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810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安实习报告Word下载.docx

实习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少严寒、夏罕酷暑、春秋多变、雨水集中、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温度19.2?

,一月平均气温9.8?

,七月平均气温27.9?

,历年最高气温40.5?

、最低气温-7.6?

实习区主要人口分布于永安盆地和九龙溪两岸,山区人口稀少。

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橘、桃、李、油茶籽、笋干、香菇、木耳等。

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九龙溪梯级电站的建设为当地渔业带来了的极大发展机遇。

实习区经济较为发达,永安煤矿、加福煤田是福建省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区内石灰岩广布,为水泥、化工工业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森林蕴藏量也很大。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三、实习的起止时间:

6月19日---6月29日

3

第二章地层

一总体地层

实习区属于武夷地层区闽西南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以古生界为主,中生界为次,新生界仅有少量分布,主要由沉积岩、浅变质岩及少量火山岩组成。

除第四系外,以角度不整合面为界分为早古生代构造层、泥盆纪-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层、新生代构造层,按时代顺序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早古生代构造层地层特征

1)魏坊组(Owf)1

分布于魏坊、安砂一带,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为紫灰色中薄层千枚状泥岩、千枚状硅质泥岩夹变质粉砂岩及少量变质细砂岩。

有时可见递变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总体为cde、de组合的鲍马序列沉积,属次深海浊积岩外扇相沉积。

本组未见底,厚度大于214m。

魏坊村一带千枚状板岩中发现燕形对笔石、叉笔石、栅笔石等化石,这些化石为奥陶纪早世常见分子,可以确定笔石产出层位时代属奥陶纪早世。

2)东坑口组(Od)2

分布于东坑口、安砂一带,一套以变质砂质为主的复理石建造,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巨厚层变质中细粒(含长石)石英杂砂岩夹变质粉砂岩、千枚状泥岩,与魏坊组整合接触。

砂岩中普遍可见同生泥质角砾构造、粒序层理、冲刷构造,粉砂岩中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属次深海浊积岩中扇相沉积。

东坑口组厚度大于637m。

目前,东坑口组未采集到可靠的古生物化石,根据整合于含奥陶纪早世的魏坊组之上,时代置于奥陶纪中世。

3)罗峰溪组(Ol)3

分布于李坊、安砂一带,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建造。

罗峰溪组下部以千枚状泥岩为主夹硅质泥岩、变质粉砂岩、含碳千枚状泥岩等,中部含重晶石矿层,上部岩性为中厚层-厚层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局部夹含碳千枚状泥岩,变质粉砂岩。

与下伏东坑口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上泥盆统天瓦栋组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罗峰溪组可见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发育,沉积环境属次深海相,地层厚度691-1113m,含几丁虫、孢粉等化石,时代暂置于奥陶纪晚世。

4

2泥盆纪-早三叠世构造层地层特征

(1)泥盆系

泥盆系仅有安砂群,划分为天瓦栋组和桃子坑组。

1)天瓦栋组(D3t)

天瓦栋组分布于魏坊南部及安砂一带,总体为一套粗碎屑岩建造,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以灰白、黄白色厚、巨厚层石英砾岩、石英砂砾岩为主,中下部夹少量紫灰色薄层千枚岩;

上段以紫灰、紫红色中薄层千枚状泥岩、粉砂岩、砂岩为主,夹厚层石英砂砾岩。

天瓦栋组总体表现为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由滨海向

浅海演化的海侵沉积,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相。

天瓦栋组与下伏罗峰溪群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地层厚约685m,未发现可靠化石,时代暂置于泥盆纪晚世。

2)桃子坑组(Dtz)3

桃子坑组组分布于魏坊南部及安砂一带,桃子坑组总体为一套粗碎屑岩建造,

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以黄白、紫红色厚层石英砾岩、石英砂砾岩夹砂岩为主,以砾岩的出现与下部天瓦栋组顶部粉砂岩分界;

上段为紫红色中层粉砂岩、石英砂岩、千枚状泥岩夹石英砂砾岩等,较纯净的石英砂岩、石英砾岩常可构成硅石矿床。

桃子坑组总体表现为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海水由浅向深演化,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相。

