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35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黑人爵士乐

【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年题组

1.(2015·

四川文综·

12)图2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朝鲜分裂)

【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

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2.(2015·

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

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2014年题组

1.

(2014·

福建文综·

23)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抓住图片中三个信息:

“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苏联国旗标志,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不能“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A项错误;

欧盟成立是在苏联解体后,与图片中存在“苏联国旗标志”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符合“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扶植欧洲是为了遏制苏联,符合图片两极对峙,故C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体现“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D项错误。

2.(2014·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

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4·

浙江文综·

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成立

【解析】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故A项错误;

意大利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故B项错误;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约”,故C项正确;

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D项错误。

4.(2014·

上海单科·

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段文字出自(  )

A.《华沙条约》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考点】美苏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

【解析】《华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可以判定为《北大西洋公约》,故B项正确;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告各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14·

山东文综·

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

【解析】依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确;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建立,故B项错误;

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故C项错误;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6.(2014·

海南单科·

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解析】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

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

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

2013年题组

1.(2013·

2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

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A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

BC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

2.(2013·

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

“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

3.(2013·

广东文综·

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4.(2013·

江苏单科·

20)历史地图是展

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考点】冷战格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

时间1945——1949;

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

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A.。

5.(2013·

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

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

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C。

6.(2013·

35)某学者写道:

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考点】美苏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

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B、D项正确。

C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A项3分,B、D项1分,C项0分

2012年题组

1.(2012·

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  )

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

【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

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D项。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对抗东欧的企图。

2.(2012·

全国大纲卷·

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解析】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

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二、非选择题

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

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

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

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4分)

【考点】两级格局的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凯南“长电报”与诺维科夫报告)

【解析】

(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得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角度得出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据材料二“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得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

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称霸世界的必然结果得出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第二小问“长电报”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得出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第三小问诺维科夫报告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二“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结合美国国家性质得出依据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答案】

(1)内容:

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

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

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

国家利益的冲突;

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

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

(3)共同:

美苏必然走向对抗;

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

“长电报”:

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

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

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

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

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5分)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由材料“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可得出缓和双边关系的需求,根据教材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关美苏争霸内容即可作答。

(2)由材料“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

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得出减少核力量的威胁,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由于两国的联合作用,对稳定国际局势也有帮助。

(1)原因:

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

美国要保持核优势;

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

(2)影响:

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

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3.(2015·

41)(10分)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

(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第一小问背景,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冷战争霸;

随着加加林成为第一个太空人,美国也提出了登月计划,说明两国之间开展军备竞赛,把人类推进到“太空时代”。

第二小问成就,注意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以列举1970年的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

宇宙空间站等。

【答案】背景: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太空军备竞赛。

成就:

人造卫星;

长征系列火箭;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探月工程;

宇宙空间站。

(答出三项即可)(6分)

4.(2015·

38)霸权的兴衰(12分)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

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解析】以英国与美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为切入点,选择两个阶段论证英国“霸权的兴衰”。

第一阶段是一战到二战期间,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选取的史实包括:

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而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外交上,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而美国则通过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选取的史实包括:

经济上,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而英国则需要“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科技上,美国在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中遥遥领先。

【答案】史实

水平1: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

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

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

《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

经济上,按照《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