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717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第二章教案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Word下载.docx

1)生活应用。

教室的横梁是竖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理由吗?

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你的设想吗?

2)课外延伸

除了增加厚度和宽度以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改变质量的抗弯曲能力吗?

(五)随堂演练(附习题):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建筑结构:

横梁和柱子

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果,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准备:

垫圈,木板,塑料盒,瓦楞纸,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三张),科学记录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抵抗弯曲》,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答:

宽度,厚度。

师,板书。

二,引入瓦楞纸的初步研究。

大家看我手中有一种特殊的纸,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告诉我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

生答,中间有波浪形,上下还有两层纸。

没错,中间一层是波浪形的,上下两层,一共是三层。

(师板书模拟)。

我们把这种纸叫做瓦楞纸。

PPT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纸呢?

生答。

如果,老师现在把中间的波浪形铺平,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师展示,请同学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现象。

变大了,便薄了,更软了。

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嘛,为什么瓦楞纸会做成特殊的波浪形结构。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仔细的研究一下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吧。

师板书并PPT课题。

三,利用折纸,来让学生知道形状是如何改变的。

老师现在手上有一张白纸,我们从侧面看他的宽,是“一”字形(板书),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在不改变纸梁长度的情况下,来改变他的形状,减少宽,并且增加它的厚度呢?

我们可以试一试除了波浪形之外其他的形状,折好之后,将他们的侧面的宽,也像老师一样用简单的线条画在你们的科学实验单上,好开始。

下面请同学将你们的成果画在黑板上。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简图,发现纸梁的(宽)减少了,但是(厚)增加了,那么形状改变,是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呢,需要我们的实际测试。

(板书,形状改变,宽减少,厚增加)

四,实验前准备

我们一起来说说实验流程。

1,建梁

2,压重物

3,观察比较

4,收集数据并记录

5,根据数据分析

给大家半分钟来默读实验要求。

变的条件:

形状

不变的条件:

纸板的长度

两柱之间的距离

两个柱子的高度

垫圈位置

垫圈大小

放垫圈方式

弯曲的程度

注:

计数时最后一个垫圈要减去

五,实验前预测并实验

我们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要求每个小组纸测试一,U和波浪形这三个形状的纸梁,在测试之前,我想请一名同学简单预测下,你觉得一字形纸梁会承受多少个垫片。

U形呢?

能说说你为什么会认为就会比一字型的多吗?

为什么?

生回答

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呢,我们就一起来测试,并完成你们手中的科学实验单。

六,实验数据分析

我们请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所得到的数据,虽然每个形状的数据不同,但我们只分析不同形状和一字型的对比。

谁来读一下,一字型数据分别是多少,再来读一读U型的分别是多少。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U型要比一字型的垫片数量多吗?

为什么U型比一字型抗弯曲能力强,他们相比,改变的是什么?

生:

形状改变了,宽减少,厚度增加,承受垫片数量就多,抗弯曲能力就变强。

再请一名同学分析一下波浪形和一字形的比较。

七,实验小结

咱们同学的实验分析的都非常的棒,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小结。

(PPT)

请一名同学来帮我们大家进行小结分析。

师板书:

承受垫片多,抗弯曲能力增强。

八,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再回来看一看瓦楞纸,试想下,如果我们将铺平的瓦楞纸增加到普通瓦楞纸厚度,需要怎么做?

生答,加纸。

你们觉得这样做,材料怎么样?

方便吗?

那么,形状改变了还具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省材料,轻便。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做成这些特殊的形状呢?

九,课程小结。

今天,我们只是做了几种材料的测试,实际上圆形是一种更为特殊的形状,我们就留到下一节课继续一起研究,下课。

2.3拱形的力量

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一、 

激趣导入

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

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1、实验:

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

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示:

看看拱形在重压下是怎样变形的?

怎样是它不变形呢?

拱形承重的秘密是什么?

四、搭一个瓜皮拱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

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明确: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得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模拟实验:

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方法:

把半圆形的西瓜皮切成5块,注意切口的方向,然后小心搭建一个西瓜皮拱。

问题:

我们能解释西瓜皮拱为什么不跨吗?

