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67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08讲现代诗歌阅读新高二语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这首诗境界真切美妙,感情细腻深沉,语言明白如话,而韵律和谐动听。

是一首可以歌唱的诗,是一支耐人寻味的歌。

一咏三叹,如泣如诉,令人情不自禁,渐入佳境。

前两个诗节写眼前景。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一水相隔,把一个月亮无端分成两个。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月色如水,温润透明;

水光映月,清澈明亮。

真是画的境界,诗的境界,梦的境界。

但一个是真实的月亮,一个是虚幻的月亮。

两个月亮,交相辉映,弄不清是天上的月亮更真实,还是水里的月亮更亲近?

后一个诗节抒心中情。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这是李白曾有过的情思,也是每个游子都有过的体验。

诗人凝视着天上那轮圆月,思念着远方的亲友。

月圆,人却不能团圆,这该是何等的伤感与无奈!

于是他不忍睹月伤怀,低头要回避这个始终困绕着他的愁绪,可是,水中仍有一轮月亮,正静静地含笑凝视着诗人呢。

诗人眩惑了,怎么到处都是月亮的影子,到处都牵着游子的乡思?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这就不是谁都能想得到,说得出的了。

全诗的美在此,深在此,诗的要义、灵趣也在此。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表层意思是承前省略,补足应是“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

深层意蕴却在于,月亮与故乡已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这里是用月亮借代暗示故乡。

因此这最后两句应解作:

“一个故乡在水里/一个故乡在天上。

【典题试做】

一.(2020·

新高考山东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试题。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別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別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

答:

4.诗歌从刘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合作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艾青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

春从何处来?

我说:

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注]而写

[注]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五位“左联”作家被秘密枪杀。

1.(把握诗歌的内容)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华的桃花开了”点明了地点,以桃花表现春天之美,暗示这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深切纪念。

B.“没有星光”“刮着风”“寡妇的咽泣”等写的是桃花开放的环境,表现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C.“饥渴的野兽”以野兽喻土地,表现了作者对渗入了烈士鲜血的土地的憎恨,对烈士的怜惜。

D.“爆开”写桃花开放之热烈,让人感到一种绚丽之美,又让人联想到烈士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2.(分析监赏艺术特色)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择龙华桃花赞颂与怀念左联烈士,角度新颖,这样切入能够更形象、更凝练地表达主题。

B.诗中接连三次使用“经过了……”表明经过的时间之长,暗示时局艰危,革命者须百折不挠。

C.“血迹,斑斑的血迹”指烈士牺牲时的血迹,以反复手法强调了敌人的残暴和烈士的不怕牺牲。

D.桃花只是龙华的,却“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并不矛盾,因为这其实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歌颂。

3.“桃花”意象在诗中既实又虚,请对此简要分析。

4.诗歌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应用学习】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含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

“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的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

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象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4.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8~9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8.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诗人对它们的描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首先,理解意象的本意,然后结合写作年代及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

答案:

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象征了苦难的祖国,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苦难的痛苦、悲愤。

9.这首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调动关于修辞手法的知识储备,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比喻、排比。

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而生动。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运用了排比手法,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痛心和激愤。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0~14题。

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1920年1、2月间作

10.“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

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青的女郎”比喻自己的祖国。

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1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炉中煤”?

“炉中煤”浑身都在燃烧,十分炽热。

诗人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形象地表明诗人思念祖国的情绪是何等炽热、何等强烈。

12.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一句的含意?

煤虽是黑的,但经燃烧能生成火,其他再漂亮的石头也不能。

诗句的寓意是:

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只有我这一类人对你才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13.本诗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写年青的女郎,这种表现形式对抒发思想感情有何好处?

(3分)

采用面对面地赞美、倾诉的形式,情感表达更直接、更感人。

14.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有何表达效果?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炽热的爱。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

 

 

郑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

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1.“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

答案在这首诗中,树像一个失去了自由的民族,树的千万片叶子像千千万万的人民,虽然当时的气氛是肃杀的,但还有流在血管里的声音,还有“强壮的”如“啼扰的婴儿”般的生命和希望。

诗中从树联想到历史、社会、宇宙,是哲学思考。

所以,《树》的主题意识是从一个民族的忧患得失升华到人类的历史轮回,从而超越了生存意识中的忧患感,是智悟。

2.如何理解“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这句诗?

答案“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这句诗超越了时代这个层面,而进入到历史,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3.在“当春天来到时/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拟人。

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树木的勃勃生机。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4~7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年7月3日

4“灰烬”“血和泥”等意象的内涵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本诗的写作时间及题目《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象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本侵略者对祖国大地的侵略。

参考答案暗示祖国正笼罩在深重的苦难中。

5“那辽远的一角”指什么地方?

解析注意联系写作时间、背景及诗人的感情作答。

参考答案指没有被侵略者蹂躏的解放区。

6从内容上看,诗歌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结构和感情的能力。

根据诗人的情感,可以在“手掌沾了阴暗”后将全诗前后分为两部分。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灰烬”“血和泥”,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被侵略者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

7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诗人为何用括号将这两行诗标示出来?

解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充注释,心中的家园与被侵略蹂躏后的阴暗形成对比,诗人心中的哀痛触手可及。

参考答案在描写沦陷区的阴暗时,加入这种直观式的描绘,更能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及面对祖国所遭受的深重灾难产生的哀痛。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8本诗最后两行能否换成“它似乎即将展翅飞翔/却又像是跌进深谷里”?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

“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这样的安排蕴含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倾向。

诗歌最后让树展翅飞翔,展示树蓬勃向上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果将这两句的顺序互换过来,那么悬崖边的树最终可能跌落深谷里,进而树的形象及诗歌的主旨与基调都会彻底改变,所以不能互换。

9请赏析诗中“树”的形象。

参考答案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但它依然在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可见这棵树尽管处境艰险却依然乐观,热爱着生活。

尽管可能不被理解,却“寂寞而又倔强”,可见它的坚守。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可见生活的磨砺对它的身心都有影响。

当我们正在担心这棵被风吹得变了形的树会不会掉下悬崖的时候,它“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树腾飞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在历尽艰险与磨砺之后依然满怀憧憬与希冀,对未来充满热情与信任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笑 涡

廖泽川

一枝带雨的桃花

筑起两个爱的巢穴

父母的心

好比两只鸟

飞来

甜甜地栖在里面

醉了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喻指孩子的面容,表现其绚丽可爱。

B.“带雨”突出孩子的面容娇嫩欲滴,仿佛刚经细雨洗礼一般。

C.“巢穴”喻指孩子的笑涡。

D.“醉了”的主语是孩子, 

指孩子笑得非常甜蜜开心。

1D【解析】主语是父母。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意象充满童真童趣,为本诗平添了无限甜蜜的韵味。

B.诗人抓住父母吻孩子笑涡的这一生活细节来传达如醉如蜜的亲情感受,极富生活真实性。

C.全诗主要采用双关手法,将父母的爱心与亲吻的动作幻化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形象,增添了审美情趣。

D.全诗构思十分精巧,短小而隽永。

2C【解析】主要是比喻和比拟。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3~5题。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3“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应如何理解?

3参考答案既然我们选定了人生的目标,那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永远向前,决不回头。

4这首诗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4参考答案最后一节总结全诗,点明主旨。

5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

5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根据这首诗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我们要热爱生命,在生命的追求中要不畏风雨,不计回报,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