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700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docx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

万和小学勘察报告

 

 

————————————————————————————————作者:

———————————————————————————————— 日期:

 

正 文 目录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3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

1.5 完成工作量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

2.2地层结构

2.3 区域气象资料

2.4区域构造及地震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2.7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3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3.1 拟建场地稳定性评价

3.2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

4 地基土评价与基础方案

4.1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

4.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4.3 地基与基础方案

4.4地基土承载力建议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附表附图目录

1.勘探点布置平面图       N0:

1

2.工程地质剖面图       N0:

 1-1~1-6

3.水质分析报告 

4.土工试验报告 

5.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新津县万和乡中心小学校拟建的万和小学录播室工程,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万和乡岷江村一组,紧邻万和乡中心小学校,该工程由四川华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该工程主要由录播室组成。

规划用地面积2100m2,建筑面积431.56m2。

拟建物为1F层建筑,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

受新津县万和乡中心小学校的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条,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我公司承担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按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技术要求是:

1、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

2、查明拟建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地下水埋藏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规律以及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7、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地基土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3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执行以下规范及技术标准:

1.3.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1.3.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1.3.4《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1.3.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3.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3.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1.3.9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质[2003]144号;

1.3.10《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川建发[2004]66号;

1.3.11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

1.4.1勘探点的布置及深度

本次勘察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为依据,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1.15条之相关要求,勘探点沿建筑物周边线、角点和柱列线布置,其勘探点间距10.80~14.09m,共布钻孔8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o.01);勘探深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1.17条确定该场地的勘探深度为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厚度不小于5.0米为准。

1.4.2勘察方法及手段

为了准确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的分布、厚度及变化规律、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性,准确提供该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勘探手段采用钻探取芯、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等。

野外勘察测试手段齐全,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1.4.2.1工程测量

本次勘探点实地位置依据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勘探点与建筑物红线控制点的相对位置,用皮尺测放勘探点。

钻孔孔口高程以场地东南侧围墙拐角处的地面标高(假设高程500.00m)为基准引测点(TP)而计算的相对高程。

(详见勘探点位置平面图N0:

01)。

1.4.2.2钻探

对卵石层以上的土层采用1台SH-30型钻机进行冲击钻进(干钻),抽筒跟管取芯,进行岩性描述,采取土样。

对卵石土采用抽筒跟管取芯进行颗粒对比分析与同位的超重型动力触探进行对比,以查明卵石土的岩性特征及其性状。

为地基土地层划分和分层提供直观鉴别依据。

1.4.2.3原位测试

对钻孔中的粉质粘土、粉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对卵石进行连续、系统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定量评价其密实度、均匀性、承载力和变形指标。

1.4.2.4室内土水试验

对粉质粘土、粉土采取原状试样作室内土工试验,以测定该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土样作土腐蚀性分析。

对场地内地下水进行水质成份分析,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水、土样品的试验测试工作由我公司委托四川兴冶岩土工程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

1.5完成工作量

我公司工程队于2010年7月14日进场施工,7月14日结束野外作业,完成的工作量如下:

工作量统计表 表一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测量放孔

8

钻探

米/孔

65.7/8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米/孔

46.6/8

水腐蚀性试验

2

取原状土样

12

标准贯入试验

12

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加强勘察工序管理,所完成各项工作量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和报告编制,勘察质量合格。

2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新津县兴义镇万和乡岷江村一组,紧邻万和乡中心小学校,交通方便。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貌类型单一。

拟建物范围内地势平坦开阔,地表高程499.76~499.93m,场地内相对高差最大为0.17m,地形较简单。

2.2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示。

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pd)耕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及卵石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全新统耕土(Q4pd)

耕土:

灰褐~灰色,稍湿~湿,松散。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杂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场地内地表大部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40~0.50m。

2.2.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

灰色、灰褐、灰黄色等,稍湿,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见云母碎屑,局部含粉砂薄层及夹薄层淤泥质粉土,总体上部粘粒含量较多,底部粉粒含量增多。

连续分布,埋深0.40~0.50m。

钻探揭露厚度1.30~1.80m。

粉土:

灰黄色、灰褐、灰色等,湿~饱和,松散,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见云母,底部见细砂薄层及少量砾石。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连续分布,埋深1.80~2.20m。

钻探揭露厚度0.40~1.10m。

细砂:

灰色~青灰色,湿,松散。

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级配较好,颗粒形状为次棱角形,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该层成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面,层厚0.40m。

卵石:

灰褐、深灰色等,湿~饱和,卵石粒径2~10cm较多,最大粒径15cm,成分较杂,以花岗岩、石英岩、灰岩等为主,强~中风化,中粗砂及圆砾充填,含量25%~30%。

磨圆度较好,呈圆状~亚圆状。

埋深2.60~2.90m。

本次勘察未穿透该层,揭露厚度5.10~5.80m。

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和卵石含量及排列组合特征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三个亚层。

松散卵石:

卵石含量小于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锤击数N120≤4击/10cm。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

钻探揭露厚度0.40~0.70m;

稍密卵石:

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锤击数4

中密卵石:

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平均锤击数7<N120≤10击/10cm。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60~2.90m;

以上各地层的分布及埋藏条件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3 区域气象资料

工作区气象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冰雪。

降水量: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丰水期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4%,平水、枯水期为10月至次年5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26%。

气温:

多年年平均气温16.2℃,七月中旬最高,1月份最低,极端高温40℃,极端低温5.9℃。

蒸发量:

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mm。

2.4区域构造及地震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区域构造的成因时间和展布特征,工作区位于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成都市及其郊区隐伏断裂无活动痕迹及记录。

据遥感图像解释,场地附近基底无活动性断裂存在,地质构造简单,以第四系卵石层为主。

区域构造属成都坳陷,其分布与成都平原一致,为早、中更新世形成的不对称坳陷盆地、长轴走向N30°~40°E,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堆积了巨厚的松散层,场地一带原约100米,自上更新世以后至今,构造活动减弱并趋稳定,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场地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的地壳稳定区。

2.5、水文地质条件

2.5.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根据所搜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岷江水系地下潜流渗透补给,水量充沛,径流条件好。

2.5.2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变化幅度

勘察时为丰水期,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30~1.5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5~2.0m。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及施工经验,该场地地下水渗透系数K=20m/d。

2.5.3含水层渗透性及地下水腐蚀性

根据本次勘察期间取水样所作的水质分析结果(结果详见附录),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见下表)可知,矿化度为603.4~607.40毫克/升,PH值为8.05~8.10,偏碱性,水质类型属HCO3-+Ca2+型水,对钢筋混凝土微腐蚀。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情况评定如下表二: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  表二

评价类型

腐蚀介质

试验值

判别标准

腐蚀

等级

评价结果

水对混凝土

结构

SO42-(mg/l)

98.4~106.08

Ⅱ类环境

<300

对砼结构

微腐蚀性

Mg2+(mg/l)

14.71~15.81

<2000

NH4+(mg/l)

0

<500

OH-(mg/l)

0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