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98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3)弊端:

在这种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司法。

(4)结束: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考点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览表

中央

地方

特点

汉朝(aa)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

唐朝(ab)

三省六部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分割相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宋朝(ab)

三省六部制虚设,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之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

分割相权,削弱地方权力

元朝(ab)

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设行省制度。

设省路府州县五级

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d)

两大基本矛盾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两大趋势:

一、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二、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考点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内容:

明朝──中央:

(ab)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设内阁制。

内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清朝──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c)

中央:

①设立军机处,强化君权。

②密折奏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c)

1、积极:

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束缚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必修一专题6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形成的过程

内容

作用

梭伦改革(奠基)

1、经济:

“解负令”。

2、政治:

①按财产多寡分4等级。

②按4个部落选出四百人会议。

③设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不作会考要求)

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期)

1、扩大公民权利

2、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3、五百人会议

4、发放工资和津贴

贵族权力大大削弱

(二)雅典民主制的得与失(bc)

1.缺陷:

①范围

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

②性质

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

③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

2.进步性:

①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②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考点二:

罗马人的法律

(一)罗马法的演变发展历程(ab)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地位

《十二铜表法》

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权以及犯罪和刑罚等内容。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民法》

①适应范围:

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②形式:

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③内容: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平民地位空前提高,激发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万民法》

①适用范围: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灵活性上: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③具体内容: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自然法

主要是一种法学思想、法学理论,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bc)

1、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2、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b)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曲辕犁(唐代)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a)

战国

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汉代

关中农民:

“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东汉

王景治黄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b)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ab)

新石器

纺织业萌芽(原料:

麻、葛、丝;

工具:

骨梭、骨针等)

商周

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代

官营规模大;

私营作坊出现

宋代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元明

①棉纺织业普及(黄道婆)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b)

时期

行业

成就

青铜器

生产规模大;

大多作礼器(代表权力与秩序);

工艺水平很高(司母戊大方鼎);

冶铁

生产形式

官营

燃料

煤炭

供风

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b)

①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③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唐宋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bc)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法律规定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

商业街形成,草市有饮食服务。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

②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b)

长安的市:

常设的商业区

洛阳的市:

规模超过长安

广陵(今扬州):

雄富冠天下

杭州、湖州:

地区经济中心

汴京(今开封)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相国寺庙会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b)

1、最早提出:

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目的:

(1)经济: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政治:

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4、评价:

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

经济:

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政治:

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

消极:

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

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b)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评价:

积极:

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产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

1、百家争鸣

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ab)

儒家

孔子

(1)思想:

“仁”、“礼”学说。

(2)教育:

兴办私学。

(教育思想)

(3)经典:

编纂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孟子

“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

荀子

1、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论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1、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消极悲观;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思想

法家

韩非子

集权观:

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备变”

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4、古代统治者实际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思想。

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ac)

开创儒家学派

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2、儒学的兴起

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b)

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主要原因:

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

采纳董仲舒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而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太学的出现(ab)

汉武帝创立太学,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儒学教育是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ab)

程朱理学

开创:

二程(程颐、程颢)

“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

集大成者:

朱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②理的社会伦理属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认识论)

陆王心学

陆九渊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发明本心”

王守仁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不同点

理学

心学

世界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点: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影响或著作

黄宗羲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的主张。

②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提出工商皆本。

反专制有力武器;

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顾炎武(ab)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主张“众治”③经世致用。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ab)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②唯物思想:

尊重物资运动规律

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项目

发明

改进或应用

影响或意义

造纸术

(bc)

西汉:

植物纤维纸

东汉:

“蔡侯纸”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鱼、指南龟

开始用于航海

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

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

火药

春秋战国:

提供条件

东晋:

提到“火药”

唐末:

应用于军事

明朝:

自动爆炸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印刷术

隋唐: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毕升)

元代:

木活字、转轮字盘;

明代:

铜活字

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

2、中国古代艺术

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ab)

汉字的起源

黄帝:

仓颉造字

殷商:

甲骨文、金文

书法的发展

小篆

创始于秦代。

隶书

始于秦,成熟于汉魏。

草书

形成于汉代

楷书

形成于汉朝末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aa)

东晋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号称书圣;

唐朝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的狂草;

宋朝

北宋四大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

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ab)

题材

山水、人物、花鸟画;

表现技法

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

艺术风格

①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

②宋代后:

追求写意的风格的文人画是主要的艺术形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ab)

对后世影响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时间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也反映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代表作品,政治抒情长诗,楚辞代表作品,后世成为骚体。

《离骚》的骚体和《诗经》的风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并成“风骚”。

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ab)

代表作

风格

李白

《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

以激情和浪漫著称,诗风狂放,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杜甫

《秋兴八首》、《等高》、《春望》、《月夜》

诗风表现出许多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③著名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ab)

词人

婉约派

柳永

北宋词坛一面旗帜。

大量吸收俚俗口语,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李清照

两宋时期女词人,词中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豪放派

苏轼

豪放派的开创者;

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辛弃疾

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④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ab)

关汉卿

《窦娥冤》

元杂剧奠基人(元杂剧分为:

杂剧、散曲)

作品特点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b)

作品

作者

评价

水浒传

施耐庵

英雄传奇小说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历史演义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从传统的取经故事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

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2012年会考复习之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世界近代史(1500-1917)

政治史

(必修一)

近代中国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侵华史)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争、探索史)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线索)

专题8: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社会主义线索)

经济史

(必修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文化史

(必修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必修一专题2:

近代中国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的背景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

b

c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时间

战争

条约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

协定关税

马关条约

辽、澎、台

2亿两白银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

本息9.8亿两白银

划使馆界严禁反帝

拆炮台、驻军队

危害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负担

破坏贸易自主权

破坏关税自主权。

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沦为列强工具。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ab)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黄海海战

(aa)

爱国将领

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仍在甲板上指挥激励将士,管带刘步蟾代丁汝昌指挥;

邓世昌撞向日舰壮烈殉国;

林永升、叶祖珪等。

结果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但李鸿章力主避战保船。

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甲午战争失败。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人物

邱逢甲、徐骧的义军;

刘永福黑旗军

台湾沦陷;

台湾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消灭了大量日军,在此后日本统治台湾的50多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伟大的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日军的侵华五次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2、三大罪状:

3、六大步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方针。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两党有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4)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

(5)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两个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国民党):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敌后战场(共产党):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成立陕甘宁边区——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反扫荡斗争: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5、一场胜利,四大意义

一场胜利

1945年0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09月0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09月09日,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四大意义

①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史。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④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必修一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地

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纲领

十六字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

国旗、纪元

五色旗、中华民国纪元

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b)

1912年3月

主权在民、自由和权利、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性质:

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②政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近代史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ac)和中共成立(ab)

五四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