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80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ppt

骨科常见体位和摆放,体位护理是实施骨折患者全人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向患者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有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也可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上肢正确功能位,1.肩关节:

外展45,前屈30,外旋152.肘关节:

屈曲903.腕关节:

背屈20-30,尺倾5-10,下肢正确功能位,1.髋关节:

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2.膝关节:

屈曲5或伸直1803.踝关节:

背屈90,锁骨骨折仰卧位:

应去枕仰卧,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肩关节保持外展45,前屈30,内旋15;肘关节保持屈曲90。

半卧位及站立位:

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或下床活动。

肱骨骨折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

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

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

术后腕关节保持背伸20-30,尺倾5-10。

离床活动时需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固定于胸前,保持中立位即拇指向上,要特别防止前臂旋转。

手部骨折,无论是包扎还是固定时,都应注意手部的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30,掌指关节屈曲45,近侧指间关节屈曲45,远侧指间关节屈曲2530,即半握拳状,拇指对掌位,其余四指指尖均指向腕舟骨结节。

一指受伤,不固定其余各指,尽量活动锻炼恢复手指功能。

颈椎骨折卧硬板床,压缩或移位较轻者,使用颌枕吊带在卧位复位牵引。

手术患者术后取平卧位,维持颈部中立位,肩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翻身时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

胸腰椎骨折卧硬板床休息,头部不用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在患者受伤椎体下垫以适当高度的软垫,以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

最佳垫枕高度为1015cm。

始终保持骨折椎体局部呈过伸位,以整复和矫正椎体压缩性骨折畸形。

患者不能坚持需翻身时,给予正确指导并协助。

嘱患者挺胸直腰绷紧背部肌肉形成自然内固定,一人扶托患者肩部、髋部,另一人扶托髋部及双下肢,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同时向对侧翻,侧卧时躯体前后要用被褥或枕垫等物夹持。

仰卧排便时适当加高垫枕同时妥善放置便器,避免加重病情。

骨盆骨折:

平卧位,膝下放一软枕,保持髋关节于屈曲位,以减轻疼痛。

对骨盆单环骨折有分离时,可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

骨盆兜带用厚帆布制成,其宽度上抵髂骨翼,下达股骨大转子,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

5-6周后换用石膏短裤固定。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下肢抬高2025,在双下肢之间放置海绵软枕,在腘窝处放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0l5,踝关节保持背伸90。

患者使用便器时,切忌屈髋,应将骨盆整个托起,防止内固定移位。

股骨干骨折

(1)悬吊固定法:

用于45岁以内儿童。

将二下肢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1-2公斤,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利用体重作对抗牵引,注意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及包扎的松紧程度,及时调整,以防足趾缺血坏死。

平衡牵引法:

用于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决定肢体位置:

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腓肠肌松弛。

胫骨平台骨折,保持膝关节屈曲5或伸直。

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

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

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胫腓骨骨折平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0-20。

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踝关节及足部骨折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的支架或枕头上,促进回流,消除水肿。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卧时:

患侧下肢外展中立体位。

侧卧时:

一人轻度牵拉患肢,保持外展中立,然后在两腿间垫枕,顺延翻身向健侧方向,保持患肢中立位,切忌髋关节内收、内旋。

健侧,患侧,坐姿:

双下肢不交叉,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矮凳,软沙发,不屈身向前拾物,外固定支架体位护理,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

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牵引术后的体位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

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

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石膏固定体位护理,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

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