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70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doc

2019年最新全国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完整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

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

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

第一部分:

总论(1、2、3课)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其任务是: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

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3)二者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依据: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8、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

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

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

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哲学的作用:

(1)从一般哲学角度理解: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得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②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二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

一、唯物论(或辨证的唯物论)(包括4、5课)

包括三观:

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涉及8个)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

(1)承认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3)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

尊重社会的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生产关系。

)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

3、意识能动作用 ★★★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不仅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不仅推测过去,还能推测未来。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性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注意:

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错误倾向: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时俱进的统一)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尊重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7、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方法论:

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8、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9、一切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