桃子坑组与下伏天瓦栋组、上覆林地组呈整合接触,地层厚约512m,实习区未发现可靠化石,在龙岩桃子坑组剖面上采集有薄皮木,斜方薄皮木,园印木等植物化石,时代定为泥盆纪晚世。

(2)石炭系

实习区内石炭系按岩性组合可进一步分为下统林地组、中统黄龙组及上

统船山组。

1)林地组(Cl)1

分布于大湖西北、安砂一带,为一套粗碎屑岩建造。

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砾岩、石英砂岩、紫灰色千枚岩等。

向上其有泥岩增多、砾岩减少的趋向,由

下向上形成一个由砾岩向砂砾岩、砂岩、泥岩过渡的沉积旋回,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相。

与下伏桃子坑组为连续沉积,地层厚度大于302m。

在实习区内未

5

获化石资料,在漳平、龙岩等地的林地组采集到脉羊齿,巨型脉羊齿,栉羊齿其时代对比为早石炭世。

区域上林地组含铁矿,如马坑铁矿就产于林地组与黄龙组接触部位。

2)黄龙组(Ch)2

黄龙组在坑边黑风洞一带有零星分布,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

黄龙组下部主要为黄白色厚层石英砂砾岩、千枚状泥岩夹白色厚层硅质岩,局部见风化壳,上部为厚层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千枚状泥岩,厚度65m。

前人道在黄龙组底部见有一层古风化壳,因此黄龙组与下伏林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坑边黑风洞采集到纺锤蜓等中石炭蜓类化石,故将其时代置于中石炭世。

3)船山组(Cc)3

分布于大湖、坑边、热水等地,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建造。

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透镜体,与下伏黄龙组石灰岩为连续沉积,厚度193m,属浅海环境。

本组灰岩中产假希瓦克蜓,麦蜓等晚石炭世簇类化石,

以及贵州大齿珊瑚,故船山组时代定为晚石炭世。

船山组灰岩以色浅、层厚、质纯为特征,其化学成份稳定,Ca0含量一般大于51%,为良好的化工、水泥原料。

船山组在大湖一带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独的喀斯特地貌。

(3)二叠系

二叠系在永安地区发育较全,主要分布于峰海、安砂、大湖、坑边一带。

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化石组合等,可分为下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统翠屏山组及大隆组(罗坑组)。

1)栖霞组(Pq)1

分布于大湖、坑边、安砂一带,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岩性为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条带)微晶灰岩、中薄层硅质灰岩,中部夹钙质泥岩及白云岩,与下伏船山组为整合接触,厚度大于319m。

本组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蜓:

拟纺锤蜓,珊瑚,奇壁珊瑚等,这些化石均具有早二叠世早期的化石组合特征,故将栖霞组时代置于早二叠世早期。

栖故组石灰岩虽然含有较多的硅质及炭质,但部分质地较纯的灰岩仍不失为良好的水泥原料。

2)文笔山组(Pw)1

6

分布于坑边、安砂一带,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碎屑岩建造。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夹少量细砂岩。

岩石风化后呈紫红色,野外极易辨认。

泥岩中普遍含黄铁矿或菱铁矿结核,与下伏栖霞组为整合接触,地层厚248m。

本组产付色尓特菊石,海螺等化石,据化石组合及与上、下层位的关系,将文笔山组时代置于早二叠世。

3)童子岩组(Pt)1

分布于安砂、峰海一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厚达702m,与下伏文笔山组为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下段为中厚层、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含有薄煤层,厚256m;

中段为粉砂岩、泥岩,含黄铁矿结核,产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厚123m;

上段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夹有薄层钙质岩,含煤层较多,含丰富的植物、碗足类及瓣肠类化石,厚度323m。

童子岩组化石种类繁多,所产碗足类大多为华南早二叠世茅口期常见分子,如矮小戟贝,线戟贝等,所含植物多为福建省童子岩组植物群的常见分子,如蕉羊齿,大羽羊齿,楔叶等,这些化石均具有早二叠世晚期生物组合特征,故将区内童子岩组时代置于早二叠世晚期。

