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042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5 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docx

专题15诗歌艺术手法原卷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

三观一统2020年高考语文十年高考真题精解(全国卷I)

专题15诗歌艺术手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2020考纲

考点

2020考纲要求

诗歌艺术手法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

题型考向

考点/考向

诗歌艺术手法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借代、反复、双关等;

2.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虚实、用典等;

3.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白描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

4.结构安排: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

一、考向题型研究一:

诗歌艺术手法

【2012年高考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009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6分)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

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一、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析】此诗阐明了这样的道理:

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

(三)、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②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而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析】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

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③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例1:

“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②以哀景写哀情:

例1: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陈亮《小重山》)【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③以乐景衬哀情

例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④以哀景写乐情

例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定义及举例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1: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例2: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典型例题】

例题1:

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情

【答案】:

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

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启发】:

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

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

比兴呢?

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

例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