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863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Word格式.docx

企业社会责任

Abstract

Corporateisto“profitmaximization”aimataprofit,orshouldalsotakeonmoresocialresponsibilityhasalwaysbeentheoryandbusinessissues.Inswitchingfromplannedeconomytomarketeconomy,Corporateprofitspursuitrisingtoanunprecedentedheight,thereisconflictandunitybetweeneconomicobjectivesandsocialresponsibilityobjectives.Corporateshouldsolutiontheconflictandestablishingthecorrectvalues.Thisarticlethinkinpursuitofprofitmaximization,corporateshouldinitiativetomaintainsocialinterests.

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andsecondpartsonmaximizingprofitsan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ofthemeaninganditsbackground.Thethirdpartpointedoutthattheprofitsan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fortheexistenceofcontradictionsandunified.Thelastpartisthisarticle’smainpoint,on“maximizingprofits”isnotthepurposeofabusiness,enterprisesmustbebearsociallyresponsible,thereiscontradictionsbetweencorporateearningsan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unified.Companyinmaximizingprofitthesocialresponsibilitycouldn’tbeignored.

Keywords

profitmaximization;

objectiveoffinancialmanagement;

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

一、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的含义

利润是总收益减去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

收益是企业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既包括成本也包括利润。

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出卖产品量的积。

总收益是出卖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是出卖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每单位产品是1,所以,平均收益就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当我们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时,是用实物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

当我们说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时,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

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衡量的东西相同,所根据的衡量单位不同。

所以,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化规律与以前讲过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一样[1]。

经济学家给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这是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规律。

假设一个企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为8元。

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赚了2元。

这时,企业一定要增加生产。

它增加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没有把该赚的钱赚到。

反之,如果边际收益为8元,边际成本为10元。

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赔了2元。

这时,企业一定要减少生产。

它减少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也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赔了。

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比如都为9元)时,企业既不增加产量,也不减少产量,说明它对这种产量,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

在现实中,也许许多企业家并不了解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并没有刻意追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相等。

但如果分析那些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资料,你一定会发现这些企业遵循了这一规律。

无论你是否知道规律,它总是在起作用,但了解这些规律更有利于我们自觉地按规律办事,避免盲目性和在摸索这一规律中的弯路和浪费。

(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总要使自己的产量保持在平均成本最低。

平均成本最低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

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并不影响价格,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

由此可以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这时企业不就是没有利润了吗?

的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就是如此。

竞争的结果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为零。

但要记住,我们这时说的利润是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为零,会计利润不为零。

在完全竞争时,企业所赚到的是补偿机会成本的会计利润。

但是,市场并不都是完全竞争的。

如果有的企业规模相当大,它的产量变动足以引起价格变动;

或者有的企业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利(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式进入权)而具有了垄断地位;

或者有的企业创造出了某种有特色的产品或敢于承担风险,价格就会高于完全竞争时。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

在现实中,完全竞争是少的,普遍的情况是竞争与垄断的不同程度结合,但在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总具有不同的垄断势力,即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因此,这就可以引起企业通过产量控制或创新来使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利济利润[3]。

当然,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原则。

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运用这个原理时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量最大化,有的企业更偏重短期利润最大化,有的企业会为了长期利润最大化而改变短期的好处。

这些不同的目标既取决于企业自己的目的,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偏好,也取决于它所处的市场环境。

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

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

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

当然,“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

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种客观必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

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目标[4]。

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市场经济模式逐渐确立,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放经济深深地唤醒了竞争者的趋利动机。

同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正常确认。

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这使得“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近几年我国产权制度的尝试性改革,为财务目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提供了现实基础。

为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逐渐取代“利润最大化”而成为财务目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财务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财务目标的选择遵循着本身的规律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要根据变化着的经济形势,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适当地制订、修正或更新自己的财务目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5]。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是企业一切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现在,主要观点有:

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这财务管理目标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利润最大化,即假定在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确定后,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但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必须协调与企业有各方的利益。

而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造成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忽视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进步及社会责任等,忽视远期投资,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

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当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其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着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7]。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强烈互动下,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对传统的企业目的的理论的不满中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达致股东利润最大化。

与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则主张,企业的目标是二元的:

除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企业还应当保障和提升社会公益;

或者说,在确保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福利的最大化。

与任何其他挑战传统的思想一样,企业社会责任一提出就伴随着争论。

始于20实际30年代美国的著名的“贝利——多德论战”一直持续到50年代;

60年代管理学派与新自由学派展开的有关企业角色的论证在80年代被推向了高潮;

80年代末美国学界掀起的关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立法的大辩论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的参与。

所有这些,都是关涉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中讨论。

从讨论的情况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和反对者可谓针锋相对,对于究竟应否承认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有无正当性基础?