根据沉积相标志、童子岩组下段、中段属浅海碎屑岩沉积,上段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童子岩组上段海陆交互沉积为区内含煤主要层位。

童子岩组上段的主要含煤段、煤层、煤线达57-66层,其中可采的和局部可采的煤层有14层,可采总厚度达6.82-8.55m。

童子岩组煤质均为低硫、磷、低灰份、发热量较高的无烟煤。

4)翠屏山组(Pc)2

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毗邻出露,为一套陆相冲积和湖泊相沉积的细碎屑岩建造,厚度384m,假接合于童子岩组之上。

翠屏山组可分为三段:

下段以粗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粉砂岩,其下部和上部分别夹少量薄层煤,厚17m;

中段以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为主间夹泥岩,厚120m;

上段为灰、灰绿色粉砂岩与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夹少量粗砂岩,厚94m。

翠屏山组泥质岩中普遍含菱铁矿鲕粒或结核。

翠屏山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所见分子大多为童子岩组延续属种而且组合单调,以Compsopteris,Gigantopteris

等繁盛为特色,与省内Gigantopteris—Lobatannularia组合一致,时代为晚二叠

7

世早期。

5)大隆组(Pd)2

大隆组(福建省岩石地层清理称为罗坑组)仅出露于峰海、小伙村、鸬鹚溪一带,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细碎碎屑岩建造。

岩性以灰、灰白色中薄、薄层含钙泥岩、粉砂岩为主,中部夹碳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地层厚度115m,整合于下伏翠屏山组之上。

大隆组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有各类菊石等;

腕足类等,这些化石多数为晚二叠世晚期的特征分子,故大隆组时代为晚二叠世无疑。

(4)三叠系

实习区内仅出露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x),零星分布于峰海、小伙村、鸬1

鹚溪、鸬鹚坪一带。

岩性为深灰色、灰白色中薄层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粉砂质泥岩,夹少数粉砂岩、细砂岩、灰岩。

顶部出现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等,为浅海陆棚相沉积。

溪口组地层厚度大于584m,与下伏大隆组(罗坑组)为连续过渡沉积,与上覆南园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溪口组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有菊石,姗鳃类等,这些化石均为早三叠世化石组合特征分子,故将区内溪口组时代置于早三叠世。

区内大隆组与溪口组界线出露较完整,其间存在厚达25m的二叠-三叠系生物混生层,混生层中发现Pseudotirolitesasiaticus,

Pseudogastriocerassp.,Pleuronodocerassp.与Claraiawaregi,C.stacheii等共生。

3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层地层特征

侏罗纪—白垩系构造层在实习区内出露有漳平组、长林组、南园组、坂头组、赤石群(沙县组、崇安组)。

1)漳平组(Jz)2

出露于实习区外的楼源一带,为内陆盆地杂色细碎屑沉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岩性为以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

上段为黄、灰、浅紫等杂色砂岩、粉砂岩夹含砾杂砂岩,偶夹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等。

其底以紫红色粉砂岩与梨山组整合接触,或超覆于其它老地层之上,局部为断层接触,上部未见顶,地层厚度大于600-2500m;

发育斜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冲刷构造,以湖泊沉积为主夹河流相沉积。

含双壳类及植物等,时代属中晚侏罗世。

2)长林组(Jc)3

零星出露于永安市北李公亭东地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一沉积岩系,岩性主

8

要为灰白、灰绿、紫红色凝灰质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砂泥岩及凝灰岩,上部多硅质粉砂岩,偶夹泥灰岩凸镜体。

与下伏漳平组及更老地层呈明显不整合接触,其上与南园组呈不整合接触。

岩性及厚度变化大,地层厚20-700m,为陆相火山碎屑-熔岩沉积。

区域上长林组含化石稀少,植物为Cupressinocladus

-Hrachyphyllum组合,叶肢介有Yanjiestheriasp.,Orthestheriasp.等,时代属晚侏罗世。

3)南园组(Jn)3

实习区内南园组福建省岩石地层(1992)称为兜岭群上部的上渡组,出露于洋地、陈坑-曹南一带,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建造。

