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
5.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
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
9.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
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
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
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
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B)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
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C)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
具有__强制__性、免费性、__普遍__性。
2.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
处于少年期;
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二__个高峰期。
3.布卢姆认为;
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
一是__认知__的;
二是_情感___的;
三是动作技能的。
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_根本特点__;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__质量标准__。
5.教学是学校的_中心_工作;
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目的的_基本途径。
6.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___教育观念__是师德之魂。
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_变相体罚__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8._平等、民主、合作_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__学习兴趣与经验;
终身学习必备___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_校本_课程。
1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1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
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
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
(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3)?
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
(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18、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
(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1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l)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
(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2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四、分析应用题
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
教育仍无改变。
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
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
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
请加以分析。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
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
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
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1)从目标设?
与执行的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的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
(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25、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
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
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
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
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
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
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
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
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
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
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
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
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