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096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师范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4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论上彼此相通;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但各有侧重。

4、社会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5、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分析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

我国学者的定义。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借鉴《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与分类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水平的研究;

群体水平的研究;

大众水平的研究

2、社会心理学的分类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实验社会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学;

比较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与原则

1、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原则

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

研究结果中涉及被研究者个人的资料必须保密;

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实验研究法: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模拟实验。

2、调查研究法: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3、档案研究法

4、心理测验法

5、相关研究法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进程

1、充分重视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2、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3、详细制定研究计划

设定控制条件;

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与人数;

确定研究步骤;

明确收集材料的指标。

(四)撰写研究报告

1、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题目;

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论建议;

参考文献。

2、撰写要点

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展望

(一)社会心理学的早期孕育

(二)社会心理学的初创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2、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三)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1、社会心理学的早期实验与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

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美国社会心理学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

采用现代最新技术;

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

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2、欧洲社会心理学

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

重视理论研究。

3、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国大陆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台湾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香港的社会心理学。

(五)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1、对实证主义的反叛,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2、对学科霸权的反叛,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四、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述

1、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定义的分析。

2、社会化的内容

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行为规范社会化;

社会角色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

3、社会化的类型

早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

再社会化。

4、社会化的特点:

贯穿终生;

双向互动;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遗传素质

2、社会文化

3、家庭:

家庭背景;

家庭结构;

家庭氛围;

教养方式;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4、学校:

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教师;

教学组织。

5、同辈群体

6、大众传媒

(三)社会化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社会学习里理论

4、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五、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定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组织功能;

自我意识的管理功能。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

自我意识的个体差异。

2、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主我与客我之间的矛盾;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向及其意义;

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

2、自我体验:

自尊;

控制感和无助感;

成功感与失败感;

自豪感与羞耻感;

内疚。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内涵与外延;

自我控制的功能;

自我控制的机制;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四)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1、奥尔波特的自我发展理论

生理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心理的自我

2、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观点

3、利西娜的自我意识交往发生观

4、格根的社会建构论的自我观点

六、性别角色差异心理

(一)性别角色概述

1、性别角色的定义及其分析

2、性别角色的特点

功能分化与定型;

文化制约性;

相对稳定性;

多样性。

(二)性别角色差异的研究

1、以生理性别为重要被试变量的研究

能力方面的差异;

人格方面的差异;

社会行为。

2、男性化、女性化及双性化研究

作为连续变量的两性特征;

作为独立维度的两性特征。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1、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基因;

性激素;

大脑。

2、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

家庭;

学校;

大众传媒

(四)性别角色的相关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两性观

弗洛伊德的尚男抑女论;

埃里克森的内部空间观。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图式理论。

4、社会学理论

5、社会认知理论

6、其他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社会结构假说;

群体社会化理论。

七、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认知的定义及其分析

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2、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对他人情绪、情感认知的线索——非言语信息;

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习得的;

情绪的认知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

非言信息是判别情绪-情感状态的依据之一。

3、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4、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二)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1、印象的形成

第一印象;

个人好恶的评价;

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2、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涵义;

印象管理的策略。

(三)社会认知的偏见

1、偏见的特征

个人偏见;

社会偏见

(四)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归因的定义及其分析

2、归因理论

海德的理论;

维纳的理论;

凯利的理论。

3、归因偏差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

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

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4、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内隐社会认知

1、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基于反应时的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主要领域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

内隐自尊研究;

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

八、社会态度

(一)社会态度概述

1、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态度的定义;

态度决定于价值。

2、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认知功能;

态度的情绪功能;

态度的动机功能;

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3、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早期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

(二)社会态度的结构

1、社会态度的多层次结构模型

社会定势诸层次;

各个层次的社会定势对个体的调节作用;

知情意三因素在社会定势的最高层次中的地位。

2、双重态度模型

双重态度模型的基本观点;

双重态度的类型。

(三)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

顺从(服从)阶段;

同化阶段;

内化阶段

2、社会态度转变的策略:

通过宣传说服改变态度;

通过行为改变态度;

通过群体规范改变态度。

3、影响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心理抗拒理论。

4、社会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

态度的强化理论;

态度的认知理论。

(四)社会态度的测定

1、自我评定法:

总加量表法;

社会距离量表;

语义量表。

2、投射法:

主题统觉测验;

造句测验。

3、行为反应测量:

