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737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6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格式.docx

信用货币的特点:

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

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

信用货币的意义:

便利了商品交换;

节约了流通费用;

克服了币材供应与交换发展的矛盾,并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买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使货币与信用融为一体,促进了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7.货币职能

1)1.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都有价格。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或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

1.任何价格,都是货币单位的倍数;

没有货币单位,谈不上货币的度量。

2.抽象想来,度量单位越稳定越理想;

但能够保持稳定的,只是货币单位的名称;

而货币的“值”,自古及今,却总是不停地波动。

铸币单位的值:

A金属铸币时的“值”:

“重如其文”→“文重分离”;

B无金流通的“金平价”

US$1=0.888671g——1934

C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的“值”:

(1)购买力——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

(2)汇率

P.S.物物交换下的价格数目:

n(n-1)/2

2)1.它们有流通手段、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等名称,是正在流通着的、现实的货币。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

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3.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首先就是指对它们的需求:

MD=PQ/V

4.作用:

两重性: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3)1.积累和保存价值,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必然要求;

货币是实现要求的必然手段之一,联结着现在和未来。

2.保存价值的贵金属形态→保存价值的现代货币形态。

它们的异同。

3.积累和保存价值必须以现实的货币进行,用于这方面的货币构成货币需求的另一部分。

4.但它们是不流通的货币。

8.货币制度

由国家成文法、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惯例所规范的有关货币的方方面面,是一国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

9.16世纪以后国家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

货币制度单本位制

金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0.格雷欣法则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11.货币局制度

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

△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人民币的发行主要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发行库出库业务库现金投放市场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入库商业银行现金归行存量

12.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双挂钩”的安排(a.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

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

实行固定汇率制;

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13.现行货币制度的特点

贵金属非货币化;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什么是信用、信用的基本特征、商业票据、本票、汇票、商业信用的特点、买方信贷、卖方信贷

1.什么是信用

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

经济范畴的信用,专指借贷行为的集合。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2.信用的基本特征

价值的单方面让渡。

贷者在没有取得等值品的情况下就将出借品给了借者,双方构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所以信用伴生着风险。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由于在信用活动中贷者并没有放弃所有权,故必须偿还;

贷者之所以愿意借出,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借者之所以能够借入,是因为承诺了付息的责任,故付息成为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

3.商业票据

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本票(或称期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4.本票

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券人的支付承诺书。

5.汇票

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6.商业信用的特点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7.买方信贷

在消费信贷中,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的消费信用方式。

8.卖方信贷

在消费信贷中,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商业企业发放贷款,或由银行和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商业企业签订合同,银行向商业企业放款,消费者偿还银行贷款的消费信用方式。

第三章

金融范畴、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1.金融范畴

凡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也可以理解为:

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2.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金融机构:

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

制度和调控机制。

3.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1)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

这包括货币、信用以及金融本身;

2)金融的微观分析:

这包括对利率、汇率,对金融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它们相互渗透发展的分析;

3)对金融的宏观分析:

这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震荡与国际金融协调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利率定义、计算、单利、复利、现值、终值、期限结构、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关系、到期收益率

1.利率定义

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基本形式——年率%、月率%、日率%。

中国的“厘”:

年率1厘,1%;

月率1厘,1‰;

日拆1厘,0.1‰。

2.计算

3.单利

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

其本利和是:

4.

复利

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并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5.现值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

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

算式是:

6.终值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

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7.期限结构

“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

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

8.即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9.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0.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关系

如以fn代表第n年的远期利率,r代表即期利率,其一般计算式是:

11.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基本思路:

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

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第五章

外汇、汇率的定义、完全可兑换、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之间的机制、货币购买力说、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1.外汇

对外汇的粗略界定可以概括为:

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⑴外国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⑵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⑶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⑷特别提款权;

⑸其他外汇资产。

2.汇率的定义

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

3.完全可兑换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的自由兑换,或称之为完全可兑换:

(1)本币在境内可兑换为外汇;

