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70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ocx

选修4教案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理解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2.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起源,掌握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不同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聚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1.乡村聚落的概念:

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2.类型

(1>①________:

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2>②________:

③________、自然村。

3.特点

(1>规模较④____、功能简单。

(2>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小。

4.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⑤________、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

战争、行政、⑥________等。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概念:

是达到一定⑦________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特点

(1>高度的⑧________。

(2>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

⑨______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状况。

4.形成过程:

相对稳定的聚落→⑩________→手工业和商业聚集区→城市。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

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M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⑪________________,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

2.公元前1000年以后:

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规模较大、⑫________清晰的城市。

3.封建社会:

世界城市的发展比较缓慢。

4.工业革命以来:

⑬________迅速增多,⑭________空前增长,⑮________规模迅速扩大。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特点

(1>受⑯________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⑰________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⑱________色彩。

2.近代社会:

城市呈畸形发展

(1>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

(2>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设有租界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⑲________色彩。

3.新中国成立以来:

各级城市普遍发展

(1>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一、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乡村聚落的区位

区位优势条件

水源、地形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地或台地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原始采集、渔猎时期,分布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的“食物仓库”

地形、土壤、水源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食物

2.社会因素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乡村聚落;一些大型水库工程的建设,使库区的乡村聚落向外迁移;传统的家族观念,导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同姓相聚的乡村聚落。

【思维拓展】 乡村聚落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物低矮,构造简单;城市聚落以人文景观为主,建筑物高大密集,构造复杂。

典例1 读下面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

(2>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形态多如图________所示,而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乡村聚落多如图________所示。

(3>根据以上两题,分析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答案 (1>甲:

团状 团 耕作地区的中心或附近

乙:

带状 带 居民用水和交通便利且居住区离耕作区较近

(2>甲 乙

(3>自然环境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基础。

地形、水源、气温等因素,无不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

人文环境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乡村聚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变式训练1】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资源D.交通

二、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地理环境

特点

形态

成因

分布

平原

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

团状

农耕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

平原及湿润盆地内部

丘陵

狭长

带状、串珠状

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沛

坡麓地区

山区

分散,规模小,具有流动性

分散型

便于生产、生活

山间谷地和盆地

干旱区

规模小而集中

点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便于排灌,就近管理

水稻种植区

交通发达区

狭长,沿交通线延伸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商贸繁荣区

规模较大

团状

商贸活动对人口的吸引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

典例2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_______(地形>,丁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从自然条件考虑,早期比较容易形成城市的村落是________,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乙图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村落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

(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地 平原 (2>丁 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水源充足,有便利的灌溉和水运条件

(3>交通条件 带状 (4>甲 (5>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辨析及空间想象能力。

首先从村落形态入手,甲、乙、丁三图村落大致都呈带状,丙图村落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其次,分析每图村落附近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甲图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村落分布于山谷及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处;乙图呈现出两条交通干道,可知交通对乙村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乡村聚落形态为带状,形成路村;丙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丁图地形平坦且有河流流过,结合“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等知识进一步作出判断。

【变式训练2】下列乡村聚落属于环状聚落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水河道伸展的村落

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庄

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差异指标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数量

人口少、规模较小

人口多、规模较大

构成

以农业人口为主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密度

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大

经济差异

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相对发达

功能差异

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景观差异

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对简单,自然环境改造不大

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复杂,自然环境改造大

其他差异

社会生活单一

社会生活丰富

工作分工简单,协作性弱

分工复杂,协作性强

环境质量好

环境污染严重

【方法技巧】 运用纲要信号法记忆城市的形成

经济职能城市―→行政职能

典例3 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是(  >

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

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

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

答案 C

解读 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和城市都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乡村和城市都有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区域差异要小一些。

【变式训练3】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

如图: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2.我国大城市的分布特点

地区

城市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

①多平原、三角洲、丘陵,地势低平

②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③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

①人口众多,分布密集

②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

中部

地区

大城市较多,分布较集中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

②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

①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②资源丰富

③经济水平较高

④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

西部地区

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

①多山地、高原②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思维拓展】 中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而且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集中,城市也集中。

城市集中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发展。

典例4 读“我国百万人口以上部分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________部地区城市密度大。

其自然地理条件是因为该地区①________地形面积大,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

②年降水量在400毫M以上,位于____纬度地带,______适度,______适中。

③________众多,水量较丰富,便于______和为城市提供________。

(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西向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省级行政区中,在西南三省一市一区中只有________,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省区中只有________。

答案 (1>东 平原 三 中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