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11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一汇总.docx

地理必修一汇总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如何判断是否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其个体必须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不能从属于任何天体。

(宇

宙中的东西)

自然天体:

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星团、星云、星际物质。

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

源。

人造天体:

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守宙火箭、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

星探测器、行星际探测器。

注意:

陨星(陨石和陨铁)不是天体,因为已经陨落到地面了。

飞机、高山上落下的石头等没有越过地球大气圈不是天体。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

海王星)

4、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无论从体积还是质量看,地球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也相似,所以

说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P6):

安全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具体分析

如下表)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正处壮年期,状态稳定。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

四川盆地

(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受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云)、日照时间、太阳高度角(纬度位置)等因

素影响。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越少,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量就多。

所以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能是最多的,而四川的成

都平原是最少的)

3、太阳对地球有何影响?

(是地球主要能量的来源)

①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生物活动,大气,水运动的主要的动力;

③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

4、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向外:

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标志)和耀斑(最激烈)。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

球(黑子)和色球(耀斑),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

性。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电离层,从而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

②影响磁场,产生“磁暴”;

③影响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④可能引起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与公转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轨道

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

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

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3)3)60度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无论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

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意义

1、昼夜交替;2.时差,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四季更替;4、五带形成

2、黄赤交角

①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②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黄赤交角为23°26′

度。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之和为90度

3、太阳直射点:

①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由黄赤交角决定其移动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

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1.32地球自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主要意义?

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

3、晨昏线

(1)什么是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2)如何判断晨昏线?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白天转到黑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3)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

(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4、昼弧和夜弧用来判断昼夜长短情况

5、地方时计算

(1)东加西减,东早西晚(东西表示方位不表示东西纬度)

(2)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差1小时

(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6、区时

(1)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

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3)计算

①东加西减,每个时区1小时

②时区的计算:

时区号数=经度÷15=商(“商”四舍五入)

③中央经线计算时区数×15

7、日界线

(1)0时和180°

(2)0时为新一天的开始,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加一天,反之减一天。

(东加西减此处东、西分别表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

8、特殊计时法

①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②国际标准时间:

0时区的区时,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③美国——东部时间为西5区,中部时间为西6区,山地时间为西7区,西部时间为西8区,夏

威夷时间为西10区,阿拉斯加时间为西10区.

9、地转偏向力规律: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赤道不偏,地转偏向力最小

图中的表示偏转后的运动方向

1.33地球公转的意义

1、地球公转有何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2、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

①自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③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④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⑤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注意:

①直射哪一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

②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某一半球昼长、夜长的变化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图)

 

③用极昼或极夜判断节气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则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

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计算公式: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4、四季

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常考点:

1、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

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

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

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

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

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

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

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常考点2: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

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

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

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

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常考点3: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

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

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上下颠簸

横波:

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左右摇动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

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

地幔: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

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

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1.对流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