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98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北京等许多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的三驾马车是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资源、人才和知识产权等)和资本资源,而资本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资源。

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美,可以借鉴我国推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大力推进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可以预见,金融措施对于高科技产业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在或将循序渐进地移植到文化产业中。

而银监会对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的指示精神,对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也是重大利好。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要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对国家文化产业金融进行系统规划,加强文化产业的金融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让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及企业掌握更充裕的资源,拥有更大的财权;

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先导作用(包括建立文化产业银行),建立上市绿色通道,扩大债券发行;

加大开放,适度减少对国内外投资的限制;

实行大型特大型文化项目带动的策略,坚持大企业支撑与小企业繁荣并举的产业布局;

加速普及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给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它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和智力型产业,摆脱了以往传统产业对资金、土地和其他固

统文化的认同感强烈,保证了文化创意产业消费的平稳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向世界充分展现了迥异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明,催生了全球“汉文化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让世界为之深深震撼,“汉文化热”随之在全球加速升温。

可以预见,随着上海世博会对中华智慧的全景展示,世界将再次为中华五千年的博大内涵深深折服,“汉文化热”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类需求将随之持续高涨。

这股热潮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崇拜心理,引领全球文化消费的新潮流。

专家预计,在旅游、休闲、购物等方面,含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符号的消费市场未来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这对维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在此背景下,我国将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克服“纽扣现象”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领域出现了缺乏自主品牌、只出口“零件”、“为别人作嫁衣”的现象,这被称作文化创意产业的“纽扣现象”。

“纽扣现象”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弊病:

中间产品非终端化、低端产品不自主化、加工产品非品牌化。

品牌代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

我国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是小型的,没有什么品牌价值,一旦金融危机来临,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美国的电影行业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文化品牌——“好莱坞”。

好莱坞拥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因素经过有机组合,便凝聚成了一个品牌,而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缺乏这些资源,更缺少这样的品牌运作能力。

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下,改变我国文化产业的“纽扣现象”,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集团;

并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民营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出具有国家水准、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文化大鳄,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中国特色的“百老汇”、“好莱坞”和“迪斯尼”等知名文化企业和品牌。

(二)扩大国内需求,走文化产品国际化路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这样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尽快走出谷底,还可打造中国的软实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产业“走出去”。

当前,要把扩大文化内需的重点放在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上。

积极顺应在当前形势下人们休闲时间增多、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要,加快培育壮大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从而带动文化内需的增长。

为了使文化产业拉动内需,中国应制订国民文化消费计划,如:

拉动文化产品消费,推动文化企业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在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项目,推动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

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应对危机。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贸易已成大国竞争的焦点。

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投入低、利润高,并具有极大的利润隐蔽性,同时又不会面临反倾销制裁、别国敌视等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贸易应摆脱当前竞争力弱的局面,将发展文化出口作为经济发展重点。

同时,我国应鼓励海外文化资本进入,搭建国际文化对话平台;

加快对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建设,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促进国际贸易的稳定;

鼓励中国资本进入海外文化企业,在国际文化产业中拥有话语权。

(三)突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瓶颈”①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都纷纷表达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意向,但并不完全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态势。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②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对文化创意小企业贷款的试点。

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贷款利率远高于银行基准利率,文化创意中小企业获得小额公司贷款要承担较高利息,对于超过基准利率的实际利息部分,应由财政资金补助或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全额或部分补助,以此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

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和“银文联合”,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

④完善风险投资。

政府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的风险资本投向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

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和投资,如举办政府牵头的风险项目对接会。

积极发展网上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风险投资提供技术信息、项目评估、投资和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

⑤尽快推出创业板。

目前,证监会已经成立了主板、创业板、三板多层次发行审核监管体系,为创业板的推出做准备。

创业板推出的目的是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我国推出创业板,会极大改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问题,能给中小文化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使其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发挥产业的关联效应,积极拓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通过国家支持和市场培育的手段,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特别是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

加强创意产品的研发商、运营商、发行商、销售商及周边服务商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创意、制作、专业销售代理、版权转让、开发衍生产品以及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

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海外人才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

要从国家的层面上颁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战略大纲》,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要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

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

引导院校、中介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实习基地。

其次,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

目前,金融危机正肆虐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吸引、引进国际创意人才,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

四、2009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增加情况文化部为第三批共59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进行了授牌,包括陕西华县皮影文化产业群、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涉及旅游、演艺娱乐、民俗文化及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项目。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2005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速度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将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通过放宽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同时调动中小文化企业积极性,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

此外,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快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

据了解,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命名了3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五、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情况在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下,我国文化产业提速特征明显,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同时,蓝皮书指出,在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形势看好的前提下,也须注意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书中提出,在盘点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持续走高的发展速度已经显示经济形势趋于过热,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和产业结构失衡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有恶化趋势,这些都将影响到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书中还提出,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而在此过程中,文化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在凸显。