距离测量;

生理反应法。

九、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概述

1、社会动机:

定义;

特性与功能

2、动机与活动效率

3、动机由需要所激发:

个体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

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

4、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界定;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

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

(二)亲和动机

1、亲和动机的解释

2、亲和动机的研究

(三)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概述:

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

2、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

3、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

4、成就动机的培养:

独立性的早期教育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

自我要求是成就动机培养的前提。

(四)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1、马斯洛理论的基本思想

2、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五种基本需要;

需要时有层次的;

人的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

五种基本需要是人类的共性。

3、马斯洛论自我实现者的个体特性

4、简短地评价:

马斯洛理论有其基本合理的一面;

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

(三)挫折

1、挫折:

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2、挫折产生的原因: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3、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

4、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一)相符行为

(一)从众

1、从众概述:

从众定义及其分析;

从众与顺从;

反从众与独立。

2、从众行为的影响方式:

群体规范影响;

信息影响。

3、有关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的研究;

阿希的研究;

重复阿希的研究。

4、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群体因素;

个体因素。

5、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个人从众的影响

“反从众者”的作用;

群体成员态度改变对个人从众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差距。

6、研究从众行为的意义

(二)众从

1、众从概述:

众从定义以及研究的开端;

有关众从现象的实验研究。

2、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

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

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

3.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

(三)服从

1、服从的概述

服从的定义及其分析;

群体规范的服从研究;

有关不服从的情况;

服从与从众、众从的关系。

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实验的基本过程;

米尔格拉姆对服从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简述米尔格拉姆实验。

3、研究服从行为的意义

(四)顺从

1、顺从的概述:

顺从定义及其分析;

顺从行为与其他相符行为之比较。

2、顺从的策略

3、影响顺从的因素

十一、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概述

1、人际交往的定义及其分析

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的特点;

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2、人际交往的条件

交往双方运用的符号系统必须是双方共同理解的;

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

信息接受者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人际交往的形式

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

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口头交往与书面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过程

1、人际交往的起点——动机分析

自我呈现论;

社会交换论;

社会实在论

2、人际交往过程的分析

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

信息转换过程;

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分析。

(三)人际交往的工具

1、人际交往的言语符号系统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2、人际交往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视-动符号系统;

时-空符号系统;

目光接触系统;

辅助言语系统。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

2、接受者的过滤作用

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五)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概述;

2、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定

十二、利他与侵犯

(一)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概述;

2、利他行为理论;

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4、紧急情况下的冷漠行为

(二)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概述;

2、侵犯行为的理论;

3、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4、侵犯行为的控制

十三、群体心理

(一)群体行为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3、其他的划分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定义及其分析;

2、群体规范的形成;

3、群体规范的压力;

4、群体规范的作用

(三)群体的凝聚力

1、凝聚力的定义及其分析;

2、群体凝聚力产生的条件;

3、凝聚力的作用

(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主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2、群体活动人数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3、群体讨论与决议对个体的影响

(五)领导心理

1、领导的概述;

2、领导的功能;

3、领导方式;

4、领导人的品质

十四、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

(一)流行

1、流行的概述;

2、流行的社会因素;

3、流行的心理因素

(二)暗示

1、暗示的概述;

2、暗示的方式;

3、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4、暗示的意义

(三)舆论

1、舆论的概述;

2、舆论的形成;

3、舆论的作用;

4、舆论的研究

(四)流言

1、流言的概述;

2、流言产生与传播的主客观因素;

3、流言传播的影响

十五、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动因

1、外因——社会科技文化背景;

2、内因——社会心理学内部的直接动力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原型启发

1、应用社会心理学必须研究改善生活质量的问题

2、在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知识构成的目的在于预测

3、在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知识运用和干预需主动思考和精心策划

4、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元素须通过中介环节融为一个有序系统

5、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元素同负反馈回路相联系

(三)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过程

1、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双循环机制;

2、应用社会心理学产生的途径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1、系统性;

2、独特性;

3、应用性;

4、时空性

(五)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结构与分类

1、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维结构

2、显态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分类

3、潜态应用社会心理学的显性化

十六、主要社会心理学应用学科

(一)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概述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犯罪心理学

1、犯罪心理学概述

(三)咨询心理学

1、咨询心理学概述

2、心理咨询的内容、形式及范围

(四)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概述

2、健康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五)社区心理卫生

1、社区心理学概述

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