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519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SD西师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全单元 分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

引入: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部分,还要看到整体,不要把部分当成整体。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身边的物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堂活动:

观察书包。

(1)活动准备:

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书包。

(2)活动过程:

将书包放在桌子的中央,4人小组的同学先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每个同学逐一说说你所观察到的书包的样子。

说的时候要让其他三个同学站在你刚才观察的位置上,从而判断你的叙述是否正确。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4)全班反馈。

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1。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

刚才我们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大一些。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用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2)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获取的信息。

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

下面就请大家来当裁判,判断这些茶壶图分别是由哪位同学看到的。

判断好后,请将结果写在教材第47页的例1中。

①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②全班反馈。

同学们都完成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结论吧。

同学们在反馈时,不但要说出哪幅图是哪位同学看到的,还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学生的反馈大致如下:

第一幅图是赵亮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前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上花纹的全貌。

第二幅图是王丽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左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和壶身上的部分花纹。

第三幅图是江铃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后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但看不到壶身上的花纹。

第四幅图是丁一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右面,因此可以看到壶嘴和壶身上的部分花纹。

(学生在叙述理由的时候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4)用课件验证学生的结果,并小结。

教师小结:

通过课件演示,我们直观地验证了同学们判断的结果。

刚才的那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这四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茶壶。

这里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

在观察物体时,如果从左或从右这两个方向来观察物体,我们可以统一说成是从侧面来观察物体。

3.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2。

过渡:

同学们表现得不错,那就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第二个挑战吧。

(1)用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三个小画家正在给一位女同学画头像。

现在请大家来判断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小画家画的?

(4)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境中的位置坐一坐,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

小组派代表说明理由:

第一幅图是小红画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女同学的前面,因此可以完整地画出女同学的整张脸和两条小辫子。

第二幅图是小明画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女同学的右侧,因此可以画出女同学的半张脸和一条小辫子,以及头上的发夹。

第三幅图是小军画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女同学的左侧,因此可以画出女同学的半张脸和一条小辫子。

4.教学教材第48页的例3。

这个问题也没难倒大家,没办法老师只好出杀手锏了,也就是更高难度的挑战。

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那就赶快“心动不如行动吧”。

(1)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玲玲一家星期天去郊游的情境。

玲玲的爸爸是个摄影爱好者,当天他给玲玲和妈妈拍了不少照片。

现在玲玲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天天她的问题吧。

①让学生读出玲玲的问题:

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爸爸站在我们的哪个方向拍的?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先交流讨论,再将结果填写在教材第48页的例3中。

③全班反馈。

各小组说出爸爸是站在哪个方向拍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大致如下:

第一张照片是爸爸站在玲玲和妈妈的前面拍的,因此可以拍到两个人的脸。

第二张照片是爸爸站在玲玲和妈妈的后面拍的,因此只能拍到两个人的后脑勺。

第三张照片是爸爸站在玲玲和妈妈的左面拍的,因此可以拍到三棵树。

第四张照片是爸爸站在玲玲和妈妈的右边拍的,因此可以拍到房子和一棵树。

(4)用课件验证学生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8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小组合作观察,并连线。

全班反馈时,让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挑战,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收获?

如: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时,看到物体的哪一面,就是站在物体的那一面观察到的。

找准北观察物体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

(学生的想法不唯一,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观察物体

例1:

赵亮王丽江铃丁一

例2:

小红小明小军

例3:

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观察物体,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联系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诠释: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盲人摸象》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悟”的既定目标。

当然本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在判断观察者是处在被观察物体的左面还是右面位置时,会遇到不小的阻碍。

虽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坐一坐”的体验活动及课件的直观演示,帮助他们建立从各个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表象。

但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还是有待加强。

 

第2课时练习课

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通过整理与交流,进一步理解、掌握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2.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

二、回顾整理

1.引导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2.全班反馈。

反馈时,将学生交流的内容适时进行板书。

三、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将学到的知识梳理一遍。

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与这些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吧。

1.完成教材第49页的第1题。

观察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拍摄的?

请大家将小朋友与他们拍的照片连起来。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反馈。

2.完成教材第49页的第2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察这只玩具恐龙。

同学们,这些图片分别是在哪些方位看到的,请大家填一填。

并说说填写的依据。

3.完成教材第50页的第3题。

你能用刚才观察玩具恐龙的方法,判断出这样一组照片分别是在哪些方位看到的吗?

也请大家填一填。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填写的依据。

4.完成教材第50页的第4题。

这四只小动物在干什么?

(观察房子。

大家能从小动物们站的方位,判断出它们看到的房子的样子吗?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再将小动物与它们各自看到的房子的图片连起来,并说说连线的依据。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与观察物体有关的知识。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练习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