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8035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竞争;

协作

中图分类号:

G40032文献标识码:

A

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aBroadAreaofStudyandaSpecificSpecialty

ZENGDong-mei,CHENJiang-bo

(Guangxi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4)

Abstract:

Therelationshipbetweenabroadareaofstudyandaspecificspecialtyisoneofcompetitionaswellascooperation.Thecompetitionisduetotheiruniquefeaturesandthecooperationisrequiredbytheirintrinsicneeds.Bothwillbeoptimallydevelopedthroughconstructive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

Keywords:

broadareaofstudy;

specificspecialty;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反映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则是专业建设水平。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分别体现高校的研究职能和人才培养职能,并共同为社会服务。

两者虽然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在学科、专业建设系统中,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既表现为相互竞争又表现为相互协作的关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协作而形成相互转化,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系统的演化和发展。

一、竞争: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个体性的凸显

一个系统与其它独立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功能、结构和特征,也就是该系统独特的个体性[1]。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为高校的两项基本工作,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个体,两者各有侧重,又相对分离、各自开展(表1)。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目的和目标的不同

作为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遵循的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并把这种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因此,学科建设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若干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提高学科水平。

其目标是取得一批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建设成若干博士、硕士学位点,取得高水平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人才。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平台,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所遵循的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需要这一规律,其核心是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专业建设是依据社会分工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建成一批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精品教材,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本科高级专门人才。

表1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区别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目的

拥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育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本科类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

拥有一流的科研成果、进行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

精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制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主要内容

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学术方向建设、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学科课程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专业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建设、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的不同

从学科建设的构成看,一般认为大学的学科构成要素包括稳定的学术队伍,适用的学科实验室与学科研究基地,明确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形成若干学科管理制度和学科课程等。

因此,高校的学科建设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术梯队建设,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实验室、研究基地建设,确定研究方向,争取研究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管理制度等。

而从专业的构成来看,主要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即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条件等构成。

其中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

因此,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的内容应当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专业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建设等专业教学条件的建设。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存在个体的竞争

由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有侧重,而高校教育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又是有限的。

因而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者之间存在不适当竞争,尤其是在目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方面每一院系专业既有自己独立的教师队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践基地,每一学科又有自己独立的学术梯队、科研设备、图书资料,在各专业、学科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条块分割,泾渭分明,因而校内教育资源重复建设,难以共享;

另一方面,各院系间的合作较少,难以形成跨学科的研究群体,要想实现学生跨院(系)选课、课程优设、教学内容优选就比较困难。

这就使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存在非良性的竞争强,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协调现象。

二、协作:

学科、专业建设系统的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竞争相反,协作表现为事物、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合作性、集体性的状态和趋势[2]。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尽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有侧重,相对分离,但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知识与资源整合的联系来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协同共生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共生体(图1):

(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1.学科构成要素中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其中学术梯队建设可培养大批学术水平高和教学水平高的学科领军团队,促进了一批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的成长,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高课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学科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是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的基础。

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

因此,学科的方向建设、科学研究,探索了特定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是专业建设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的基础。

同时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与研究基地建设,可为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不但可改善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而且本科生通过进入学科实验室做实验、参与试验研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学科建设中的学术氛围建设可以带动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塑造大学精神,为专业建设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探索研究的环境。

(二)专业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促进相关学科学术梯队的建设。

专业建设中硬性要求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水平,培育一批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名师,从而促进相关学科学术梯队的建设。

2.课程建设可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是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核心部分,其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包括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固化的学科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课程建设过程也是科学研究出成果的过程,可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等。

3.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学位点的建设,而学位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单位,优秀的本科专业人才可为学位点提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从而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一对协同共生的个体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并共同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比如:

清华大学力学系学科建设水平较高,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

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

清华大学力学学科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工程力学类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支撑。

2002年-2006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一直排名全国第一,清华大学力学系设有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2003年2人获得首届国家教学名师,2005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门。

同时清华大学高水平的工程力学类专业建设也促进了力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如清华大学力学系的《材料力学》精品课程,新教材中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新内容占到20%,促进了工程力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再比如: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科建设水平也较高,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两个(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下设博士专业23个。

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四川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一直排名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而且临床医学院于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4项。

2003年1人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入选2004年度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1门。

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以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图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作关系图

三、竞争与协作:

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系统演化的动力

在学科、专业建设系统中,不同专业建设之间以及学科与专业建设之间的竞争与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的相互转化是学科、专业建设系统演化的动力。

从演化的过程来看(图2),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的任何转化必然会引起涨落(系统对稳定结构状态的偏离)。

如果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就必然导致教师的功利主义倾向。

即教师就会重科研轻教学,使优质学科建设资源转化为本科教育资源的效率较低;

在解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自为政的两张皮现象,在同时进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实施以科研反哺教学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时,原来的政策、制度、人事安排等就会显得不太适应“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等等。

这些涨落必然导致学科、专业建设系统偏离正常的状态和结构。

图2学科、专业建设系统演化模式图

当学科与专业建设系统以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协作占主导地位时,学科与专业建设系统的结构比较稳定,系统整体上的功能基本保持不变。

这时,竞争和协作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涨落,将通过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干效应,表现为一些不太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在系统内部仅仅体现在系统内部运作效率较低,在系统的功能上表现为系统功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

此时,通过对不协调的子系统或子系统内部要素的追加投入、修改政策与制度等方法,以量变方式可以使这种涨落被耗散掉,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协调,表现为系统的良性循环。

如对某教师的考核方案是以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着作的数量与质量为主要考核依据,但对他的教学任务的考核重视程度不够。

此时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总体上还是以合作为主,然而教师普遍把重点放在学术论文的发表和着作的撰写上,对教学则敷衍了事或干脆不从事教学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通过及时修改考核方案,科学地增加教学考核的内容,引导教师积极地通过科研提高学术水平,并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向协同发展的路线回归。

而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竞争处在主导地位时,学科、专业建设内在的协同效应变得不明显,系统结构失衡,原系统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这时,涨落被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非线性联系放大,表现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严重不协调,管理模式严重脱离实际,优势学科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本科教育资源等,这种巨形涨落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结构稳定状态,并产生突变。

如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过于重视学科建设,忽视了专业建设,在学科建设中不考虑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此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独立性和竞争性较强,学科优质资源完全不能有效转化为优秀本科教育资源,专业建设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发挥,这将严重阻碍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这时要求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进行改革的呼声比较高,高校应当开始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进行研究与反思。

然后通过转变学科与专业建设思想、制定新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政策、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变革等手段使系统向好的方向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与协同关系,形成新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系统结构,并使该系统稳定在这种新的状态之中。

由此可见,在学科、专业建设系统中,正是由于观念创新,政策制度与组织变革等原因促进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系统产生了涨落,进而推动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演化,促进了学科研究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