用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而与反应形成联系。

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替代,即某一反应逐渐与某一刺激形成联系,从而排斥其他反应与该刺激形成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在反应之前出现,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在反应之后出现。

2、请用“如果/则”的形式写出1/3+1/2的产生式。

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则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且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已知,则将两个分数表示成以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两个分数都已表示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得到结果。

3、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

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文章来。

4、假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练好毛笔字,你认为本章阐述的哪些原理可指导教师的教学。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中,指导和示范相结合的原理;

集中和分配练习、随机与区组练习、局部与整体练习的原理以及给学生提供反馈,学生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觉错能力形成等原理都可以用来指导书写教学。

5、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

原因如下:

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

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的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

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

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四、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试图使小学儿童形成利他的习惯。

他采取的方法是提供榜样法,其中的强化是当众表扬。

试分析:

⑴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⑵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⑶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⑷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

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必要吗?

⑴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

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⑵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⑶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强化物。

⑷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识。

另一方面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

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长期的教育。

提供自私的榜样的同时如能提供对该榜样的惩罚并引导儿童思考,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是必要的。

如果只提供自私的榜样而缺乏对榜样的惩罚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不利。

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

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

这属于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小燕子)的行为而习得了一定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要消除这一行为,需要电视剧制作者向观众展示小燕子表现出上述行为的后果,如被摔成重伤,痛苦不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