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337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1Word文件下载.docx

蜜蜂跳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属于行为信息。

4.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

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

B.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海星和荔枝螺

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增加

D.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藤壶成为优势种,石鳖、石槭数量减少

【解析】图中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生物所占比例,从图中看出,藤壶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当海星全部死亡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使海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石鳖和石槭因食物减少而减少。

解题时需注意的是,海星去除后,对其他生物也有影响,但不如对藤壶的影响大,因为藤壶为海星提供的食物最多。

若没有图中数字比例,是不能作出上述判断的。

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  )

①温带草原 ②热带雨林 ③北方针叶林 ④北极冻原

A.②①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较不稳定,①不符合题意;

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大,②符合题意;

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处于寒温带,温度较低,动植物种类不如热带雨林地区多,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③不符合题意;

北极冻原气候寒冷,每年仅有极短的植物生长期,只有一些低矮耐寒的木本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苔藓和地衣生长,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小,④符合题意。

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6.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下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D

【解析】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A项错误;

由于不清楚昆虫甲的活动能量和活动范围,所以也就不能确定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还是样方法,B项错误;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与甲的同化量比值才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

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1.分析图示可知,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后减少者乙为捕食者,可以表示为甲→乙。

2.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对象:

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

7.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

A.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最顶级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l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试题分析:

据题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为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

B.H占据3个营养级

C.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D.H数量的锐减将使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态

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

E→G→H、E→F→G→H、E→B→F→G→H、E→B→D→C、A→B→F→G→H、A→B→D→C、A→D→C、A→C;

H占据3个营养级:

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G和F之间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者的数量相对稳定,选D。

考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答案】A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反复利用的,A正确;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错误;

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是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进行单向流动,C错误;

物质循环都具有全球性,D正确。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在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为

A.第三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1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萤火虫发出的光

B.鸟类的叫声

C.孔雀开屏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解析】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

昆虫的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大量栽种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解析】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大量栽种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植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就地对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13.(2015春•九江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网B.捕食C.种间关系D.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遣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

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等,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

如图所示成分有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

D.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

14.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A/E+F+G+H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解析】B表示桑树的呼吸、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表示蚕的呼吸、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A/E+F+G+H表示。

未利用的能量是指即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下列各项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哺乳动物的体温B.昆虫发出的声音

C.昆虫的性信息素D.蜜蜂跳舞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是指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故C正确;

体温、声音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故ABD均错。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狼吃掉一只兔时,最多只能获得兔同化全部能量的20%,故A错误。

能量是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故B错误。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从非物质环境进入了生物群落,故C正确。

北极苔原因为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错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错误;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B正确;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C正确;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正确。

18.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被鳞翅目幼虫

吃掉的植物

鳞翅目幼虫粪

便中含有的能

鳞翅目幼虫呼

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鳞翅目幼

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

(J)

419

209.5

146.65

62.85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J的能量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这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可循环的原因之一

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解析】鳞翅目幼虫的同化能=摄入能-粪便能=419-209.5=209.5,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该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所以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为209.5÷

20%=1047.5J,A正确;

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能量为62.85,占食物中的能量比例为62.85÷

419.00×

100%=15%,B正确;

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而且是单向流动,C正确;

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也可能会得到低营养级的大部分能量,D错误。

19.下图表示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鸟类排泄物中的能量最初来自叶的光合作用,最后全部用于分解者的生长

C.叶中只有1.5%的能量被鸟同化

D.呼吸代谢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散失,A正确。

鸟类排泄物中的能量最初来自叶的光合作用,最后大部分部通过分解者细胞呼吸散失,少部分用于分解者的生长,B错。

不知叶同化的太阳能数值,故不能计算叶中有多少能量被鸟同化,C错。

呼吸代谢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错。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0.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A.①中包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

B.②为次级生产量

C.④用于植物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⑤⑥⑦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已经没有成分表示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了,A错误;

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异养型)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即为次级生产量,所以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②为摄入量,B错误;

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中经过呼吸作用后积累出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

①⑤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⑤⑥⑦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①和不可利用⑤;

可利用①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和未被摄入⑥;

被植食动物摄入②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和未同化量⑦;

植食动物同化量③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④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⑧。

21.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能实现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C.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D.由B至C至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B是生产者;

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E为分解者;

其余均为消费者,C和D均为消费者.

A、B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光能→化学能的转化,A正确;

B、B为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而E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B正确;

C、E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C错误;

D、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D正确.

C.

生态系统的功能.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

B.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信息素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

C.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解析】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B错误;

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C错误;

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23.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

表示内容

A

碳元素的流向

消费者

CO2库

生产者

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解者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解析】试题分析:

如果图示为碳元素的流向,则甲为消费者或分解者,乙为CO2库,丙为生产者,A正确;

如果图示为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则甲为淋巴,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B错误;

如果图示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则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错误;

如果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则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高甲状腺激素,D错误。

生态系统的功能、内环境成分、激素的分级调节

24.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性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TS表示曲线与正常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干扰,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大,故A项对;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短.故B项错.由于ST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力性就越小.故C项正确;

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25.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说明

A.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的唯一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非选择题

26.(8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4)在生产过程中,农民需不断对农田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6)玉米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

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答案】

(每空1分,共8分)

(1)玉米等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基因

(3)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玉米

(5)大量N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6)次生演替

(1)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是玉米和杂草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量。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故是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3)玉米螟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而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它们有共同的食物,故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4)除草、治虫主要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玉米中。

(5)因为是农田生态系统,大量的N元素会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所以需要不断补充。

(6)弃耕农田中因为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7.(6分)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

(3)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

(4)鸟类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若猫头鹰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绿色植物____kg。

【答案】⑴5⑵3⑶蛇,猫头鹰(4)捕食、竞争(5)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25

28.(9分)下图甲是我国东海某水域中几种主要生物之间组成的食物链(网),字母表示不同的物种。

图乙是图甲中能量动示意图,a表示生物D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生物F的能量,其他字母b、c、d、e表示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字母c表示______________的能量,a=_______(填字母)。

(3)若生物C是吸附在岩石上的小型海洋动物,宜用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