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619窦娥冤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语文619窦娥冤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619窦娥冤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了解作者
1、请同学们所说你了解到的关汉卿(文化常识)
2、“我”眼中的关汉卿
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狂狷不羁,傲然独立。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
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
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啊!
那其间缠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
关汉卿是个饱学之士,从他的作品中一再的提及易、诗、书,春秋、周礼、礼记、四书等经书并加以诠释可知。
而其戏剧作品的主角又多取材自历史人物与事迹,亦可知他对历史典故是熟悉的。
饱读诗书的关汉卿一生却没有走上仕途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他的狂放不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还要从他生活的时代说起。
关汉卿生活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社会,尚武轻文,等级森严。
民族分四等,汉人、南人被压在最底层;
职业分十级,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在元朝之前,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走上自己的仕途之路,所以那时的读书人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可到了元代,朝廷取消了科举考试,这样读书人没有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作为沉沦于娼、丐之间的汉族文人,关汉卿一生漂泊,穷愁潦倒。
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又可以有一个展现自己的方式,所以许多的读书人结交了当时同样地位低下的戏剧人,开始写剧本。
甚至还亲自到排练现场做导演,粉墨登场做演员。
他和当时的演员珠帘秀等关系很好,还创立过“戏曲协会”,这个成就在文人中间算是“成功人士”因为很多文人还靠写字作画来乞讨生活。
他不向命运屈服,考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戏剧的舞台上画上了辉煌的一笔。
号已斋(一作一斋)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另三位元曲大家及代表作品马致远《汉宫秋》——悲剧、白朴《墙头马上》——爱情剧、郑光祖《倩女离魂》——爱情剧)
三、杂剧知识
师: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可以堪称是元杂剧的典范,全剧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折”既是一个音乐单元,又是一个情节段落、叙事单元。
一折戏,由同韵同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而一部杂剧的四大套曲又与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相呼应。
“楔子”则是四折正戏之外的过场戏,主要起联系剧情的作用,其位置灵活,并不一定置于剧首。
元杂剧采用角色化的叙事话语形式。
“角色”是表征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善恶、美丑、忠奸、贤愚等特点的人物类型,演员既代表某个“人物”,又代表某类“角色”。
如男女主角分别称为“正末”与“正旦”,一般都是正面人物。
对人物的“角色”定位包含着作家对人生、人性的褒贬评判。
净:
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如粗暴勇猛的人物。
丑:
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
卜是“娘”的简写)、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邦老(盗匪)等、洁郎(和尚)等角色。
元杂剧采用一人主唱的表演方式,一折戏的一套曲子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说不唱。
由正旦主唱的戏叫“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这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学生依据发的材料进行比照,了解相应的名词。
并做好笔记。
四、理清情节
本剧就是“旦本”由女主角——窦娥主唱的。
下面请同学回顾一下楔子和前三折的故事情节。
楔子:
人物——蔡婆婆、窦天章、端云
蔡婆婆和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比较有钱,职业是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婆婆。
穷酸书生窦天章因为进京赶考所以两年前借了蔡婆婆的钱,连本代利40两因子没有能力偿还。
所以就决定将自己的女儿端云卖给蔡婆婆抵债。
端云3岁死了母亲,生的漂亮、性情善良,很讨蔡婆婆喜欢。
于是将端云收养,将来做自己的儿媳妇。
并且给他改名叫作窦娥。
还额外给了窦天章10两因子作为应考用的盘缠。
窦天章很是感激。
第一折:
人物——蔡婆婆、窦娥、张驴儿父子、赛卢医(元剧中对庸医及卖药人的讽刺性的通称。
春秋时名医扁鹊是卢国人,故有“卢医”、“卢扁”之称,此处“赛”是反语。
)
蔡婆婆去问赛讨债,赛无力偿还就想出了一个杀人灭口的主义。
正巧被张驴儿父子撞见,蔡婆婆才幸免遇难。
赛医害怕再生事端,于是放弃了行医到农村卖老鼠药去了。
蔡婆婆十分感激,并且在无意中说出了自己家的情况。
张驴儿父子遂生歹念——威逼蔡婆婆和窦娥与他们父子俩成亲,如果不答应就勒死蔡婆婆。
无奈之下蔡婆婆将他父子二人带入家中,和窦娥说明缘由后并没有得到窦娥的同情,反而被窦娥骂了一顿。
张驴儿得妻心切,于是想要通过毒死蔡婆婆独占窦娥。
于是到了赛卢医那里买来了毒药。
一开始赛卢医不肯给,后来被张驴儿威胁说如果不给就将他预谋害蔡婆婆的事情揭穿。
有一天,蔡婆婆想喝羊肠汤,张驴儿见机会来了,待窦娥熬好后将毒药放入其中。
美成想蔡婆婆闻到味道说很恶心,就让与张驴儿的父亲吃掉了。
张驴儿恶人先告状将窦娥告上衙门,审案的官人不辨是非,收了张驴儿的钱财就匆忙判案。
结果一桩冤案诞生了。
第三折:
人物——窦娥、蔡婆婆、监斩官、刽子手等
同学看课文提示对于前三折的概述。
五、深入文本
(第一场)
1、师: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这一部分又是由几个场面组成的呢?
