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0691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合1Word下载.docx

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

要求:

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

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

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写了三件事:

甘当人梯;

放弃登顶;

留下氧气。

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

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

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

(教师提示:

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

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现场新闻报道。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

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

让我们随着冲顶队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

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

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

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

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

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

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三、为败者讴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故事?

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

请你结合一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字数不限。

(可课外完成)

【资料平台】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50年,人类与珠峰激情碰撞:

永远不言征服》等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2003年)报道资料。

3、李钟琴《莫名其妙的“挑战”》。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

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

《真正的英雄》

学习重点:

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ú

阴霾má

余暇xiá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 

斩钉截铁——锲而不舍 

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阴霾——阴晦 

梦寐以求——孜孜不倦 

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

践踏。

崔巍:

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

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

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

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

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

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

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

到8 

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

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4、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lí

)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

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课文就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5、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

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演讲词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6、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前后为悲痛和力量)。

这两种感情水乳交融:

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7、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总——分——总。

第一段(1——4节)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段(5——13节)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第三段(14——21节)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8、你怎样看待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

演讲者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

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 

销耗巨大 

阴霾毙日 

________

B.难以弥补 

斩钉戳铁 

养经蓄锐 

C.梦寐以求 

孜孜不卷 

迫不急待 

D.钢毅不屈 

步履艰难 

契而不舍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

(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夸张)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比喻、拟人)

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会谈就互相感兴趣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

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

6、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迁移阅读

一次难忘的远征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

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

我们骑出繁华的城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

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

“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

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有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几乎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

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

我们不得不停下来。

老师风趣地说:

“在城里,汽车怕行人;

在这里,行人怕汽车。

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

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

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

看远山,一片翠绿。

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

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

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

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

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

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

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

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

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

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实在无聊!

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

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

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

”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

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

“冲啊!

”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

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烧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

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

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余悸( 

) 

袅袅( 

贪婪( 

幽邃( 

2、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

最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虚线处“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一句,联系上下文,补出老师“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请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5、这篇文章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略写的内容是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蝉”的生活实在无聊?

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分别引用了老师的话: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8、仿照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例:

我们愿把这项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快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仿写:

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_____________,一首由_________, 

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消 

蔽 

B截 

精 

C倦 

及 

D刚 

锲 

2B 

3D 

4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

他们取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

5作者着意描写了三大困难:

这三者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写这些困难可以表现出队员在严峻考验面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登山英雄是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来战胜这些困难的。

6“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艰苦的攀登描写结合,构成一张一弛,让人轻松、有美的享受。

niǎo 

suì

2夜静、山美、途中口渴、胜利后的喜悦。

最难忘的是险遭车祸。

3喝生水容易引起疾病。

4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如:

夜里、夜色更沉、第二天清晨、中午。

5详写的是远征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略写的是回来的经过。

6蝉只知道“吃”、“喝”,其实生活没有创造,所以无聊。

7从结构上看:

起首尾呼应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

点明全文的主旨 

(或突出全文的中心)。

8例句:

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诗,我们亲手谱写的诗,优美的充满激情的跨世纪的诗。

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课型:

自读课

学习目标:

提高概括课文的能力。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本课重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1960年3月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

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在大本营里,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尽早的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作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基础知识:

P182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

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课文内容把握:

1、从全文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2、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

构成对生命的巨大威胁。

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队员的考验。

正是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登山队员的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总结登山英雄是靠什么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3、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

还重点描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问题探讨:

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后作业:

P181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