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6733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十九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下载.docx

2.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优质的水果玉米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增多B.自然条件改善

C.土壤肥力增加D.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1选A,2选D。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延庆生产出优质水果玉米是采用了新型的种植技术,故主要区位因素是科技。

第2题,材料显示北京市政府实行的“农社对接”政策,让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优质的水果玉米。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3、4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4.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

【解析】3选A,4选B。

第3题,该农业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

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

第4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

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

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

  (2015·

广东百校联考)下图是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及生产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粤赣闽地区相比,汉中地区为我国柑橘生产的最北端,该地能生产柑橘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热量更丰富

B.土层深厚,红壤更肥沃

C.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

D.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入侵

6.提高汉中地区柑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是(  )

A.增加化肥的使用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减少其他水果的种植面积,改种柑橘

【解析】5选D,6选C。

第5题,图中汉中地区北部为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了冬季风的入侵,使该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适宜柑橘生产。

粤赣闽地区纬度更低,热量更丰富,降水更充足,红壤呈酸性,土壤贫瘠。

第6题,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柑橘生长适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单产;

减少其他水果的种植面积,改种柑橘不符合实际,做法不可取。

增加化肥的使用也可提高单产,但不是从根本上提高单产的有效做法;

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但不能提高单产。

  (2014·

江苏地理改编)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

C.江苏西北部地区D.沿海地区

8.“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①山地易排水②山地日照充足

③山地风力大④山地云雾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7选B,8选B。

第7题,由图1可知,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的地区,对照图2可得出,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

第8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地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盛产好茶。

9.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解析】选A。

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类似于山地垂直地带性,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而发生变化,导致农业发展方向不同。

武汉模拟)安徽省总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即1396万公顷,下图是某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由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可以推断,该省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

A.山地B.盆地C.高原D.平原

11.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广,可以一年两熟,且粮食产量大,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狭小

B.人口稠密,粮食多用于自给

C.无政策支持

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10选D,11选B。

第10题,图中信息显示安徽省以种植业为主,故可判断地形以平原为主。

第11题,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安徽省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粮食商品率低。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5·

武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材料一 高山(1000~2600米)气候温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时间短,导致茶树茶叶所含儿茶素类苦涩成分含量降低,而茶氨酸及可溶性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含量提高,且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因此“高山出好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地茶园分布图。

(1)请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最好的地点,试说明理由。

(2)图中区域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是我国的高湿区,全年多雾。

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当地茶园多为野生茶园,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较多的人工茶园。

因而,有人提出了“限制开辟人工茶园”的建议,请为这种说法提供依据。

【解析】第

(1)题,结合“高山出好茶”的条件,抓住气候温凉,联系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中丁地最好。

(2)题,湿度大的原因主要从地表水丰富、蒸发量大、扩散条件差等方面分析。

第(3)题,依据主要从开辟人工茶园带来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次生灾害等。

答案:

(1)丁 该茶园海拔最高(未超出茶园分布的上限),气候更为温凉,因而茶叶品质最好。

(2)地表水系发达;

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3)山地开辟成茶园,地面上野生植被的破坏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土体结构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

当地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表植被的破坏也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3.(能力挑战题)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a)。

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图b)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c)。

(1)分别归纳图a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位于青藏高原,种植业分布在河谷附近,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势较低,热量比其他地区丰富。

乙地形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影响种植业的是水源,而山麓地区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能满足农业的需要,故多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2)题,该农场农业部门较多,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充分利用了各部门产生的废弃物,保护了环境,发展了经济,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特点:

甲地形区:

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

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

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