岩性以流纹质成分为主的流纹岩、流纹斑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地层厚546m,喷发不整合于前白垩系之上。

南园组火山岩自下而上可明显分出四个喷发旋回,岩性上总体表现出从旋回下部到上部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到晶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的变化。

区域上目前尚未采集到可靠的化石,福建省岩石地层将兜岭群时代置于晚侏罗世,现根据区域资料,时代暂置于早白垩世。

4)坂头组(Kb)1

主要分布在永安盆地西北边缘的坂头村下渡和曹远一带及曹远的洋地-浦上一带,与南园组呈超覆不整合接触,为一套陆相火山岩与河床相一湖泊相的沉积。

岩性为杂色-灰黑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自下往上组成四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一比五万贡川幅将坂头组地层划分为下段和上段两部分,下段相当于福建省岩石地层清理(1992)划分的兜岭群上渡组,上段相当于福建省岩石地层清理(1992)划分的吉山组。

坂头组下段:

第一旋回:

紫红色凝灰质砂砾岩,厚约100m;

第二旋回:

灰绿色夹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夹砂砾岩,厚54m;

第三旋回:

灰白色-浅灰色纸片状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硅质岩,厚270m,泥岩中含丰富叶肢介动物化石和一些植物化石,短纹叶肢介:

Brachygraptacf.,似叶肢介:

Estheritessp.,中脐鱼:

Mesoclupeasp.;

第四旋回:

灰-灰黑色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粗砂岩和含炭页岩,厚230m,含瓣鳃类化石和植物碎片,中村蚌Nankmuranaiasp.,豆舰:

Pisidiumsp.。

9

坂头组上段:

为一套冲洪积粗碎屑岩建造,岩性为一套灰色、灰白色厚-巨厚层复成份砾岩夹砂砾岩、粗砂岩,地层厚约120-170m。

坂头组上段以厚层砂岩的出现与坂头组下段的砂、页岩分界,坂头组上段与上覆地层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目前,坂头组未采集到可靠的化石,时代暂置于早白垩世。

5)赤石群

白垩系由赤石群组成,赤石群分为下部的沙县组和上部的崇安组。

沙县组(Ks):

2

出露永安盆地边缘,为内陆干燥盆地沉积的一套红色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为砖红色或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夹砂砾岩和粗砂岩,往上粗碎屑增加,呈不整合超覆在下伏老地层之上,厚度达500m。

沙县组地貌上常呈平缓小土丘,中部见小量植物化石,枞节柏:

Frenelopsissp.,此外,含介形虫、叶肢介、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崇安组(Kc):

分布于永安盆地中心,继承沙县组内陆盆地的堆积的一套红色粗碎屑岩建造,

在永安地区形成丹霞地貌,主要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夹少量砂岩和粉砂岩,厚度和岩性变化大。

崇安组由于胶结物常含钙质、胶结较紧密,经风化溶触,常构成假岩溶地貌。

崇安组地层厚度达200m,与下伏沙县组整合接触,与上覆新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崇安组未采集到可靠化石,时代暂定为晚白垩世。

4第四系

实习区内第四系主要为更新统、全新统,以冲洪积为主,残坡积为辅,偶见洞穴堆积。

冲洪积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或河床上,呈角度不整合被盖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组合具二元结构特征:

下部为灰黄色砂砾卵石层,上部为灰黄色砂质粘土、粉砂及细砂等,厚度n-30m。

残坡积主要分布于山坡、基岩表层,主要为角砾状砂砾岩、亚砂土、亚粘土等,厚度0.1×

n-3m。

在坑边等地石灰岩溶洞中,偶见少量洞穴堆积。

10

第三章岩浆岩

1侵入岩

实习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于实习区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类,并有少量脉岩分布,脉岩岩性为花岗岩、花岗斑岩及辉绿岩等。

侵入岩按时代可划分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2火山岩

实习区内火山活动主要发生于中晚侏罗世,表现为南园组、坂头组中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分布于鸬鹚坪、洋地、坂头、隘口一带。

南园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以流纹质成分为主的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火山岩自下而上可明显分出四个喷发旋回,岩性上总体表现出从旋回下部到上部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到晶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熔岩或熔结凝灰岩的变化,即火山活动每次以强烈的爆发开始,以宁静的溢流结束。