2、下面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个场面——押赴刑场,体会一下戏曲是如何展现激烈的矛盾冲突的。
(分窦娥、监斩官、刽子手、蔡婆婆、舞台说明及科介)
3、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正宫·
端正好】、【滚绣球】这两段,体会窦娥讲了几层意思?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4、字词疏通:
(串讲)
动地惊天(“动”、“惊”使动用法)
朝暮(名作状从早到晚)
合:
应该(“粉蝶如知合断魂”、“文章合为事而著”)
顺水推船:
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这里指“天地”和人间的丑恶官吏一样也是怕硬欺软,颠倒黑白。
窦娥认为人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握,体现的是对鬼神的信赖、信仰。
但是现实却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造千年”,天地怎么也会这样黑白颠倒呢?
这是窦娥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
(窦娥对天地是由信仰——怀疑——痛斥)
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同学分角色朗读,其它同学对照课文认真研读。
一层:
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
二层:
窦娥痛斥“主宰人间命运”“主持公正”的天地没有原则,颠倒黑白。
(第二场)
如果说第一部分两曲如急风骤雨般酣畅淋漓的话,那么到了第二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部分,从中找出能够体现窦娥性格特征的语句。
2、提问:
读【快活三】、【鲍老儿】思考为什么窦娥一再重复死了之后要给她烧纸钱、吃凉浆呢?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明确:
这也可以看作是安慰婆婆的遗嘱。
窦娥生前心系他人,死后也没有奢望,心灵是多么的美好。
激起了人们对她的深切同情。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表现了窦娥对婆婆的孝顺。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表现了窦娥的善良。
(第三场)
1、提问:
窦娥在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愿?
善良的窦娥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无头誓愿呢?
“血溅白练”:
古人是非常重视“血”的。
血缘关系,血统等词语的产生,民族间禁止通婚等保持血统纯洁的方式都可以证明“血”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窦娥认为这个世界无比黑暗,她不想让自己最圣洁的血被尘世的土地污染。
“要一领净席”的“净”,“等我窦娥站立”的“站立”,“又要丈二白练”的“白”。
鲜血都溅洒在白练上,表明窦娥的纯洁无暇,活着的时候没人给自己做主,死了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正所谓非常之冤必有异象,窦娥让人们由这些异象而明白自己是冤枉的。
“六月飞雪”: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我窦娥遭受的冲天的冤屈,定会感动得上天滚出雪花,用这雪花掩盖了我的尸首”。
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滚”,让我们分明感受到,那雪花冰花分明就是老天因窦娥之冤而感动的流泪,以飞雪的形式显现出来,飞雪葬身,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死亦高洁的高尚品质。
因此我们说六月飞雪,天无言而以行示之,非常之冤必有天象。
“亢旱三年”天子无道,上天罚之。
是诉诸朝廷和天子,希望其察民情而纠恶官,使百姓不受冤枉。
窦娥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惩罚朝廷和天子,其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
在第一场中窦娥对天地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指斥,而到了三桩誓愿这儿,窦娥又寄希望于天地。
这前后两种形象是否矛盾呢?
