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810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但两者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技术和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什么是“三座大山”?

如何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

有何特点?

“三座大山”指的是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外国帝国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与外国资本相勾结,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们大多由封建官僚转化而来,或本身就是封建官僚一身二任;

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它们在设备、技术和资本方面,对外国资本具有浓厚的依赖性;

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官僚买办资本往往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往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积聚资本、垄断市场、操纵国计民生。

中国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

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它们是在外国资本企业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一些买办、商人、官僚、地主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企业规模狭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并经常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很多是由官僚、地主转化而来,加之在设备、技术乃至资金上还得依赖外国资本。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表现出浓厚的“两面性”,他们与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因而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军事入侵获取的在华赔款、侵占的领土和势力范围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后,英国强行获取赔款2100万元,对我国的香港实现了武装侵占;

又在1898年,把长江流域强行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并把威海卫、九龙半岛、新界作为自己的租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后,英国、法国强行勒索战争赔款各800万两。

2)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外交讹诈等手段,以强迫签约的方式,侵占了我国的大片领土。

沙皇俄国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在1858年,用外交讹诈的手段,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了《瑷珲条约》,强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沙俄又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不仅把《瑷珲条约》合法化,还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己有;

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

1882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强占了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的侵略活动,强占了黑龙江江东64屯的大片领土。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8年,沙俄强行把长城以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旅顺、大连作为租借地。

3)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国不败而败,同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1898年,法国强行把广东、广西、云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广州湾划作租借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6月——1895年3月)后,日本逼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不仅勒索了2亿两的战争赔款,还逼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并把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强行划归日本;

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日本在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和150万两“守备费”后,归还了辽东半岛。

但台湾及澎湖地区却遭受了日本的殖民统治50年,1945年才回归中国。

1898年,日本强行把福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国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胶州湾划为自己的租借地。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月——1900年9月)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被迫承受了4.5亿两的战争赔款,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嘴脸和侵略本质,也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5、简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天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一个体现了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天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确立了平分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照产量的高低分为9个等级,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第二,确定了一切农业、副业产品归“国库(圣库)”的平均分配制度。

基层农民每25户组成一个基层单位“两”,每“两”设有“国库”,农民除去所食用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其余的均统一收归“国库”。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

第三,设立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乡官制度。

在县以下的基层单位,设立了从“两司马”到“军帅”的各级乡官,平时管理民政,“耕田奉上”;

战时由每户出1人当兵,乡官就领兵杀贼。

《天朝天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的“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但是,它所描绘的“人间天国”,仍然是一个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区从未付诸实施,也不可能实施。

6、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近代军用工业,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7年,崇厚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湖北枪炮厂。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形式有商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中最多的是官督商办,例如: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地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始仿照西方国家,建立新式军队,用洋枪、洋炮予以装备,并聘请外国人担任军事教练,用“西法”训练军队。

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洋炮装备、兼用“西法”训练的新式军队。

从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先后从外国购买军舰,建成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4支新式海军部队,共拥有新式战舰近90艘。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战舰20多艘,且装备比较先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从19世纪60—90年代,清廷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

这些新式学堂分为3种类型:

一为外语翻译学校,例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主要培养通晓外语的翻译人才;

二为工艺学校,例如天文算学馆,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三为军事学堂,例如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政府还先后派遣了赴美幼童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使得洋务运动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之花与中国固有的封建专制主义之木是不可能嫁接在一起的。

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另外,洋务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在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上对外国列强的严重依赖以及在其管理上的腐朽性和落后性,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7、戊戌维新的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维新派不仅自身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十分狭窄),而且其变法举措也有若干失误(在短短的103天当中,一股脑地下达了一大堆变法措施),加之,维新派还有若干自身的局限;

反之,封建顽固守旧派却掌握着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实权。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是:

首先,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而是幻想通过光绪皇帝实现至上而下的渐进改革。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在戊戌政变的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美、英、日等国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再次,维新派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在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之内,他们不但惧怕人民群众,而且甚至仇视人们群众。

8、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的内容。

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是的内容是:

“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1905年11月《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其具体内容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废除其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其具体内容是:

核定现有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革命后增加的地价部分,则归国家,属于国民所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照原来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9、中共二大纲领的内容。

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的内容是: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当前的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制定,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

10、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及涵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民主的涵义是:

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科学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为五四运动具有上述历史特点,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及土地分配方法是什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是: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分配的方法是: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有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是如何探索和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上半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理论创新工作。

1)遵循中共“八七”会议的指示精神,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革命军队。

2)在进攻城市和城市起义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决定把武装斗争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文章,从理论上予以了充分阐述: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没有可资利用的民主形式,只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必须组织农民和武装农民;

广大农村是反革命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才能积聚和发展。

第二,当时的中国具备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军阀之间的长期混战,这是“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国民革命在农村影响较深,“工农武装割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对“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了迫切需要;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工农武装割据”主观基础。

第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主要依托,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3)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还总结了群众斗争的经验,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针对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4、土地革命的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

1)“八七”会议后,党内因国民党屠杀政策而产生的复仇情绪所导致的浓厚的“左”倾情绪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列主义进行教条式的理解,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5、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不敢放手发动民众和武装民众抗战,而是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抗战;

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这样,不仅使得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中各有不同:

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告结束,致使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领土。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终于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1942年元旦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给日军以有力打击;

国民政府还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

但由于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而抗战日渐消极,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下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

在1944年4月——1945年1月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大溃败,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抗战政策,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由于全国民众大力支持和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侵华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为后来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是因为: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系统地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7、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主要指的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要冲破国名当的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放手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组织、发展民众的抗日运动,争取知识分子,扩大民主宪政运动。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投降和分裂,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要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他们急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为此,共产党必须采用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统一为主。

同顽固派的斗争的策略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1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作过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解放战争中出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说明了什么?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发展了这种关系。

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

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他们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

虽然有些党派跟着国民党走,但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都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

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宣布恢复民盟总部,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

紧接着,其他民主党派也都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举行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此表示热烈拥护。

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20、简析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

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共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开始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准备了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