四、 

长寿的石拱桥

五、全课总结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后反思:

2.4找拱形

科学概念:

1、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3、生活中有许多拱形结构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用已有知识对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合理的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用画力的方向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

(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活动表象的东西,更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对表象进行想象、联想、再造,并与逻辑思维的方式结合,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用画图的方式有助于学生隐性的思维显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教师准备:

完整的乒乓球1个;

剖成对半的乒乓球3个;

裂开的半个乒乓球1个;

鸡蛋2个;

演示课件;

重物。

学生准备:

记录单;

剖成对半的乒乓球1个;

一、复习导入,明确拱形的概念。

1、出示拱,知道怎么样才叫拱。

(意图:

了解学生前概念,巩固概念。

2、观察力的分布,用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

为尔后的画圆顶形受力分布图搭好脚手架,打好基础。

3、桥本身也有重量。

生活中、生物体中除了抵抗压力之外,设计成抵抗自身重量也占了很大比例,下文中的圆顶形就属于此例。

4、(课件出示)小结。

二、揭题,深入。

1、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拱形结构。

2、寻找证据判断是否拱形。

3、出示国家大剧院的俯瞰图,用半个乒乓球验证。

明确圆顶形概念。

4、明确圆顶形与拱形的联系并寻求证明。

生观察半个乒乓球,体验厚薄等

5、圆顶形承受压力的活动。

学生体验圆顶形承受很大压力的能力,情感深入。

6、小组合作绘制圆顶形结构的受力原理。

用图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隐性的思维显性化,使思维的过程明朗化。

7、交流汇报,采用科学答辩形式。

科学辩论赛,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加深理解。

三、生活中、生物体中的拱形。

1、研究了两种特殊的拱形结构。

寻找生活中、生物体上的拱形结构。

解释原因。

2、寻找更特殊的拱形(球形)。

向球形迁移,发展理性思维。

3、出示鸡蛋,体验蛋的坚固性。

经历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科学过程。

4、小结: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2.5做框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理解体验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学习难点:

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

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学习预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国家体育场的图片(课件出示)。

(1)认识吗?

这是什么?

(鸟巢结构)  

(2)问:

你了解了国家体育场哪些信息?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均在那里举行,场内没有一根立柱,安排了8万个固定座位,2万个临时座位。

)  

(3)这么一个庞大的建筑为什么屹立不倒?

这种结构是采用了新工艺、新钢材,设计合理,非常牢固的,值得信赖的,像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史上把它叫做框架结构。

2、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1)要求:

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分析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欣赏,回答问题(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  

(3)这些建筑物像骨架一样的构造,我们就叫它框架结构。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做框架)  

二、小组合作,体验探究  

1、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

(1)再次欣赏图片,要求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后,问)  

(2)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下面请每个小组把昨天准备的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3)每个同学尝试按一下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有什么发现?

(请几个小组汇报结果)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三角形稳固,长方形不稳固)  

(4)有什么办法使长方形稳固呢?

小组思考讨论。

(加斜杆)  

(5)尝试,现在稳固了吗?

为什么加一根斜杆它就稳固了,难道它是魔棒,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6)出示图片,中间的小朋友相当于斜杆,在第一幅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幅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推、拉)  

(7)再次欣赏图片,理解框架结构中最小的格子大都是三角形,加深三角形稳固性的认识  

2、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昨天,老师布置任务要每一个小组制作一个立方体框架,下面请每个小组把制作好的都拿出来。

(2)埃非尔铁塔历经数百年还是屹立不倒,不知道同学们的框架能承受多少分量啊?

(3)放书试试怎么样?

(试验,统计各组情况,完成表格第一项内容)哈哈,有几个组一本书都没放上去就倒了,幸亏埃非尔不像大家一样,否则铁塔旁的人们就倒大霉了。

(4)你们有办法能让它承放更多书本吗?

(讨论)  

(5)怎么加呢?

请每组根据要求讨论设计方案(完成作业纸)  

要求:

所加斜杆要少,但要牢固(节约成本,不浪费)  

(6)展示设计方案,说说设计的理由(请2个小组代表)  

(7)根据方案,实践操作  

(8)检验,它能承放多少书本(记录)  

(9)比较框架雏形承受书本的数量与加杆后承受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牢固,承受力加大)  

三、小结  

1、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都有一定的收获,谁能说说你的收获?

2、再次欣赏国家体育场,感受框架结构的雄伟气魄。

四、课后延伸  

课后,你们还想继续研究框架结构吗?

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

五、板书设计  

做框架  

三角形稳固  

长方形不稳固加斜杠稳固  

2.6建高塔

教学目标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谈到了框架结构具有稳定、承压大、用料少,如果我要用这些框架构造一个高塔,要设计成什么样的形状?

2、那么在考虑它的结构前,你有没有想其他设计师那样分析过它的受力情况呢?