(讨论)
中国古人相信,“天”具有赏善罚恶的品格,因而也是公正无私的。
(皇帝被奉为天子,正是为了突出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是秉承天的意志统御天下。
就连农民起义也常伪造一部天书,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以证明揭竿造反天然合理。
)另外,天人虽然合一,但是,“天”又是超越于“人”
的,它能够主宰“人”。
所以人们如果有什么怨气都会“哭天抢地”。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得很透彻: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从人的自然性角度来说,当遇到突如其来的巨大苦难时,总是本能地、不由自主地呼唤天地、父母。
)一旦有需求最终只能乞求上天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然而一旦人间出现不公,出现冤狱,则可祈求上天以消除不公,平反冤狱。
如果冤屈不获平反,就会对“天”便生疑问。
这种对“天”的既信且疑、既敬又畏的态度使主人公窦娥的世界观产生了矛盾。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个誓愿。
第一桩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第二桩
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够感动天上。
第三桩
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从情感上说,三桩誓愿的提出与断然否定天地的公正性也不矛盾,痛骂天地鬼神表达的是对污浊社会的愤慨,要求天地做出反常的气象是向现实世界提出警示,两者都是为了警醒世人,讨还公道。
六、品味语言
提问: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你能找出最有特色的语句吗?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炼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这和关汉卿深入百姓当中,积累民众中的俚语、俗语是分不开的。
并且这些语言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另外课文中的曲、白配合得也很好。
如三桩誓愿的场景,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三次用“曲”强化感情,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七、巧妙用典
典故,顾名恩义,就是典籍中的故事。
运用经过压缩成一个词的故事,以表达作者某种意图、某种思想或某种感情的手法,就叫“用典”。
《窦娥冤》中运用了不少典故,单是课文节选部分即有“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等典故,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在知晓典故的实际所指的基础上,才能求得对作者意图和情感态度的把握,当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窦娥为什么会在临刑前想到这些古代的人物?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窦娥此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
这些典故的含义是怎样的?
典故中的人物与窦娥的遭遇有什么共性?
)(学生举例)
典故中的人物无论是明君还是忠臣还是贤媳,他们都是忠贞正直善良主人,却都“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用典,往往把意思表达得含蓄,就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窦娥与这些人物作比是为了强调自己所蒙受冤情之深。
运用这些典故是使抒情更加强烈而且不空洞。
窦娥(贤媳)、苌弘(贤臣)、望帝(贤主)一组,三者遭遇的相似处皆在贤而蒙冤;
再看窦娥与邹衍,二者遭遇的相似处皆在忠(贞)而被谤;
窦娥、东海孝妇两者的共性更为显著,她们都是孝而被诛。
他们都拥有“善”与“孝”这些本为世人所颂扬的传统美德,可是,恰恰是这些美德,却最终成了置她们于死地的“罪魁”。
八、文本拓展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第四折当中窦娥的父亲窦天章16年以提刑肃政廉访的身份出场,有一天晚上在看卷宗的时候似乎看到了窦娥的鬼影,这时房间里的灯忽明忽暗。
再看看原来压在下面的卷宗被翻到了上面。
这是窦娥现身了,向父亲诉说了自己的冤情。
窦天章刚开始听后非常气愤,说道:
“我当初将你嫁入他家,要你三从四德:
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
今三从四德全无,却犯了十恶大罪(十恶者,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与内乱。
犯者罪在不赦。
)又连累我的清明。
后来又听了案件的细节之后,决定还窦娥一个清白。
最后,由窦娥的鬼神再次出现,正义得到了伸张。
张驴儿毒杀亲爹,霸占寡妇,判处凌迟,钉上木驴,挖120刀致死(古代极刑,迟,缓慢的意思。
就是一点一点挖人身上的肉,最终处死)赛卢医不合赖钱,勒死平民;
又不合修毒药,致伤人命。
永远充军。
2、师:
虽然窦娥的冤屈最终得以平反,但是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请讨论一下:
这样改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九、结束语
关汉卿的《窦娥冤》带给我们文学上的享受,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同样没有忘记这位戏剧老人。
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0周年、从事戏剧创作750周年的特殊年份,同时这一年也是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奥运年。
在政协会上来自农工民主党的李汉秋委员建议:
让关汉卿助“人文奥运”一臂之力。
应该展示以他为突出代表的元大都文化和中国戏曲文化,这将是“人文奥运”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