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424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docx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文后各题。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

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②紫骋:

毛色枣红的良马。

③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会稽时期。

1.诗中塑造的采莲女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是如何塑造的?

2.末尾两句是何含义?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3.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

请简要分析。

4.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晚泊长台驿

张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

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

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

“此中唯宜饮酒。

”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6.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只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

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7.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①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注】①天宝十四年(755)深春,李白游桃花潭后沿舒溪上行去陵阳山,游龙门路过此处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9.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10.苏轼曾言“太白诗飘逸绝尘”,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飘逸”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说明。

12.试赏析尾联“又”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3.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1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边愁

崔湜①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②。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

②腓(féi):

枯萎。

15.本诗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16.尾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小题。

【商调】梧叶儿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

瓮来大肉馒头,俺家茄子大如斗。

【正宫】醉太平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

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阳沟:

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②嗉:

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③刳(kū):

剔,挖。

④老先生:

此为元代对朝官的称呼。

17.填空:

①两首散曲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②两首散曲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风格不同,第一首的讽刺显得,第二首的讽刺就多了。

18.这两首散曲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发潭州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

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衡州时。

②贾傅:

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③褚公:

指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19.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0.本诗的颈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1.明艳美丽,活泼大方。

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2.诗人骑着紫骝,马啼花落,看到这幅清新旖旎的江南春日采莲画卷却踟蹰徘徊,凄怆断肠。

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类是属于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本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

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表达诗词中形象的意义。

2.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

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

“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比如这首诗中的落花,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

3.作者采用了直接(正面)描写与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争相观看的隆重热烈的盛况,从侧面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

“来凝沧海尽空。

万面鼓声中”两句则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直接勾勒潮水排山倒海如万面战鼓同时敲打的摄人心魄的气势。

(如果学生将夸张答成运用丰富的想象,给1分。

如果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答成观潮人的神态动作描写,给1分。

如答通过观潮人的表现为写潮水作铺垫也给1分)

4.词的下阙塑造了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手举红旗,向潮头挑战,而红旗没有被潮水溅湿,弄潮本领高强的健儿形象。

(意思对即给3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话有如下几层意思:

一是表现了一种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二是赞美了一种为战胜困难而善于斗争的气概;三是体现了一种人定胜天、从容不迫的自信之美。

(答对任一点给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干要求“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

请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

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考点定位】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

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

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4.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

”答案包括两问:

形象+内涵。

答题区间在“下阙”,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

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

含义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入手。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

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

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人物形象的分类: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陆游《书愤》等)。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等)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等幽州台歌》陆游《书愤》等)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示儿》《破阵子》《京口北古亭怀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凉州词》《出塞》《兵车行》等)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雨霖铃》)★人物形象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