同时,以试点的方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往往要借助于“定制性”的政策。

由于这种政策的微观环境与宏观市场环境不同,所以需要更为认真和深入地研究试点经验“可普遍化”的条件,进行大范围市场环境建设,否则将遭遇新的障碍。

在具体产业门类方面,蓝皮书指出,我国数字出版潜在市场巨大,未来五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数字报的销售规模将达到10亿元,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内容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

在电影产业方面,2007年我国电影票房增幅超过30%,增幅居全球电影市场之首,票房总量在全球市场排名第11位。

六、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完成的《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07年度)》近日面世。

研究报告集合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2007年度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文化产业理论、战略、区域等多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担了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等课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阐释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意义,对当下和未来文化产业政策与制度安排进行探讨,提出了坚持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必然选择的观点。

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担的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环境基础建设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文化产业公共资讯平台建设研究等课题,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角度,阐释了克服文化产业融资难这一瓶颈性问题的路径,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公共资讯平台的角度,阐释了这一平台的内涵、特征、定位、方法等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课题,从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结合的角度,从理论、案例、对策研究三方面说明了这一趋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课题,构建了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框架和评价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承担的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分析课题,根据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出口文化产品的结构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

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承担的政府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的角色定位和介入方式研究课题,着重就政府在文化产品出口中的定位问题进行阐释,提出政府应当在促进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中扮演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色。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城市文化产业模式比较课题,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这些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市场分割与非经济壁垒课题,以我国文化产业较为发达、一体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产业发展课题,从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的角度梳理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了丽江、大理等具体案例。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会展文化研究课题,说明了文化是中国会展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观点。

据了解,为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水平,自1999年开始,文化部先后设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有1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中坚力量,积聚了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为文化产业发展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七、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坚持各种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巨大的杠杆,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引导消费,拓展文化市场,应遵循市场法则来组织和运作文化产业这一系统工程。

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迟迟未能取得相应的业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本土以外的市场拓展能力。

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场,关键是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目前文化产品的消费构成和市场的近、中期需求,并使之与本地区的优势文化资源相结合,选准近期发展的突破口。

在此基础上,拓展市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努力:

一是针对本地居民的需求,大力开发能够满足本地人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是着眼于外来客人的基本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文化消费需要;

三是选准重点和切入点,逐步拓展外部市场;

四是尽快造就一批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产品和知名文化企业。

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不断优化配置特色文化资源,从而获得快速、稳步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二节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研究一、文化系统开展文化产业工作的主要成绩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政府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特别是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不断培育和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一)文化产业被纳入各地文化建设的议事议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树立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自觉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

据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个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

(二)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营造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文化部与相关部门始终把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包括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等。

据了解,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中,有33个制定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28个省市区出台了85个文化产业政策文件,22个省市区制定下发了26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纲要。

(三)政府产业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了文化系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文化系统各级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途径,着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指导和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文化产业工作机制和交流平台。

如通过积极协调形成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格局,在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

自2004年以来,文化部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四个国家级文化展会。

(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三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制定下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共评出42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的重要举措,使一批有较强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起来。

(五)国际交流与产业合作日益扩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们利用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等平台,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积极拓展国际间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既开阔了我国文化企业的视野,又促成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

(六)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建立了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文化产业干部队伍和一支具有较高理论造诣的研究队伍。

2004年以来,文化部连续五年在西部地区轮流举办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还与北京卓达经济研修学院合作设立了首家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2007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的MPA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文化产业单位和干部脱颖而出。

文化部历来重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工作。

继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之后,2005年,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所合作设立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2007年,又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6所高校合作建设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二、文化系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要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在指导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上,文化部始终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妥善处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我们反复强调,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不平衡性,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统筹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加大对西部地区和民营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坚持对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待遇。

在文化部命名的三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总数的49.6%。

我们还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决不能单凭热情、凭干劲、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更不能搞突击,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形式主义。

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深入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

(二)要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水平。

2004年首届深圳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各地举办展会的热情,许多地方纷纷向文化部申请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

对此,文化部研究后认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适当引导,打造几个平台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博览会最终是市场的产物,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为此,专门下发通知,提出国家重点扶持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同时,打造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几个面向国内市场的博览会,并在时间与布局上错开,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博览会过多过滥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要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近年来,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很高。

为避免同质化发展,我们鼓励引导各地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做到人无你有、人有你优、人优你特。

如云南省丽江的《丽水金沙》、广西阳朔的《印象·

刘三姐》、上海的《时空之旅》、西安的《长恨歌》等一批演出剧目,利用本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将演艺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特色演艺项目,已成为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四)要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我们一方面按照社会管理的责任,积极抓好产业引导,一方面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注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文化产业结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指导文化产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