论战的双方都有着不同的回答。

从这些争论中,我们也不难窥见,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还是倡导者,都程度不同的面对着一些棘手的问题。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而言,究竟怎样阻止企业在现实中承担社会责任,从而保证企业贯彻惟股东利益至上的原则?

这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方略;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如何人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付诸落实?

此等问题,都没有真正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不用说取得一致公认的认识。

以上情况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尚有着探讨必要的课题,即便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来讲,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不容回避[8]。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

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就取决于利益相关者。

所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本地与世界各地既受到企业决策与活动的影响,同时又能够影响企业决策与活动的各利益群体。

商业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团体、当地附近社区以及环境因素等。

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所包括的所有内容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9]。

2.企业社会责任的种类

(1)对环境的责任

企业对能够影响到的社区和远近空间(地上、地下)环境负有责任。

具体来说,包括空气、土壤、水污染的治理,对噪音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以及光污染的治理等,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地下和地上自然资源的保护等[10]。

(2)对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的债权人包括对企业赊销的供应商、对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借款的机构或银行。

企业对债权人负有如约还本付息的责任。

与此相关,还包括向债权人及时报告或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的责任。

(3)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的健康、安全、有效以至耐用性负有责任。

企业应该以合理的成本设计、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按照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顾客,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欺骗、怠慢顾客/消费者。

(4)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有责任善待员工,包括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及时支付公平合理的报酬,提供基本的福利待遇,如低工资情况下提供符合要求的食宿条件,在现代社会中提供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

企业还有责任遵循平等就业的原则,在招聘员工时不搞就业歧视,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学历、出身、履历等。

(5)其他社会责任

包括依法照章纳税,参与赈灾、助学、扶贫等在内的慈善捐助,对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发起或参与其他公益项目等。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强烈湖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清楚的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组织,也是区域社会的基本组织,更是一个可以直接贡献或破坏自己共存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角色。

因此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而努力。

于是企业家开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消除贫穷、促进社区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改善维护职工权益被有眼光的企业家们视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从传统的投资——生产——销售——赚取利润的单向循环环境改变为受企业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多元环境。

实证研究发现,任何一个求发展的企业,都必须摆正,协调好这些关系,这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是否能“摆正、协调好”这些关系便是企业是否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体现[11]。

BSR(BUSINESS 

FOR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家处于领导地位的、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就如何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经营和战略中,向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工具、培训和咨询服务。

它们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参与社会活动的企业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际利益,包括下面提到的这些:

1.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增长

毫无疑问,要说明企业的社会活动可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美国运通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起的自由女神修复活动。

美国运通不是仅仅开支票来资助工艺事业,而是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

这引起了整个营销界的关注。

他们承诺,在信用卡持有人每次使用自己的信用卡时,公司就会为修复自由女神像夫人基金以及新的信用卡申请各捐一笔钱。

这次活动为“自由女神”基金筹集了170万美元,让信用卡的使用率提高了27%,使新的持卡人申请猛增了10%。

2.品牌定位得到巩固

在《品牌的精神》一书中,哈米什·

普林格尔和马乔里·

汤普森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捐助理由:

把一家企业或一个品牌与相关的慈善机构或公益事业联系起来,这能够提升“品牌的精神。

”他们认为,“消费者关注已经超越了实用的产品性能或产品利益等实际问题,甚至超越了品牌个性和形象的情感和心理特征。

比如,让我们来看看对社会活动的参与赋予本杰瑞品牌的精神。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看到或听到“本杰瑞”这三个字时,都会联想到一家推动和支持积极的社会改变、乐善好施的企业。

最终,当我们走进自己自趋缓的食品店,看到冷藏区排列整齐的冰淇淋时,很多人会对本杰瑞的标志形成独的印象和积极的感觉。

3.企业形象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社区中的良好声誉能够成为危机时期的真实财富。