(没有)现在你可以以书本上的高塔为例子,来分析一下它的受力情况。

(本身的重量、其他重压、侧面来的风的力量)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

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上面得出的高塔不倒的“秘密”和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个高塔。

2、分组操作

3、比一比

A、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B、用斜倾纸板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C、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4、做了上面的抗风能力的测试后,你比较一下,是封闭式的高塔抗风能力好还是框架结构的抗风能力好?

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

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板书设计:

建高塔

一、铁塔不倒的猜想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二、建高塔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从而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题出示。

课题出示可以放在引课前或引课后,但课程教学中必须出示在板书上,这虽是一个小细节,也许课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学的内容,但一堂好的教学课板书的完整性是必要的,这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问题。

2、小学科学课,尤其是实验课,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引导,而不是整个灌输知识,提问方式也要改变,要以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主,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而自问自答。

3、实验时教师还应了解该关注学生哪些问题,要抓特殊事例、典型事例,加以引导,使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

深入某一小组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兼顾到其他小组在干什么。

4、在实体高塔和框体高塔的抗风能力比较中,教师最好自己先做个框体的高塔,以吹风机为风源进行一下演示实验。

5、为了更好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作为我们年轻教师还是应该在课前备详案,最好是把课堂上设计要讲的每句话都备下来,这样既可以避免科学性错误又可以有效的把握好40分钟的教学。

2.7桥的形状和结构

1、科学概念: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2、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态结构美。

二、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准备:

绳子、瓦楞纸或木板。

竹片或钢锯条、细绳,收集桥梁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让学生观看有关桥的图片,提问:

同学们看了桥后,有什么发现(各种桥的结构和形状不同……)?

揭示课题。

(二)各式各样的桥

1、让学生看书P40页上三幅桥图片,说说这些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师出示下表)

桥名

材料

结构

苏州宝带桥

石头

连续石拱形

拱形结构

高架公路桥

水泥

水泥直立桥

条形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

钢铁

钢框架梁桥

框架结构

2、让学生观察片P40页下的四幅桥,教师逐一介绍这四幅桥的出处,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比较这些拱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观察:

比如使用的材料、大小、用途、拱桥与桥面的位置等。

相同点

不同点

大小

用途

拱与桥面关系

西藏铁路大桥

都是拱形桥

较大

行火车

拱上,桥面下

法国古代石拱桥

中等大

引水

桥面上,拱下

长江三峡山谷桥

行汽车

钢筋水泥

公园里的桥

较小

供游人行人

3、探究桥面与拱的相对位置优缺点:

(讨论后,课件出示)

桥面在拱上方:

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桥面在拱的下方:

桥面低与道路连接容易;

且桥面能拉住拱足,能抵消拱的外推力。

制作并实验,桥面在拱的下方,可以拉住拱脚的外推力,做一个模型,实验一下。

(三)大跨度的钢索桥

1、教师简介索桥的“家史”:

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叔间的藤蔓得到其实,用藤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了铁索桥,再后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用钢索编成的缆绳建造出了跨度达千米的钢索桥。

2、让学生看书P41页江阴大桥,让学生阅读图右侧的一段话。

提问:

钢索桥有哪几份组成?

钢索起什么作用?

桥塔起什么作用?

3、钢索桥有什么显著特点?

(桥被钢缆吊起,桥的跨度大)

4、进行模拟钢索桥的体验活动。

用木板或瓦楞纸做桥面,用生字做“钢索,用椅子背做“桥搭”搭成一个钢索桥,在纸板上放书包,不同程度地拉紧绳子,感觉用力大小,体会把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

可以再打比方:

两手提水,把手臂水平伸直费力,还是不伸直费力?

5、观察分析教科书P42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跨度1280米,它使用了什么结构?

(框架结构、拱形结构和钢索结构)

6、想一想:

桥为什么为有这么多的形状和结构?

什么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最大(主要因素有:

桥的用途、材料和技术,桥反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

(四)课外探究:

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组织讨论如何观察、描述一座桥(用什么材料,采用神结构,估计跨度是多少,它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1、课我自制了课件,学生对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了解比较好,但对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方面不是很了解。

2、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一课时上不完。

2.8用纸造一座“桥”

第一课时

科学概念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说明】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以这三大要素为脉络的。

但这三个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需要相互整合。

本课教学的显性载体是学生经历用纸造桥的经过。

在设计和建造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桥的知识、形状结构的等知识的积累,在设计和制作会碰到知识应用的实际问题,如何在解决问题中通盘考虑设计、制作桥的的许多综合因素,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应该知道的科学概念。

在整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到制作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思维碰撞,产生好的主意,通过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经历从想法到作品的美妙过程。

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小车 

课件报纸 

钩码(钩码4只包装1盒)。

报纸一张、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