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7294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文档格式.docx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统一)B.纵一苇之所如(往,去)

C.而御六气之辩(同“辨”,分辨)D.多于在庾之粟粒(粮仓)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而今安在哉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彼且奚适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5题。

(20分)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

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

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

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指左公处 

 

 

微:

暗暗地

B、及左公下厂狱 

及:

等到

C、或劝以少休 

少:

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

建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10、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3分)()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呼应。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3、翻译下面语句(5分)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⑵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中“带”和“两两”这两个词淡淡写来,却形神兼备,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析。

(4分)

15、依据课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田园居》)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8)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9)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论述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9分)

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

张涛甫

习练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批评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技艺,它不是普通大众都能够随便操演的手艺,具有一定的排外性。

平时,操弄文学批评的人掌握一套专业性的批评话语,这套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家在圈子里自娱自乐,外人很难说三道四。

专业性垫高了文学批评的技术壁垒,圈外人很难插上一脚。

长期以往,文学批评就形成了一个自闭的圈子。

微博这一媒介新生态,可能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

主要表现在: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

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

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通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在微博空间里,文学批评不再是专业人士“拥兵自重”的专利,不再是小众“围城”中的专业游戏,而是可让普通读者参与、分享彼此文学感受、观点的公共空间。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置换了。

我们知道,专业语言以深刻、严肃、严谨、系统、专业著称,只有少数专业精英才能胜任。

但是,专业语言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注定是小众化的,不能与公众对话。

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而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

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

在140字的表达空间里,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

它要求作者放下身段,与阅览者平等交流。

在微博世界,个人化的批评成为恒河之沙,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

是不是足够的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地说,它是一种话题批评。

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

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

甚至一些跟文学没什么关系的围观者,都可以凑上去说上几句。

比如,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为微博明星。

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也开始评论诗歌。

聊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这样说,“同志们都在憧憬着这一美好画面,我摇头:

其实海边的房子最容易受潮了,长期住在里面是很难受的,会得严重关节炎的。

”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

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地表达。

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会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构成一定的刺激,给文学批评领域带来一股鲜活的生气。

微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批评的基本面,使得普通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是,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一些负面影响。

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

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碎片化、表象化的批评,是一种“繁星体”的批评。

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能够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选自2011-03-16《文汇报》,有删节) 

1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3分)(答对两项得3分,答对一项1分,多选不得分)()()(注意此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

A.文学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完全不同。

B.微博给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文学批评带来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

C.微博这一新兴载体的出现促成了专业性文学批评话语的置换。

D.微博文学批评虽有鲜活的生气,但没有批评的纯度、厚度与高度。

E.如缺少了专业精英的参与,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也可能行之不远。

17、下面的表述中,跟“微博文学批评是一种话题批评”这一判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2分)()(注意此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

A.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B.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

C.评论者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D.微博上藏龙卧虎,引领批评的方向

18、综观全文,在微博时代,专业的文学批评该如何作为?

请分点概括。

(4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1题。

(15分)

故乡的芦花

(1)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

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2)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

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3)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

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

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

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

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4)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

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

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

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

泥土一样朴实。

间或有水鸟扑棱棱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

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5)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

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

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

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

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

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6)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

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

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7)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

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

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8)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

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

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

如今,祖母早已过世。

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

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李笙清)

19、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0、请分析“芦苇”在本文中的作用。

(5分)

21、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6分)

五、语言运用(8分)

22、

(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

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①②③

(2)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六、作文(60分)

23、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800字以上。

要求抓住“你”的外在特征,写出“你”的内在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高一语文答案

1、【C】

(A.为虎作伥chāngB.供给jǐD.譬如pì

2、【C】只言片语:

零碎的语言文字材料。

(A.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

B.安步当车:

不慌不忙地走,就像乘车一样,很悠闲。

D.鼎力相助:

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3、【D】A.成分残缺,“改善”缺宾语,可以在“营养缺乏”后加上宾语“的状况”;

B.歧义,是诉讼费三千多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C.主谓搭配不当,高尔夫球馆是……团体。

4、【B】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考查得最简单的题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考虑。

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安干警”。

所以B选项衔接最恰当。

5、【C】

(辩:

变化)

6、【B】

(①形容词词尾②介词,在③副词,竟然④连词,就,起承接作用)

7、【B】宾语前置(A状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8、[文言实词](3分)

【D】造:

到……去

9、[文言虚词](3分)

【B】连词,都是表修饰。

(A.音节助词,不译/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介词,用/动词,认为;

D.助词,所字结构/名词,处所)

10、[筛选归纳](3分)

【A】①爱才;

②得才后的惊奇;

④⑤刚毅;

③⑥是说史可法。

11、[分析概括](3分)

【B】“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说法不妥

12、断句(3分):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说明:

每错3处扣1分,多段漏段错段都算错。

“谓狱中语”后不断亦可)

13、翻译(5分)①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3分“碌碌”、“惟”各1分,句意1分)

②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2分“上、下”1分。

句意1分)

【参考译文】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

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

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

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

“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

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

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待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

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

“没用的奴才!

这是什么地方?

可你来到我这里!

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

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

”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

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

“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

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

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

“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

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14、⑴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

营造了一幅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答出意象和意境特点给2分,答出情感特点给1分。

⑵诗人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带”与“两两”用语质朴自然,写出了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以形传神,抒发了诗人迟暮清寂的情感。

(答出动静结合手法并能具体指出动景和静景及表达效果给2分;

分析出“带”和“两两”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给2分。

15、(10分,每空1分)

(1)夙兴夜寐

(2)春与秋其代序(3)恐美人之迟暮

(4)羁鸟恋旧林(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6)泣孤舟之嫠妇(7)挟飞仙以遨游(8)朝菌不知晦朔(9)而御六气之辩(10)齐彭殇为妄作

三、论述文阅读16、(3分)

【C】【E】

(A项“完全不同”有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与日常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

B项“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有误,和文意不合,后面文段谈到“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一些负面影响”。

D项“但没有批评的纯度、厚度与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