对此,赫斯、罗格夫斯基和邓非描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在1992年的洛杉矶中南部暴乱期间,良好的声誉保护了麦当劳。

“麦当劳的高级主管们说,公司以及麦当劳之家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社区关系方面的努力,为公司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以至于暴乱的参与者们拒绝破坏麦当劳的店铺。

尽管恶意破坏的行为给这一地区的商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麦当劳在这里的全部60家特许经营店却都幸免于难。

4.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能力得到提高

科恩-罗铂公司的研究还显示,一家企业对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对潜在的和当前的员工以及市民和高级主管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他们在2001年3月进行的一次调查,与没有报告他们有公益事业关联计划的企业相比,在有此类计划的内企业里,对本企业的价值观感到骄傲的员工比例要高出38%。

5.运营成本降低

一些职能部门可以证明,企业能够因实施社会活动二获得拨款和奖励,从而促成运营成本的降低和营业收入的增加。

在一个容易引起人们主义的领域里,包括了那些采取环保措施来减少浪费、回收再利用和节约水电的企业。

例如在思科系统公司,一项叫做“更清洁的空气,数百万的节约的节能活动,预计每年可以为公司省下大约45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6.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吸引力增大

有些人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参与甚至能够提高股票价值。

他们指出,这能够吸引新的投资者,降低企业或管理层危机事件中风险的影响:

2003年7月,简·

富勒在一篇发表于《金融时报》的文章中写道:

谈论这个话题让我感到痛苦,但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冷嘲热讽正渐渐远去。

这并不是因为企业、说客和政治家对这一主题的评论有多大分量,而是因为较少遭遇社会、环境和道德风险的社会风险的企业会得到更高的市场评价……换句话说,投资者已经在考虑社会的、环境的和道德的因素。

这不是一种感情用事的行为,而是体现了对各种成本的冷静评价。

企业和社会在博弈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而且双方都是理智的则最终必然达到一个均衡,就是企业不会选择耗尽社会资源而导致企业自身的最终灭亡的不利策略。

但对于非市场化企业,垄断企业或企业的管理团队本身无足够长远眼光或存在某些缺陷时另当别论。

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

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比如注重民生、社会环境、经济、教化、诚信等,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不是象某些企业那样做社会资源的掠夺者。

三、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是追求经济目标的组织,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目标,利润最大化正是企业所追求的经济目标。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的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冲突似乎越来越严重。

因为企业的目标是既要达到企业自身所需发展的经济目标,而且又要符合道德的社会责任目标。

社会责任并不是和一切利益对立,相反,利益是社会责任的基础。

因此,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协调是企业对正当利益的促进,它们既存在冲突,又能达到二者的协调一致,企业要从实然与应然的统一出发,化解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冲突

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导致企业加重了经济负担,增加了成本,影响利润的实现。

如企业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环境污染,必然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减少企业的价值。

虽然中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大为改善,但社会责任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2]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逐利动机空前高涨,一些企业迅速从“企业办社会”的一种极端发展到另一种极端,即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一时间,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拖欠工资、恶意拖欠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的大量发生体现出的正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如果说企业的经济目标,强调的是对于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者的一种追求。

那么社会责任目标,就表明对于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者,也有追求,意味着企业对于“追求”的理解,在内涵与外延上有了全面升华。

但是企业在利益当前,全然不顾社会责任问题,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个时期以来,很多企业不惜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竞相申请通过IS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以求获得市场的“敲门砖”,但对社会责任标准却很少给予足够重视。

(二)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表明企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参与行为发生时,它付出了成本,但同时又向社会表明了自己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诸如无污染、无欺诈、关心员工等,这能带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认同,为今后的发展和获得更大的潜在利润埋下伏笔,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展示出企业具有极强经济实力。

只有那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才能承担一定的社会参与活动。

因此,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向社会、向竞争对手展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

竞争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只有人们看到了企业的实力,认同企业今后发展的市场前景乐观,企业才能在融资、聚集人才方面获得优势,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

通过关注公益事业,企业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企业的公益行为,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社会的认可,赢得更高的评价,获得比单纯的媒体广告宣传更高的效益。

2008年汶川地震,在中央电视台为举办的“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中,王老吉一举捐款1亿元,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

此举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使得王老吉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仅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了企业的声誉,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13]。

2.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

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行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会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为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准备了条件。

虽然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赢得了社会,赢得了消费者,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