本币可自由进出境。

(2)外汇在境内可兑换为本币;

外汇可自由进出入境。

(3)完全可兑换,并不等于毫不实施外汇管理。

4.直接标价法

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表示买入一定单位的外币要支付多少本币,或卖出一定单位的外币应该收多少本币。

使用直接标价法,汇率变动的数字大小与本币币值高低反方向,与外币币值高低同正向。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标价法

5.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使用间接标价法,汇率变动的数字大小与本币币值高低同方向,与外币币值高低反方向。

英(一直)、美(1978.9.1)采用间接标价法。

6.汇率与币值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若本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7.汇率与利率之间的机制

1)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其他条件不变,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

大量货币资本的流出流入,必将引起汇率的波动。

2)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必须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

否则,货币资本大量流出流入的冲击,必将使钉住汇率经受挑战直至被迫放弃。

8.货币购买力说(购买力平价说)

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

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9.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0.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一、对进出口的作用

二、对资本的作用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

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

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

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会引发资本的内流。

三、对物价的作用

1.本币对外贬值,

(1)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

(2)出口增加,出口品有可能涨价。

2.本币对外升值,

(1)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

(2)有可能获得较廉价的进口品。

3.汇率的变动如果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波动,其后果就不仅限于进出口,而是将影响整个经济进程。

四、对利率的作用

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1)汇率的变动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盈利,被称为汇率风险。

2)主要表现在:

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风险;

外债风险……

3)为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损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第八章

我国及国际金融中介体系

1.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政策性银行

共有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华融、长城、东方、信达)

(5)其他商业银行

(6)投资银行、券商

(7)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贷款公司

(8)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9)邮政储蓄机构

(10)保险公司、投资基金

(11)中国投资公司(包括汇金公司)

(12)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2.国际金融中介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又称商业银行、存款银行)的特点,业务,贴现,表外业务,金融创新原因和分类,五级分类法,经营原则,管理理论演变

IMF把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

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

16世纪,从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开始,建立了威尼斯银行等早期银行。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它的正式贴现率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

随着产生和发展自身银行业的主要社会条件逐步形成,于1897年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

1.存款货币银行的特点

(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加速资本周转。

(3)将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转变为资本,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5)金融资本与垄断

2.业务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全部资金来源包括:

⑴自有资金;

⑵吸收的外来资金。

(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

自有资金包括:

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吸收存款吸收存款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

向中央银行借款有两种形式:

再贴现和直接借款。

其他负债业务包括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银行相互之间的短期资金通融)、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资产业务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3.贴现

银行买进尚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

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4.表外业务

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

5.金融创新原因和分类

避免风险的创新:

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业务证券化

1)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

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

(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2)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3)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

2) 

贷款证券化是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难题的重要途径。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键结合点。

其意义远远超出银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范围。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1.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

2.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

为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

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上。

3.如近年来兴起了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银行。

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的、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

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等。

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融资技巧以及过时的原有金融法规的樊篱而创新。

2.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需要既强劲又持久,所以金融创新浪潮也持续不断地推进。

3.反转过来,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6.五级分类法

2002年1月1日我国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债权质量分类法)

7.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8.管理理论演变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

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⑴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

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

⑵可转换性理论。

为了保持流动性,认为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⑶预期收入理论。

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

2)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

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实践中,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

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

第十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职能,资产负债表

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单一型(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和德国)

复合型

跨国型(欧洲中央银行)

准中央银行型(新加坡、中国香港)

2.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

存、放、兑--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其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1.集中存款准备;

2.最终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3)国家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3.资产负债表

最主要的资产负债项目

资 产

负 债

国外资产

(外汇、黄金储备)

流通中通货

贴现与放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对外负债

其他资产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性质、现代信用货币的形式、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现代货币创造过程

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

1.现代货币的性质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现代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和存款货币

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钞票);

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⑵活期存款;

⑶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3.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P197

1)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2)把与铸币对应的存款叫原始存款,把没有铸币对应的、与原始存款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叫派生存款。

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

在现代金融体制下,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