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078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

③有些指标体系结构和目标清晰,但指标综合性太强,很难在规划过程中有效控制,而有些指标体系强凋过程控制,但结构层次不清晰。

2.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标准建设概况

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目前,在国际影响最为广泛,指标体系建立相对先进的有美国LEED,英国BREEAM,德国DGNB,法国HQE。

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环境、能源、水、室内空气质量、材料和建筑场地等因素,这些都对建筑物的高性能表现起着关键影响。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将会确保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能满足预期的设计和表现。

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目前广为世界各国引用。

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与1990年制定。

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

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DGNB(GERMANSUSTAINABLEBUILDINGCERTIFICATE),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

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其2008年版仅对办公建筑和政府建筑进行认证。

其2009年版将根据用户及专业人员的反馈进行开发。

HQE(HighEnvironmentalQuality),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在借鉴以上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也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新建建筑进行评审,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国际生态住区评价标准

英国建筑物环境评估体系(BREEAM)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公认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后多个国家制定本国的评估体系都借鉴了其内容和框架,BREEAM-Communities体系是英国于2009年颁布的BREEAM体系的社区版本,标志其评价对象从建筑扩展到了住区。

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是当前国际上商业化最为成功的评估体系。

2009年正式发布邻里开发体系(LEED-ND)。

借鉴上述两个评估体系,中国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

2.3国际生态城评价标准体系

目前,全球建设生态城的案例有许多,但还没有像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区出台明确的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规范。

3.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指标选介

3.1构建目标

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

(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

(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

(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3.2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三)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

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四)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

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

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

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

3.3生态城控制性指标

3.3.1自然环境良好

(一)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指标值:

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时限1:

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

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

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

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

环保部门

(二)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

时限:

2020年之前

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

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三)水喉水达标率3

100%

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四)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

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150吨-C/百万美元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

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

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

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六)自然湿地净损失4

《国家林业“十一五”规划》目标为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50%的自然湿地及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

国外对比:

美国湿地保护政策中规定自然湿地零净损失原则

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国土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

3.3.2人工环境协调

(一)绿色建筑比例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

新加坡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

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

城建部门、环保部门

(二)本地植物指数

≥0.7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为0.7

国外许多国家均采取措施保护本土植物种类数量

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农业部门、园林部门

(三)人均公共绿地

≥12平方米/人

2013年之前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不低于12平方米。

《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为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天津2020年规划要求不低于12.6平方米。

新加坡为8.0平方米

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公共绿地:

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城建部门、园林部门

3.3.3生活模式健康

(一)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120升/人·

2006年天津市为130.4;

2007年北京为110~130

新加坡为157

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

城建部门、统计部门

(二)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0.8千克/人·

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北京为1.18,天津为0.82,宁波为1.2

新加坡为0.89,日本为1.1,法国为0.96

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

(三)绿色出行所占比例5

≥30%

≥90%

香港公交出行率达到90%

巴西库里蒂巴75%以上通勤者乘坐公共交通;

德国埃尔兰根市自行车使用率达到30%;

纽约、东京等公共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为生态城特色指标。

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

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

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选择以上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

本指标只统计生态城区内的出行,对区外的出行不列入统计范围。

统计部门、交通部门

3.3.4基础设施完善

(一)垃圾回收利用率

≥60%

新加坡2006年垃圾整体回收利用率达到51%,2012年达到60%

指回收利用垃圾量(含资源化处理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来源:

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二)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规定为100%

美国的普雷亚维斯塔新城、格伦达城市中心居住区内均拥有步行可达的免费文体设施

指区内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比例

城建部门

(三)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基础必备指标7

指区内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量占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四)无障碍设施率

发达国家无障碍设施率一般为100%

指区内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拥有达标无障碍设施的公共设施所占百分比。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五)市政管网普及率6

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市政管网普及率指以上管网的普及率。

市政部门、城建部门

3.3.5管理机制健全

(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20%

《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目标为:

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型住宅比例占到15%~20%

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3.3.6经济发展持续

(一)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为:

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5%

德国计划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

欧盟计划(2010年)22%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目前,瑞典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达到33.3%。

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在自然界再生的能源。

市政部门、电力部门

(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

≥50%

目前新加坡已经达到50%以上

指除新鲜用水之外的非传统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在生态城用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为生态城的特色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市政部门、水务部门

3.3.7科技创新活跃

(一)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50人年

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中国为14

日本2003年为101,美国2002年为92,德国2003年为68

每万劳动力中参加R&

D项目、以及R&

D项目管理和直接服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全时人员折算的人年数。

是反映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例和从事研发活动时间的综合指标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指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研究与发展(R&

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进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科技部门

3.3.8就业综合平衡

(一)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为保障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指标

是为了测算本地居民就业人口中有多少同时在本地就业,是衡量居民就近就业程度的指标。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就近就业比重越高,对外出行交通的需求就越少。

此处本地指中新天津生态城。

统计部门

3.4生态城引导型指标

3.4.1区域协调融合

(一)自然生态协调☆

二级指标:

生态安全健康、绿色消费、低碳运行

指标描述:

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并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角度出发,保持区域生态一体化格局,强化生态安全,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障体系。

(二)区域政策协调

创新政策先行、联合治污政策到位

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贯彻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保障区域政策的协调一致。

建立区域性政策制度,保证周边区域的环境改善。

(三)社会文化协调

河口文化特征突出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

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均有保障。

(四)区域经济协调

循环产业互补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带动周边地区合理发展,促进区域职能分工合理、市场有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职住比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