坂头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以河湖相沉火山凝灰岩为主,岩性为杂色-灰黑色凝灰质的砂砾岩、砂岩和泥岩等组成,自下往上组成二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

第一旋回为紫红色凝灰质砂砾岩,厚约100m,第二旋回为灰绿色夹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夹砂砾岩,厚54m。

此外,在沙县组中也有少量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反映沙县组沉积时期也有弱的火山活动,或者火山口距离实习区较远。

目前实习区内火山活动的时代还没有确切的同位素年代依据,根据区域岩浆活动时代暂置于中晚侏罗世—白垩纪。

11

第四章构造

永安的此次野外实习地区涉及到的构造有褶皱、断层、节理、逆冲推覆构造等等。

1、褶皱

1)在D1—03点处见一宽约80m的叠加褶皱露头,岩性为翠屏山组灰黄色、褐红色薄-中层、厚层变砂岩夹薄层炭质粉砂岩。

早期褶皱两翼紧闭,在转折端呈顶厚-相似褶皱,局部被后期小断裂破坏;

晚期褶皱再将早期褶皱弯曲呈背斜(如图4-1)。

2期褶皱的枢纽基本平行,显示为共轴叠加作用的结果。

2)在点D2—01处岩性为东坑口组绢云母石英变砂岩,砂岩呈一从属褶皱(图4-3),呈S型,可见一组轴面劈理,可见一组线理构造,轴面劈理产状:

240?

?

20?

根据从属褶皱的形态,可以确定地层发生了倒转,位于复式背斜的东翼。

2、断层

1)在D1—02点处为一宽约10m的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内发育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及挤压片理(如图4-2)。

断层经历2期活动,早期F1断层形成了构造破碎带,可见4条破裂面,由牵引褶皱、挤压片理等判断为对冲构造;

晚期F2断层沿破裂面的西侧活动,在断裂面上可见擦痕,判断其为左旋走滑性质,产状为125?

75?

2)在点D2—01处出现断距约5米,产状为210?

40的正断层?

3)在点D2—01的点间600—1050米处可见层理、千枚理产状240?

66?

,而间隔劈理产状228?

53?

,显示劈理为限制层理(图4-2),沿劈理带岩石破碎,局部为断层角砾岩或挤压破碎带,甚至为1-2cm厚的断层泥,显示间隔劈理为断层劈理,劈理的产状总体可以代表断裂带的产状。

4)在点D2—02的点间440—550米处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反粒序层理,其上部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向下为具平行层理的砂岩,岩层产状为302?

45?

,底层为石

12

英砂岩,从而推断此处地层发生了倒转;

5)在点D3—01处钙质砂岩中见一条长约20m,宽2-10cm的小断层。

断层总体产状:

340?

68?

,断层带内发育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沿断层面还充填有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在断层北盘可见倾竖褶皱,显示断层为左旋走滑性质;

而断层南盘的破裂面上可见方解石形成的断层擦痕与阶步,显示断层为逆冲性质,因此,该小断裂经历了2期变形,早期为左旋走滑运动,晚期为由北向南逆冲。

6)在点D4—02处大隆组与溪口组分界点存在一断层,产状为315?

40?

3、节理

在D1—01灰点处即热水地磅站东南100m处黄色薄-中层泥质粉砂岩中,可见2组共轭剪切节理发育,一组节理产状195?

,另一组节理产状238?

,节理平直,呈阶梯状,沿节理面有铁质充填。

2组共轭剪切节理切割岩石呈菱形,形成球形风化。

图4-2热水福河殿东断层图4-3魏坊S型从属褶皱

13

图4-1热水至加福公路叠加褶皱

4、逆冲推覆构造

在点D2—03的点间0—895米处由于早古生界魏坊组灰色、灰白色中层变砂岩夹灰白色千枚状粉砂质泥岩(产状250?

48?

)压于上泥盆统天瓦栋组灰白色厚-块状石英砾岩(产状290?

55?

);

劈理产状比层理产状缓;

逆冲面呈现陡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